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主動快樂,積極尋找快樂生活的藝術(1 / 3)

與財富一樣,快樂也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隻靠等待是等不來的。要到達快樂的彼岸,不僅需要適應生活,調整情緒,積極勇敢地麵對讓我們不快樂的問題,還要主動地、勇敢地去創造快樂、發現快樂。

快樂不僅要選擇,更需要主動尋找

奮鬥法則:主動尋找快樂的活泉

有一家外企的主管,在這家公司工作了近三年,她工作非常努力,領導對此非常滿意,但忙碌的工作並沒有讓她覺得快樂,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更喜歡做什麼。

有一次,一個朋友請她幫忙寫一篇小文案,她本來覺得自己很忙想推辭掉,但朋友幾次三番地請求,她實在不好拒絕,便在某個下午,抽出空來,安靜地聽著音樂,突然覺得靈感大發,很快一篇獨具匠心的文字稿就寫好了,她一邊讀,一邊感受那美麗而奔放的文字意境,覺得心情格外舒暢……

她很驚訝,每一次發現自己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是那麼快樂,心裏充滿了巨大的滿足感,簡直比她曾做過的一切事情都有意思。

這位主管找到了自己的快樂點,於是她便常常幫朋友做一些文案,不僅賺到了不少外快,還從中得到了很多快樂。

你呢?你是不是有過做一件事感到非常快樂的時候?你知道自己的快樂點嗎?如果還沒有,那麼趕快去嚐試一些與現在不同的事情吧,去感覺自己的內心,主動尋找更多的快樂。

有人對一百個人進行過“做哪些事情會讓你覺得快樂”的調查,發現以下事情的得票率相對較高。

1.好好地睡一覺。養足精神,良好的精神麵貌和充沛的體力讓你看上去活力四射,你自己也會覺得比平時更有自信處理好所有的事。

2.去過一天和你平常完全不同的生活。如果你平時都習慣早睡早起,偶爾可以嚐試一下賴床的感覺,或者相反;如果你平時都喜歡在家裏做飯,偶爾可以到外麵吃一頓有點新意的菜,或者相反;如果你平時都不化妝,可以嚐試化一點淡妝出門,或者相反……這樣的做法會讓你對生活有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說不定會發現什麼驚喜。

3.與水親近。被水包圍的感覺,容易使糟糕的心情軟化,有利於人擺脫煩惱,身心舒展。比如遊泳可以讓人感到很放鬆很放縱,從而緩解和釋放壓力。當然,劃船、泡溫泉、泡熱水澡也是很好的選擇。

4.隨時替自己創造一些容易實現的願望。比如:存夠10000塊錢,寫一篇3000字的小說,讀完四大名著,給自己買一條名牌裙子,學會做幾道菜,等等。

5.給遠方的父母或親戚打個電話,寫一封郵件或者發一封電子賀卡,並想象他們接到電話或郵件時的表情。

與朋友打電話通郵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僅能幫助你放下心裏的事情,還能幫助你拾起被遺忘的親情或友情。而接到郵件或電話的朋友說不定會因此有驚喜,對你表示出極大的友好,你也會因此感到快樂的。

6.適度的運動。使你感到身體裏熱血沸騰,筋骨舒暢,心情愉快。

7.對迎麵走來的所有認識的或者麵熟的人微笑。用發自內心的微笑和人們打招呼,你將得到相同的回報,你在帶給別人好心情的同時也為自己迎來了好心情。

8.給別人一個驚喜。當我們這麼做時,對方一定會很高興,你也會因此非常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

9.偶爾吃一頓大餐。吃一頓大餐的美妙在於,不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讓你有“食物如此美好、生活如此美好”的感覺。

