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暢銷書《如何快樂》作者、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說過,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你會發現,你自己才是自己心情的主人——當你決定快樂時,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快樂的。
永遠都做快樂的享受者
奮鬥法則:不做生活的奴隸
什麼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生活?也許有人說,有錢,才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放眼看去,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上至富豪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在為金錢拚搏、紛爭,正應了過去的一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難怪一名在中國留學的挪威留學生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在中國大學生眼中,我是典型的胸無大誌者,不想掙大錢,不想做大老板,不想出書立傳,不想做什麼大事業,甚至也不想讀高學位,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事是我每天是否過得快活有趣。
或許你也會認為他是個沒出息的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這也是一種大智慧的生活態度。這個挪威青年是自己的主人,他永遠不會做生活的奴隸。他可能不會在事業上有大作為,不會名垂青史,但一定是個終生快樂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他比很多人都成功,他過的正是許多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理想的生活。
在今天的華人娛樂圈裏,陶晶瑩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曾是台灣年收入最高的女主持人。在屏幕前風光無限,但陶子說現在的自己太累。如果可以選擇,她希望能夠休息三個月,到西湖邊讀讀書、看看美景,過一段輕鬆平靜的生活。陶子在一篇小品文中寫道:
每次出國總是對別人的生活環境感到無比豔羨;總是在快樂的欣賞之餘有著無奈——同樣是人,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已經忘了什麼是生活品質。我們很有錢,我們穿得流行;我們飽讀詩書、見多識廣;我們對很多事情有意見,我們爭取,也獲得;但我們總是忘了很多最根本、最重要的事!
我們已經忘了怎樣對自己、對別人好。不斷地工作、提高自己的財富、地位,成了大部分人的重要目標。於是,犧牲了和家人、和小狗相處的時間,偶爾見麵,也大多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地以僵局收場。
和情人頂多看看電影、上賓館,能記得紀念日送上禮物就接近滿分,朋友間難得聚會,也愛比較誰月薪多?誰嫁了個凱子金龜婿。太多畸形的價值觀讓我們冷漠、疏離。這讓我很難過!
我想和小時候一樣,工作再忙的媽媽,會在上班午休時抽空跑出來,牽著我的手上市場,就隻因為我想吃媽媽親手炸的蘿卜糕;我想和讀書的時候一樣,下課後坐公車去找當護士的大姐,再等到剛下班的二姐,三個人一起去吃吃夜市。
晚上三人擠在護士宿舍的一張小床上。我想起學生時代的那段戀情,他每天騎機車來接我上課,會送我一朵玫瑰和一張卡片,上麵有他自己寫的詩,坐在他破破的機車上靠著他的身體,就是一種幸福!
後來,就不一樣了。自己又忙又累,一個月才去見媽媽一次,和姐姐之間也久未聯絡。
工作周而複始地消耗著自己,拿到酬勞時也不快樂。感情,更別提了。關心自己的朋友不多,常常一個人,坐著看電視、發呆……這就是都市人的生活嗎?
或許,你的生活熱鬧點,多點朋友、多點戀情、多點工作上的成就感;但是,我的意思是,除了華服美食豪宅跑車,你的快樂是什麼?
看來,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至少是中國人正在淪為生活的奴隸。有時候,我們真的該好好問問自己,難道你的一生真的就願意這麼過了嗎?
有一個自以為非常成功的年輕人到巴厘島旅遊。某天,他一不小心眼鏡摔破了。他隻好中斷行程,叫出租車回旅館。在車上他問司機哪裏可以修眼鏡。司機說,附近沒有眼鏡行,隻能到首府才能修。他隨口歎道:“這裏太不方便了。”
司機很不以為然,笑著說:“這裏的人很少近視,不會感到不方便。”又聊了一會,年輕人覺得這個司機談吐不俗,便決定第二天包他一天車,到首府修眼鏡順便看看沿途風光。
司機猶豫了一下後答應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們八點出發,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修好眼鏡後,年輕人逛了一上午覺得有點累便想打道回府。但他想到司機也許為了接這筆生意,可能推掉了許多原有計劃,就不好意思開口。思想鬥爭了很久,他還是下定決心問一下,“對不起,司機先生,如果現在我想改成隻包半天,不知會不會給您帶來不便?”
