第7章 強軍背嵬(1 / 2)

就在兀術的大營中還在互相吹捧之際,金軍大營南六十裏外的一處小山坡上,嶽雲和他所率領的背嵬軍剛剛殲滅了金軍撒奇的千人偵查輕騎兵,一千多敵人隻在嶽雲的授意下放走了幾個殘兵,好讓他們回去報喪。

說起背嵬軍,天下無人不豎起大拇指。嶽家軍堪稱南宋的諸軍之魂,而這隻背嵬軍,則是嶽家軍的軍中之魂。據《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製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至於背嵬軍名字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一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還有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而嶽飛的這隻背嵬軍,則是取了驍勇善戰之意。

嶽家軍的背嵬軍共有兵將一萬五千人萬,其中八千騎兵,七千步軍。均是取各軍強壯之士組成,入背嵬後須接受更加嚴格的訓練,以致背嵬之士個個弓馬嫻熟,能征善戰。軍中能者雲集,無人不擁有一技之長,力大者可負千斤巨石,善射者可百步穿楊,能奔著可日行千裏。而背嵬軍的裝備和軍階配置也不同於其他各軍。

背嵬軍的騎兵下設十六營,每營為五百人,首領稱營長,營下設旗,每旗五十人。作戰時由旗長用戰旗指揮,平舉戰旗意味原地待命,高舉則為以箭攻擊,戰旗前伸則為隨我衝鋒,背嵬騎兵接到旗語後,皆高呼口令,以壯士氣。

背嵬騎兵的裝備為一人雙馬,一馬為蒙古馬,長於耐性,一馬為遼東馬,善於衝刺。騎兵配馬槍,馬刀,馬弓,箭兩壺,人穿雙層牛皮硬甲,馬不著甲。

背嵬步軍為七千人,下設七營,每營千人,其中刀盾營有二,長槍營有二,弓弩營有三。營下設旗,每旗百人。亦以戰旗號令士兵。

刀盾營中每人配大小雙盾,大盾稱櫓,為遮擋弓箭之用,小盾稱手鎧,為衝鋒之用,每人配全身鎖子甲一套,短刀(長約兩尺),短劍(就是現在的匕首)各一把。

長槍營中每人配長槍,鉤撓槍,短劍各一把,身著半身鎖子甲。

弓弩營中每人配長短弓各一,短刀一把,身著單層牛皮軟鎧,另每旗配腳踏弩十具。

嶽雲此次帶來的,是作為嶽家軍全軍先鋒的三千背嵬騎兵,這三千壯士無一不是百裏挑一的精兵強將,無一不是九死一生的沙場精英。在前些日子的郾城大捷中,正是這隻三千人的騎兵,給了兀術十萬大軍最致命的一擊,導致金軍的崩潰。

而此刻,嶽雲正在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一個看起來還略顯青澀的年輕人湊了過來,“少,少帥,俺,俺剛才殺了個金兵,從他脖子上發現了這個,那個,那個俺不知道是啥,問俺們旗長,他說讓俺來問你,說你見了肯定高興。”說著,這個年輕的士兵從懷裏拿出了一串麻繩編成的項鏈,上麵掛著三顆木頭雕刻出的狼頭,狼頭栩栩如生,好像要活過來噬人一般。

嶽雲見到此物,不由得吃了一驚,“帶這個項鏈的人,是你殺的嗎?”

“是俺啊,剛才開打時候,他碰到俺了,他沒俺勁大,讓俺一刀給劈下馬,用馬蹬死了。”

聽到這裏,嶽雲不禁又仔細的打量了一下這個年輕人。嶽雲看到這個狼頭項鏈,就知道了死的是金軍這支隊伍的首領,一個千夫長,雖然不知道這個千夫長叫什麼,但金國軍隊都是以武力為尊,能做到千夫長,必然武藝不弱。自然,這個殺掉了金人千夫長的年青人,肯定是個勇力超群的新兵吧。

“這個啊,是金人戴在身上表示官職用的,一個狼頭的是牌子頭,兩個的是百夫長,三個是千夫長,你殺了一個千夫長,去,找你們旗長讓他給你記功去!對了,你叫什麼名字?”

然而說到這裏,這個年輕的士兵突然朝南麵跪了下去,長嘯到:“爹,娘,阿翠,俺殺了金狗的一個千夫長,俺給你們報仇了,俺給你們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