10.約幾個老朋友聚會,一起回憶那些曾經使你們感到快樂的事。

小時候的惡作劇、學生時候的糗事、某個讓人發笑的老師、大家一起看過的某個電影電視情節、剛剛步入社會的小錯誤、家裏發生的小誤會小插曲等都可以成為你們的話題,看到某一個人笑得前仰後合,相信在場的每個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11.參加集體活動。雖然獨處也是調節心情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要吝嗇自己的休息時間,分出一部分給集體活動。登山、郊遊、野餐、party、歌友會……都是不錯的選擇,你會沒有精力再去想那些不開心的事,而且還能從中感到大家互助互愛的快樂。

12.常常拍些照片。心理學家建議,用相機拍下自己或者一些身邊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樹木、路邊的小花、朋友的婚禮、漂亮的火燒雲等,將這些隨時可能被遺忘的瞬間記錄下來,當以後你再翻閱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回憶格外美好,人也很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13.收集趣聞、笑話,並與你周圍的人分享。

趣聞、笑話多少會給你帶來些快樂,當你去與別人分享時,還會有種“獨樂不如眾樂”的快樂。

14.去看部喜劇片,大笑一場。

這是讓自己快樂的最簡單的方法,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看到片子裏的演員搞笑的表演,相信你也會會心一笑的。

15.大聲歌唱。大聲歌唱,不必在意別人投來異樣的眼神。不管是在KTV裏還是在家裏,心情不好時就放聲歌唱,很快你就會被歡快的音樂感染,好心情也隨之而來。

16.一邊喝自己喜歡的飲料,一邊讀喜歡的小說。

挑一家安靜的咖啡館,帶上一本近期最讓你感興趣的小說,或者在家裏某個舒適的角落,聽著舒緩的音樂,一邊喝咖啡或是果汁,一邊讀小說……不需多久,你就會感到很舒服,得到真實的放鬆和享受。

17.做白日夢。我們常聽到某些人說些快樂的事時,周圍的人取笑他說:“你別做白日夢了”。而事實證明,“做白日夢”是最簡單、最便宜也是最容易做得到的快樂方式。

18.對著鏡子笑一下。你對著鏡子笑,鏡子裏的你也對著你笑,沒有人會不喜歡自己的微笑,這種方法能讓你的心情馬上好一些。

19.穿一身色彩亮麗的漂亮衣服。這樣的衣服能讓你看起來年輕而充滿活力,同時讓你的心情告別灰色、五彩繽紛。

20.收拾屋子。把房間裏的東西擺放整齊,擦幹淨。如果條件允許,你還可以將各樣物品重新擺放一下位置,這樣你會覺得環境煥然一新,心情自然也有所改善。

以上20種方法或許有很多都適合你,建議你在心情不好時嚐試一下,找出自己的快樂點,當然還有N多的選擇等著你去嚐試。總之,讓自己快樂的方式有很多,別再害怕煩悶和無聊了,你用來對付它的方法多著呢!

幽默感,快樂的智慧泉源

奮鬥法則:讓自己成為一名快樂的幽默大師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幽默的語言,能使社交氣氛輕鬆、融洽,利於交流。人們常有這樣的體會,疲勞的旅途上,焦急的等待中,一句幽默話,一個風趣故事,不僅能帶給別人快樂,更能讓自己疲勞頓消,笑逐顏開。

傑出的英國戲劇家蕭伯納的名字幾乎與幽默成為同義詞了。一天,年邁的蕭伯納在街頭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倒,雖然沒有發生事故,但這一驚嚇也非同小可。那個人立即扶起戲劇家,並訥訥地向他道歉。然而,蕭伯納打斷了他,對他說:“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點勁兒,那就可以作為撞死蕭伯納的好漢而永遠名垂史冊啦!”幽默感給了蕭伯納驚人的自製力。蕭伯納的這句幽默話使雙方都擺脫了窘境。