沒想到司機竟喜出望外地說:“一點都不會。昨天,你要包一整天車,我還很猶豫,若不是因為跟你很聊得來,我是不接受包整天車的。”
“為什麼?”年輕人很奇怪。
他說:“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工作目標,每天隻要賺到六百塊,我就收工,你用一千二包了一整天,差不多是我兩天的工作量,我都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那你可以今天賺夠錢,明天再休息呀!”年輕人覺得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沒想到司機卻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先是做一整天再休息,然後就變成做一周、一個月再休息,然後可能又變成了做一整年再休息,最後可能就是做一輩子,終生不得休息了。”
年輕人聽了覺得有點道理,又問,“那你們閑著時都幹嗎呢?時間那麼多,不會感到無聊嗎?”
司機大笑:“怎麼可能呢?這裏那麼多好玩的,怎麼可能會無聊呢?巴厘島每家都鬥雞,收工後,我就鬥鬥雞,有時候和孩子一起去放放風箏,或者到沙灘去打打排球,遊遊泳都會讓人覺得快樂愜意呀!”
年輕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禁重新審視起自己的生活。自己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掙錢而很少真正按自己的意願去好好地享受悠閑的生活,總想著等著現在先賺錢,過些時候再享受,而實際上“明日複明日”,現實卻是房子越換越好,越換越大,越換越貴,大到無力打掃,隻好請傭人;貴到必須拚命工作,才能跟上日漸上漲的利。於是,為了更多時間工作,隻好搬到公司裏住,有家歸不得。那處為之奮鬥的大房子意義何在?而我們自己又成了什麼?是房子的奴隸?是工作的機器?還是馱著金錢的驢?
在人生過程中,想想自己是否也是急急忙忙隨波逐流呢,放慢一點腳步吧,讓你的生活更悠閑一點,視野更寬闊一點,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做些真正讓自己快樂的事。或許你會發現,人生境界頓時豁然開朗。
收回自己的快樂主權
奮鬥法則:選擇快樂,凡事都能快樂
人常說:“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恰如其分地說出了生活中我們所經曆的事有絕大多數都是不讓人滿意的。
在學校裏,和你考分一樣的同學得了三好學生和大筆的獎學金,你卻連提名的機會都沒有;在單位裏,同事們紛紛被提幹了,而工作努力的你卻被降職,隻因為你偶爾一次做錯了一件小事;在家裏,老婆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數落了你一小時;在出租車上,你一不留神把手提包忘車裏麵了,更倒黴的是這次你竟忘了拿發票,找都沒地方找。不僅如此,你的電腦還總是在你工作最要緊的時候突然壞掉;你的手機總在關鍵時候沒電;老婆大人總是在你玩得最開心的時候打電話查你的崗;好容易決定出去旅遊兩天,放鬆一下心情,卻在出發的半路上下起大雨來,毫無準備的你隻好打道回府,又陷入了罕見的堵車中……
麵對這些我們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的現狀,仿佛我們能做的隻能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著這些來自各方麵的壓力。讓這些無法改變的“壞事”一點點奪走我們快樂的心情,我們也覺得為這些事情生點氣是非常合情合理的,甚至作為一種對善惡的評價標誌。於是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不盡如人意,上帝不夠愛我們,總是讓我們不快樂……
可是,你不快樂,真的是上帝的錯嗎?
