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麵多麼的熟悉啊,嶽雲看著這個年輕人,想起了幾個月來在收複的失地上見到聽到的一幕幕慘劇,一個個家庭在金人的鐵蹄下支離破碎。多少少年青壯被他們抓去做牛做馬,多少妙齡少女被他們掠去以供玩樂。
就在郾城大捷的第三天,嶽雲在追擊金兵的路上,路過了一個名叫跑馬莊的小村,然而背嵬軍到達時,金軍潰兵已經洗劫了這裏。當嶽雲進村時看到被綁在樹上活活燒焦的老人,看到被扒光衣服,侮辱完還遭虐殺的女人,看到被裝在麻袋裏踏成肉醬的孩子,嶽雲的眼睛都在流血。正是那一日,嶽雲率背嵬軍追擊了三百裏,一路斬獲金狗頭顱七千餘級。此刻,看著這個年輕人,嶽雲也不禁默默的攥緊了拳頭。
良久,跪在地上的士兵才擦幹了眼淚,又麵向南方磕了三個響頭,才站起來對嶽雲說到:“少帥,俺錯了,剛才不應該再你麵前這樣的,可是俺控製不住,俺的爹娘和妹妹都讓金人殺了,俺當兵就是為了給他們報仇的。俺叫趙大。”
“去吧,把這串項鏈也帶走,等以後打完仗了,去吧這串項鏈送到你父母的墳前,去告訴他們,金狗已經都讓我們趕跑了。”
看著趙大離開的背影,嶽雲又突然叫住了他“趙大,以後你別叫趙大了,我幫你起個響亮的名字,叫趙破虜吧。”
等這個年青人走了以後,嶽雲召集了各營的營長,就在這還未打掃完的戰場上,討論起了背嵬軍下一步當往哪走。
個個營長都注視著嶽雲,看著他們的少帥。對嶽雲,他們充滿了尊敬與崇拜。
嶽雲,字應祥,號會卿。十二歲時嶽雲就已從軍,被嶽飛安排在了背嵬軍統領張憲的手下,從一個小卒做起。他旦夕勤學苦練,可謂文武雙全,大有乃父之風。
到紹興四年,十六歲的嶽雲隨父出征,去收複被金人占領的隨州、鄧州等地。在這次戰鬥中,嶽雲手持鐵錐槍,衝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後又隨軍北征,收複了鄧州。從此軍中皆稱他為“贏官人”(官人為宋代對男子的尊稱,“贏”此指常勝不敗的意思)
紹興七年,金兀術率軍南侵,以本族精銳在郾城與嶽家軍大戰。嶽雲身先士卒,率背嵬軍騎兵衝撞敵陣,挫敵銳氣,又反複衝殺,為這場重要的主力決戰獲勝立下大功(此戰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大規模騎兵“遭遇”戰,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戰中,農耕民族步騎混同擊敗數量優勢的遊牧民族騎兵精銳的戰例)。
嶽雲雖然是嶽飛的兒子,可是在軍中,嶽飛對他從來沒有半點的照顧,甚至比對待普通士兵還要嚴格許多。
記得有一次,從軍不久嶽雲與將士一起騎馬進行爬山練習,不小心馬失前蹄摔倒在地。父親嶽飛見了大怒,並指責嶽雲說:“這全是平日練習不認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戰場上,豈不誤了國家大事?”當即下令將他推出去斬首。眾將士急忙求情,念其年幼,嶽飛最後還是下令將嶽雲打了100軍棍。受了這一百軍棍的嶽雲事後對父親也沒有半點埋怨,反倒是在棍傷未愈的時候,就爬上馬背又開始了更刻苦的訓練。此事過後,嶽家軍將士對嶽家父子更是敬佩了,軍中也流傳起了嶽飛“愛兵如子,待子嚴於待兵”的說法。
作為統帥的嶽雲,武藝高強,深通軍略,而且戰功卓著,榮譽等身,可他對待士兵時就如同嶽大帥一樣,從來沒有半點的歧視,半點的架子。和他在一起的士兵都能把他當成最親密的戰友,而和他在一起的下屬,也能把他當成最可敬的將領。
在嶽雲的軍中,他會對每一個士兵關懷備至,每日與士兵同灶而食,同床而眠,他也會對訓練中偷懶的人嚴加處罰,絕不講情麵。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是他得到眾將士擁戴的原因。
嶽雲並未注意到手下們尊敬的目光,而是回想起出征前父親的交代,想著父親安排的任三項任務,嶽雲就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還很重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