幽默能擺脫困境,消除煩惱。一個人的語言可以像優美的歌曲,也可以像傷人的利劍。幽默機智的話能使人產生喜悅滿足之感,令人久久難忘。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的機智幽默,同他的小說一樣,也享有盛名。有一次,他去某小城,臨行前別人告訴他,那裏的蚊子特別厲害。到了那個小城,正當他在旅店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正好在馬克·吐溫眼前盤旋。那個職員麵露尷尬之色,忙驅趕蚊子。馬克·吐溫卻滿不在乎地對職員說:“貴地的蚊子比傳說中的不知聰明多少倍。它竟會預先看好我的房間號碼,以便夜晚光顧,飽餐一頓。”大家聽了不禁哈哈大笑。結果這一夜馬克·吐溫睡得十分香甜。原來,旅館全體職員一齊出動,想方設法不讓這位博得眾人喜愛的作家被“聰明的蚊子”叮咬。

因此,幽默是快樂生活絕不可缺少的法寶,他總是能帶給你許多快樂,甚至能讓你在挫折和壓力下,仍然不會失去勇氣和希望。

有位年輕人,有一天騎著新買的摩托車剛上路,就出了點小事故,車被撞壞了,不過好在這個年輕人沒有受傷。很多人圍觀,隻見他一麵查看那輛嶄新摩托車被撞後的殘骸,一麵對周圍的人說:“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了,我以前總說,有一天能有一輛摩托車就好了。現在我真有了一輛車,而且真的隻有一天。”

周圍的人聽他這麼一說都哈哈大笑起來。對這個年輕人來說,車被撞的事實已經無可挽回,雖然心中不免難過,但他還是樂觀地幽了一小默,既減輕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還給圍觀的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著名幽默家克瑞格·威爾森曾經說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幽默是生活中的七彩陽光,沒有它,就沒有我五彩繽紛的童年,也沒有我充滿歡聲笑語、幸福無限的家庭。”事實確實如此,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品質之一,是一個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你會感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智慧。

幽默家兼鋼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國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發現聽眾不到大半,他當然很失望也很難堪,但是他走向舞台時卻說:“福林特這個城市一定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整個大廳裏充滿了歡笑,波奇也以寥寥數語化解了尷尬的場麵。

幽默還能助你化解窘境。德國大詩人海涅因為是猶太人而遭到無禮的攻擊。

有一天,一個高傲的旅行家有意奚落他說:“我去過一個小島,那裏真是人間仙境,島上沒有半個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當然知道這是在諷刺他,但他並沒有動怒,或任何不悅,反而笑著回道:“看來,隻有我們兩個一起去那個島上,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由此可見,幽默不僅反映出一個人隨和的個性,還顯示了一個人的聰明、智慧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無意義的插科打諢,也不是沒有分寸的賣關子、耍嘴皮子。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發笑,給人啟迪,這需要一定的素質和修養。

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也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一品質。可是,不會幽默、不懂幽默者大有人在。有人說,幽默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有人說,幽默是天生的,不會幽默的人任你怎麼教也不會。幽默確實需要天分,但後天的訓練也同樣重要。那些幽默大師也都是後天“自悟成才”的。所以,隻要你有心學習幽默,掌握一定的技巧,一定也能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那麼,應當怎樣培養自己幽默談吐的能力呢?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寬闊的胸懷,對生活充滿信心與熱情。其次,要有高尚的情趣、豐富的想象、開朗樂觀的性格,才能成為幽默風趣、自然灑脫的人。第三,要善於模仿,多看一些幽默的段子會在你心裏留下印象,多多模仿名人,模仿得多了,這些幽默的話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主動出現在你的嘴邊。

有人說,幽默感好比是土壤,幽默技巧好比是種子,種子隻有放在土壤裏才能發芽、開花、結果。相信隻要你虛心學習,把幽默當成一種習慣,那麼幽默就會成為你性格中的一部分,你也就成了幽默高手了。

忙碌讓人“沒有時間憂慮”

奮鬥法則:給自己找事做

偉大的科學家巴斯特曾說過:“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能找到平靜。”因為在那裏,他們沒有時間去享受這種“奢侈”。人們都埋頭工作,根本分不出時間為自己擔憂。

“沒有時間憂慮”,丘吉爾在戰事緊張到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時也曾這麼說過。當別人問他會不會因為責任和壓力過重而感到憂慮時,他說:“我太慢了,我沒有時間憂慮。”