有一位老人,每天總是高高興興,臉上永遠都保持著微笑。有人問老人是如何保持這種快樂心情的,是不是有什麼神奇而特別的秘訣?老人說:“如果說有秘訣的話隻有一個,每天早晨,我睜開眼便給自己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快樂地過這一天,另一個選擇是不快樂地過這一天。我當然選擇前者了,所以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看來,當你決定快樂時,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快樂的。美國暢銷書《如何快樂》作者、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說過: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
傑克和妻子莫茜開著他們的新車去德州和父母一起過聖誕節。一家人過得很愉快,所以兩個人在很晚才開車往回走。他們在深夜抵達家門時兩人都已經累極了,於是隻把車放在門口就上樓洗澡睡覺了。
就在那個晚上,倒黴的事發生了,有一個偷車賊在半夜把他們的車悄悄地開走了。早上,他們起床梳洗後決定把放在車裏的東西卸下來。可是當他們打開前門時,卻發現停車道上並沒有車子!莫茜和傑克麵麵相覷,目瞪口呆。兩人四處找,並沒有找到。
悵然所失的傑克隻好拿起電話報了警。警察先生保證他們有98%的概率在24個小時內找回他們的車。接下來的幾小時,傑克一直打電話詢問失車的情況。
“我們還沒找到,莫茜女士,但現在仍有94%的機會找到。”
又過了幾個小時,傑克又打電話問。
他們再次回複:“我們還沒找到,不過8小時內還是有90%的尋獲率。”
一天的杳無音信使莫茜漸漸變得煩躁,開始埋怨傑克昨天的大意。
但傑克卻沒事兒似的,還不斷地說笑話。
充滿焦慮與挫折感的莫茜問傑克:“我們的新車和裏麵的東西都丟掉了,你怎麼還有心情開玩笑?”
傑克看著她,說:“親愛的,我們的車被偷了這已經是事實了。我們可以因丟了車而選擇煩惱,也可以選擇快樂。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讓自己快樂而非要雪上加霜讓不快的事情更加不快呢?”
莫茜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就開始著手做別的事,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5天後,他們的車終於找回來了,不過車上的東西無影無蹤,車子的損壞也超過3000美元。但畢竟是找到了自己的車,傑克感到十分高興,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不幸的是他又撞上另一部車,造成了另一筆3000美元的損失。
傑克頓時沮喪極了,他站在車道上看著車,一邊抽煙一邊生悶氣,責怪自己樂極生悲撞了別人的車時,莫茜來了。她走向傑克,看了車,又看著丈夫,說:“親愛的,我們現在有一部撞壞了的車,現在我們可以選擇煩惱,也可以選擇快樂。總之,我們有一部撞壞了的車,所以,我們不如選擇快樂吧。”
傑克從心眼裏笑出聲來宣布雙手讚成,就這樣麵對著一個糟糕透頂的局麵,他們一起享受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看來,煩惱一定是由不快的事情帶來的,而快樂並不全是因為愉快的事而來的。任何事情,你既可以從好的方麵理解它,也可以從不好的方麵理解它,快樂或煩惱也由此而生。所以說,快樂與事情本身並無必然關係,關鍵在於你的理解方式。
美國學者馬爾登也說過:不安和多變,是形容現代生活的貼切詞語。我們必須麵對不安的生活,使我們的船駛過人生的險道——否則的話,就隻有退回子宮,恢複妄想和苦悶。因為能為我們擔保的東西很少,但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對待不順心之事的態度,讓生活的各種狀況都變得更滿意。所以,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不妨選擇快樂,往好處想,不要因那些紛紛擾擾而自亂陣腳,壞了自己的好心情,更不要心生煩躁、憂慮、焦灼,要保持內心的寧靜,不要為那些你無法改變的瑣事煩惱,多一些對快樂的選擇,把你的精力用在更積極的地方。
要陽光還是黑暗,自己說了算
奮鬥法則:用肯定一切替代否定一切
某雜誌上曾登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讓很多人深有啟發。故事的名字是《體驗幸福》,講的是兩對夫妻的故事。
一天夜裏,妻子腹痛不止,丈夫一時叫不到車,情急之下就自己背著妻子跑著去醫院。這時,外麵還下著暴雨,妻子身體冰涼,不時地出冷汗。丈夫背著妻子在雨裏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行走,聽著妻子偶爾發出的微微的呻吟聲,丈夫心急如焚,還不忘記安慰妻子。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什麼是相依為命。”
尚在劇痛中的妻子伏在丈夫背上,有氣無力地說:“我現在才感覺到,什麼叫幸福。”
丈夫很意外,在暴雨中,一個血流不止的女人,她竟然說她幸福。
另有一對夫妻,妻子患重疾住院,無論她身體怎樣不舒服,每天中午時,她都要強撐著病體坐起來,仔細地梳頭、洗臉、還要化一點妝,等著丈夫來看她。
她的丈夫每天辛苦地上班工作,在家裏要照顧好正在上學的孩子,還每天堅持到醫院照顧妻子,日複一日,從不間斷,他的朋友見他日漸消瘦,心疼他說,“你現在真是太辛苦了!”
