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感覺每個人都有過,隻是因為認識的不同,快樂有了多少與是非之分,有人說,有錢才快樂;有人說,事業有成才快樂;也有人說,家人平安才是真正的快樂;還有人說,過自己的生活就是快樂……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感悟自然也不同,但隻要你能認真體會快樂、重視快樂,所有的所謂煩惱都會煙消雲散,快樂其實是無處不在的。
揭開快樂的神秘麵紗
奮鬥法則:快樂無處不在,隻等你去發現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節日快樂!祝你假日快樂!祝你生活快樂!
這一句句的祝福充斥人們的耳畔,表達的是一種最美好的祝願,而這祝願卻都無一例外地和快樂有關。祝福的話自然都是好話,都是吉祥的話,那自然快樂就是讓人感覺美好的,感覺愉悅的事務。但是,什麼是快樂呢?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感覺到幸福和歡樂。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這種需求應該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非物質上的。
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讓你覺得個人及周圍的世界都挺不錯。快樂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心理感受。它若即若離,不停地誘惑著你去捕捉它。同樣的事,有了不同的心理感受,便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困苦中,一個樂觀的人,仍能苦中尋樂;而悲觀的人卻會覺得苦不堪言。
快樂屬於我們每個人自己。美國心理學界經過長達10年的時間,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人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快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感受,具有濃重的主觀色彩。它與種族、年齡、職業、地位和個人占有的財富等沒有多少內在聯係。
快樂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簡單得隻要你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可以隨時發現快樂。生活中這樣的快樂隨處可見,比如異性一個特別的眼神;在一條漂亮的路上騎車;聽收音機裏播放自己最喜歡的歌曲;躺在床上靜靜地聆聽窗外的雨聲;發現自己最想買的衣服正在半價出售;在浴缸的泡沫堆裏舒舒服服地洗個澡;一次愉快的談話;在很久不穿的衣服裏發現20元錢;午夜時和心上人煲電話粥;聽到一個絕妙的幽默段子;無意中聽到別人正在稱讚你;半途醒來發現你還有幾個小時可以睡覺;見到了自己多年的偶像;與室友徹夜長談;愛人輕輕撫弄你的頭發或衣領;和心愛的人蜷在沙發上看一部好片子;贏得一場精彩球賽入場券;看到朋友的微笑;在街頭邂逅多年不曾謀麵的老友;給別人送了一件她/他一直要得到的禮物,看著她/他打開包裝時的驚喜表情……
看,快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蘊藏在生命中每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瞬間,它一直都存在,隻是你沒有發現,原來最美好的一直都在身邊。我們不是缺少快樂,而是缺少發現。其實,隻要你用心去感受,快樂就無處不在。快樂是一種收獲後的喜悅,是一種經過努力體現自我價值的浩瀚的舒暢。它往往在你為了達到目的忙碌的時候來到身邊陪伴你。
一群年輕人無所事事,來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麵前問:“什麼是快樂?”蘇格拉底沒有正麵回答他們的問題,說:“你們先給我做一艘小船,然後我再給你們答複。”隨之一群年輕人就忙碌起來,他們忘記了什麼是快樂和不快樂,船造好後,蘇格拉底來到他們麵前問:“你們快樂嗎?”年輕人異口同聲的回答:“快樂!”
蘇格拉底對大家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一個明確的目的忙碌的無暇顧及的時候突然造訪!”
播撒汗水的辛勤,收獲成果的喜悅。這樣的喜悅可以不被笑容修飾,卻一定會被內心接收。也許那種苦盡甘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的、更純粹的快樂!