看來“忙碌”是一個人忘記憂愁非常有效的辦法。

愛林達本是一個生活充實而快樂的婦人,這幾年來,他的兒女相繼長大了,紛紛離開了家,她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這讓她感到非常空虛,常常獨自己一人悲傷落淚。

有一天早上,她又在家裏傷感,突然聽到鄰居家裏傳出一陣語無倫次的哭叫聲。她趕快跑到鄰居家,發現鄰居太太已經昏倒了。她努力把鄰居太太弄上床,並請來了醫生。連續幾天,她奔走在兩家之間,白天照顧鄰居太太,等她的家人回來她才回到自己的家。

過了幾天,鄰居太太覺得好了一些,感動地對愛林達說:“你真像一名護士。”從那時起,愛林達太太就想著自己不如去做一名護士打發打發時間。

一個偶爾的機會,愛林達發現附近有一家醫院正在招誌願護士,她歡歡喜喜地報了名,院方很快接受了她。愛林達變得忙碌起來,她每天要在早上七點鍾準時到醫院學習護理課程,直到下午四點鍾才回家,在家裏做完家務,還要趕快做醫院三四個小時的家庭作業。她順利地畢業了。畢業那天,她覺得簡直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家人和許多朋友都參加了她的畢業典禮。從此,愛林達成了一名有執照的護士,忙碌的生活使她再也沒有空虛感了,最主要的是她找了一份歸屬感,忙於自己的新事業而且樂在其中。

還有一位不幸的老人,他的妻子在他退休前不久就去世了,他非常悲傷。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後他就坐在電視機前,一直看到睡著為止。不過,好在白天他還有工作,他忙碌時能暫時忘記悲傷,工作成了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可是,沒過多久,他退休了,沒有了工作,寂寞一下子充滿了他的生活。老人迅速地衰老了,在他65歲的時候。

老人的女兒為此焦急萬分。她不敢相信曾經性情開朗、精力充沛的父親怎麼突然間變成了這個樣子,母親活著的時候,父親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興趣。可現在……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重新喚起他對生活的希望呢?

在谘詢過心理醫生後,一個周末,女兒給父親買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烹調食譜和一套精致的炊具,女兒說,“這是初學者用的。你喜歡吃的菜肴這裏都有。”

女兒走了以後,老人閑來無事,將這本烹調書從頭到尾地翻了一遍,然後認認真真地開始閱讀起來,出去買來了許多食物,按照菜譜做了起來,沒想到他做的烤肉糕非常好吃,他甚至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佳肴,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是他第一次親手烹調。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烹調簡直成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了。他的烹調技藝進步得很快,隻一個月的工夫,他就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是為自己烹調了。他開始有了想在眾人麵前露一手的衝動了。於是,他開始邀請鄰居和朋友到自己家裏來吃飯,他烹調的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果然贏得了大家的稱讚,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不僅如此,他還得到了鄰居和朋友們的回請,這樣,他的生活又漸漸豐富起來,他的客人隨之越來越多,他也有了新動力,不停地學習一道又一道的新菜肴。他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又變回開朗、生機勃勃的樣子了。

看來,執著於一件事並讓自己因此而忙碌能讓人們忘記不愉快,忘記憂傷,更不會寂寞。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條定理:不論一個人的智商多高,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內想一件以上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請你試著同時想一想昨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以及明天的午飯。這個結論促使醫學界出現了“職業性的治療”,也就是把工作當作治病的“藥”。

在富蘭克林時代,費城教友會就使用這種方法為精神病人治病,他們發現那些病人隻有在工作時,病情才能真正有所好轉,因為工作能使他們精力集中,從而安定神經。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做日常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大都不會有太多的憂慮。可是,下班之後,當我們覺得無事可做時,憂慮的惡魔就會開始向我們進攻。這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去想讓我們覺得難過的事,比如,昨天領導說的那句話是不是有什麼“話外話”;今天車上遇到那個人真討厭,真是越想越生氣;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可怎麼辦呢……

看來,我們還是忙一些積極有樂趣的事吧,至少強過坐著發閑愁。所以,還是讓自己忙碌起來吧,讓那些討厭的胡思亂想出來的憂愁去見鬼吧!