這位丈夫卻說:“是有些辛苦,但是每天走進醫院看到那張為我而美麗而微笑的臉,我就覺得,做一個丈夫,真幸福。”
我們不得不感動於這兩對夫妻的情深義重,也不得不讚歎第一位妻子和第二位丈夫樂觀、睿智的處世態度。他們能在常人眼中不幸的事情上感到最珍貴的幸福,能夠在黑暗中找到陽光,苦中取樂。這便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歐利?布爾在巴黎舉行一次音樂會時,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斷了,但歐利?布爾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演湊,依然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
是的,對於已經成為事實的不幸事情,與其悲傷,不如積極地補救,並換個角度,看到積極的一麵——即使你的A弦斷了,至少你還可以用其他三根弦把曲子演奏完,這不能說不是一件令人慶幸的事。
一天,一個鄉下男子開著一輛小四輪拖拉機在過橋時,不小心連人帶車一頭栽進河中,一會兒這位男子從水裏冒了出來,圍觀的人將他拉了上來,上岸後他沒有半點悲哀,在謝過大家後顯得很開心。人們驚奇,好奇地問他:“你的車掉水裏了,你怎麼還這麼高興呢?”男子笑著說:“我還活著,毫發無傷,不值得高興嗎?”
原來世界萬事萬物都是這樣,同一件事情從積極的方麵去考慮和與從消極方麵考慮,得出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幸運和不幸、快樂和沮喪都是同時存在的,關鍵是自己是去尋找光明還是去尋找黑暗。
有兩個農民,種了同樣的莊稼,某年取得了同樣的大豐收。其中一個想: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近三成,不僅夠一家人吃穿用,而且還有積累,明年的日子一定很好過,如果每年都這樣,沒準我就會成為一個很富有的人了。他的身心感到很滿足很快樂。
另一個農民的想法則不同。他想:今年雖然豐收了,能積累下一些餘糧,但比起那些很富的人來說,我這點餘糧太微不足道了,人家一年的積累是自己的十倍乃至百倍,與他們相比,差距真是越來越大。想到這,悲傷的情緒充滿了他的心,豐收反而使他變得更加痛苦。
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這足以表明態度的力量。事實上,生活中大概有90%以上的事情都有它積極的一麵的,隻是我們總是用悲觀的眼光來審視它,從來對那些“好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如果我們要得到快樂,就應該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每件事的積極方麵,而忽視那一點點消極因素。問問自己:“比起我得到的和我沒有失去的,失去的那一點點又算得了什麼呢?”
沒有公平的命運,隻有快樂的選擇
奮鬥法則:抱怨上帝不公平,不如努力讓自己躋身“偏愛”之列
見過塔羅牌的人都記得那個《命運之輪》,《命運之輪》代表的意義是:這張牌的命運之輪一直在轉動著,這表示了在生命的曆程中,你會喜愛某一個片段、討厭某一個片段,但是這些終究會變成過去,因為命運就是不停地在改變。在命運之輪的一邊,是代表衰敗與死亡的蛇,另一邊則是代表新生的神。從改變中,我們才能找到重生的機會。正上方有個獅身人麵獸,手持一把寶劍,但是這把劍是傾斜的,讓人感覺到事情並不如人們預測得那麼簡單,唯有機警行事的人才能洞悉那些隱藏在變化表象中的真理。
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在不斷發生改變的,不幸不會永遠跟隨著你,好運也不會常常與你相伴,那麼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地生活,就必須學會選擇,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坐等命運的降臨。
大文豪莎士比亞說過:“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製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他還說過:“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運的人永遠站在天平的兩端,被命運掌握的人僅僅隻明白上帝賜給他命運!”
人們總是很容易把不幸和挫折歸咎於外部事物,歸咎於命運的不公待遇,但卻從來不去從自身尋找原因。一位自以為有才華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惱,他質問上帝,命運為什麼對他如此不公。上帝從路旁隨便撿起一塊石子,隨便扔了出去,問青年:“你能找到剛才扔出去的那塊石子嗎?”
“不能。”青年搖了搖頭。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來,扔到石子堆裏,又問青年:“你能找到剛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嗎?”
“能。”果然,沒多久青年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現在明白了嗎?”青年猶豫了一陣興奮地回答:“明白了。隻要是金子就不會被埋沒。”
所以,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應該先冷靜下來從自身找原因。要謹記老人桑提亞哥的話:“一個人可以被戰勝,卻不可以被打敗。”這個被海明威虛構出來的可愛而固執的老人,在挫折麵前,能夠以實際行動來實踐他的人生諾言。
如果真有上帝,那上帝也會“偏愛”那些自己掌控命運的人的,估計他也不喜歡那些老是麻煩他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你可以給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樂,你可以營造美好的人生。同樣,你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疲憊不堪,充滿挫折和不幸。這看似截然不同的結局都可以由你自己來一手掌控,這就是命運。所以,你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是在漠視自己的懶惰,無視自己的不作為而已,最終,你放棄的是自己的時間和整個人生。
誠然,每個人遇到的外部環境可能是有差異的。這就好比一幅牌局,每個人抓到手的牌肯定是不同的,但這是不能破壞規則來交換的,你隻能想辦法出牌,使結果不至於太糟,甚至可能的話還能取得意外的勝利。抓到手的牌是無法更換的,這就像是我們人生中遇到的外部環境,這是我們無法左右和決定的,也是無法選擇的。但是,盡管手中的牌很一般,我們還是不會輕易認輸,還是想通過技巧來博得一定的勝率。這就像是我們對外部環境的改造,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改造它,使之有利於我們,不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障礙。
也許有的時候你的牌運很差,抓到一幅很差的牌,也許勝負在一開局就已經決定了,但並不意味著你就完全成了勝利者的墊腳石和陪襯,你也可以擁有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使你的失敗演繹得轟轟烈烈,悲壯無比。也許有時候幾個人的牌分配得相對很公平,這個時候較量的就是每個人的出牌智慧。
人生就像打牌一樣,是沒有永遠的勝利者的,因此也就沒有每個人心目中十分完美的人生。但是,勝敗相依,輸贏相偎的人生不也是一種完美的人生嗎?所以,上帝是公平的,當他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他也會為你留下一扇窗。
嘴是別人的,快樂是自己的
奮鬥法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七嘴八舌”去吧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大師與他的高徒對坐。大師問:“聽說你從前的師父在大悟時說了一首偈語,你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徒弟很自信地說,“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徒弟流暢地背出,不免有些得意。
師傅聽了,大笑數聲,一言不發地走了。
徒弟不明白師父為什麼大笑,心裏非常愁悶,一連幾天都思索著師父的笑,怎麼也想不出任何令師父大笑的原因。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去請教師父那天聽後為何發笑。
大師笑得更開心了,對著一臉愁容的徒弟說:“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醜,小醜能笑罵由人,言行自在,你卻怕人笑!”徒弟聽了,豁然開悟。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情也很常見,有很多時候,自己並不覺得自己有錯誤,卻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惱,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都會讓人們心不自安,茶飯不思,睡不安枕,白白損失了自己自由快樂的權利。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的一句名言,我們對這一道理深信不疑,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這大概是與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吧,小時候我們就常聽父母說我們:“考這個成績你不覺得害羞嗎?以後同學都會看不起你的。”次數多了,我們在潛能意識裏就有了一種“我們活著不能讓別人看不起,更不能做那些可以讓別人說三道四的事情”的信念。於是乎,我們做事情總是畏首畏尾的,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眼色,生怕在言行上稍有不慎,成了人家的笑柄或者受到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