悅己,是快樂旅程的開始

奮鬥法則:從自我欣賞和肯定開始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喜歡被人肯定、被人欣賞,越是有人誇獎我們,我們就會開心。不管在什麼時候,被人欣賞總是令人快樂和得意的事情。

如果是學生,能夠被老師欣賞,會感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被上司欣賞,就會感覺自己對工作充滿激情;如果是青春勃勃的青年或者是情竇初開的少女被自己心儀的人欣賞,就是人生的莫大快事了,這時的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被人肯定,被人欣賞,就好比千裏馬遇到了伯樂,毫無疑問是人生的幸運,你的優點成為你人生的主流,你時刻都會感覺到自己有多麼的出類拔萃,不僅自己的優點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多優秀的潛質也會被慢慢調動起來,被逐步挖出來;同時這種光芒還能將你的很多弱點掩蓋起來,甚至慢慢消失。

可是,俗話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並不是每個人所具有的每一個優秀品質都有幸被別人發現,於是便有很多人的優點被埋沒了。

於是:我們便有了新的想法,想到了欣賞的另外一麵:主動欣賞。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相比於被別人欣賞,自我欣賞仿佛來得更容易。任何一個人都有優秀的部分,別人發現不了你,你自己可以發現,別人不欣賞你,你完全可以自己欣賞自己。有心理學家提出,最簡單的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法就是學會自我欣賞,適當地自我鼓勵,從點點滴滴的自我完善中獲得快樂。也可以說,欣賞自己能令你越來越自信,同時欣賞自己也能讓你越來越優秀。這麼說來,悅己就成為自己神聖的權利。

或許你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甚至你從來沒有發現自己身上有什麼閃光點,那麼你不妨想想卡耐基說過的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發現你自己,你就是你。記住,地球上沒有和你一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你隻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隻能以自己的方式繪畫。你是你的經驗、你的環境、你的遺傳所造就的你。不論好壞與否,你隻能耕耘自己的小園地;不論好壞與否,你隻能在生命的樂章中奏出自己的發音符。”

美國的聯合航空公司,國際航線國內航線,機上服務人員都好像年紀很大,脖子上、眼角邊、胳膊上都有皺褶,有的已經四、五十歲了。在中國,這樣年紀的人,多半早已退休在家,當上了奶奶,穿上肥肥的褲子,告別化妝品,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吸引別人了,所以不再在意形象,甚至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了。可這些“空嫂”甚至是“空奶奶”們,卻依然因為整潔的衣著、臉上淡淡的妝,讓她們看上去依然充滿自信和美麗。

她們欣賞自己,重視自己,充滿自信,所以社會也欣賞她們,重視她們,不會遺棄她們。

可見,一個人隻有充分地自我接納,懂得欣賞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才能自信地與人交往,才能出色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反之,假如一個人不懂得欣賞自己、接納自己,以懷疑的、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甚至是自卑自憐,自暴自棄,就有可能限製甚至扼殺自己的生命力,埋沒了自己的才能。這樣一來,就更難以贏得別人的欣賞和肯定了。

當然,悅己並不是傲視一切的孤芳自賞,也不是唯我獨尊的狂妄不羈,而是一種自我鼓勵和自信。它不需要大動幹戈的勇氣,也不需要改頭換麵的毅力,它隻屬於一種醒悟,一種境界,一種麵對困難,麵對機會,能給予自己信心的源泉,一種推動自己向挫折挑戰的動力。

悅己不是那種盲目的不理智的衝動和幼稚,而是一種在知識裏有豐富閱曆的曼舞。悅己是愛自己天真無邪的過去,品位自己賢淑優雅的氣質,欣賞自己優雅而不張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