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是快樂,最容易擁有的也是快樂。人們能否一生都保持快樂,愉快地生活呢?美國舒勒博士在他的新書《快樂的態度》中揭開了永遠快樂的秘訣。那就是:
1.沒有人是完美的。必須承認自己的弱點,並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幫助和忠告,隻要你勇於承認自己需要幫助,成功必然在望。
2.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在麵對失敗或挫折時所抱的態度應該是從中吸取經驗,繼續努力。
3.生活必須誠實和富有正義感,這樣才能吸引好朋友來幫助你。著名心理學家巴達斯曾經被問及:“哪些是人類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她回答說:“人類需要愛。”但這不限於男與女之間的愛,從心理學家的觀點看來,好人永遠是快樂的。
4.能屈能伸。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我們的生活態度都應該是處之泰然。有了錯誤,立即改正。
5.熱心幫助別人。如果要真正快樂,自己受人尊敬,則應幫助別人,與別人關係融洽。
6.要人待你好,你必須先對他人好。當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時,你必須寬恕和同情他人。
7.堅守信念。當你做任何事時,必須堅持個人的信念。
8.快樂永存心間。隻要時常保持心境開朗,快樂是很難舍棄你的。
一個人如果懂得以上八條秘訣,自然就會有個快樂的人生。
快樂使人健康,快樂使人長壽。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
快樂的證明題,過程重於結果
奮鬥法則:在享受過程中感受快樂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活太枯燥,人生沒有完美的結果,不快樂的人們為了一個“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目標終日奮鬥,他們不時發出迷惘的聲音——人生的快樂在哪兒呢?有的人認為擁有財富就是快樂,有的人認為功成名就才是快樂,也有的人認為獲得無比幸福的愛情就是快樂……然而,當我們得到了我們夢寐以求的結果時並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快樂。
他們為什麼難以發現生活的快樂?原因何在?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有些人執著於目的地,總是忽視路邊美麗的風景。”
其實,人生的快樂並不僅僅是獲得成功後的那種喜悅,更多地在於從枯燥的生活過程中去探索和創造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受過程中的快樂。
有一個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畫畫,並夢想成為一個畫家,他每天一有空閑就開始畫畫,父親見他如此癡迷,就帶他去拜訪一位老畫家。
老畫家聽了孩子的情況又看了看他的畫,就問:“孩子,你為什麼想學畫畫呢?”
“我想成為一個畫家。”孩子很自信地說。
“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學畫畫的人都能成為畫家。”老畫家提醒說,“那麼,我再問你,你畫畫時覺得快樂嗎?”
“快樂。”孩子美滋滋地回答說。
“那就足夠了!”
孩子聽得似懂非懂,老畫家接著說:“世界上有兩種花,其中一種花能結果,而另一種花不能結果。但是不能結果的花也很美,比如我們喜歡的玫瑰、鬱金香,它們並不因不能結果而放棄綻放自身的快樂和美麗。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能結果,成就自己的夢想;而另一種人可能努力一生也沒有什麼結果,但這樣的人未必就不快樂,相反,他們的臉上還常有歡笑,就像玫瑰和鬱金香那樣,能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
孩子恍然大悟,點了點頭。臨走時,老畫家又鼓勵孩子說:“去享受畫畫過程中的快樂,做一個快樂的人吧,隻要有快樂人生就會充滿陽光。”
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仍然保持著畫畫的習慣,隻是目的不再是“為了成為一個畫家”了,僅僅是去享受畫畫過程中的快樂。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直正能理解其意思的人並不多。看過上麵的小故事,想必大家都能領略到其中的美和內涵了——飛翔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留下痕跡,而是盡情地享受在天空中飛翔中的快樂。
有一個退休的老人很喜歡釣魚,他每天一大早出門,到傍晚時候才回來。有時候,他拎回的魚簍裏滿滿的,老人就一邊唱歌一邊往家裏走。有時候,他一天一條魚也釣不到,可他仍是一路歡歌。別人不解地問:“你釣上魚來快樂,可是今天你等了一天,都鉤不上來魚,怎麼還這樣快樂?”老人回答說:“魚不咬我的鉤那是它的事,我卻釣上來了一天的快樂!”
原來,對於真正的釣者而言,真正體會到釣魚樂趣的,並不在於釣到多少魚,而在於釣的過程,正所謂“釣勝於漁”——收獲很多,固然可喜,收獲不多,亦是欣然。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結果。最有代表性的比如旅遊,旅遊的目的或者說給你帶來的快樂並不僅僅在於你照了多少照片,買了多少紀念品,有了多少在別人麵前吹噓的資本,更重要的是盡情遊玩時的那份悠然、快樂的心情,在於遊玩的過程!要知道,看照片上的故宮、長城和身臨其境的感覺是相差甚遠的。
可是,很多人並沒真正懂得旅遊的快樂所在。他們在車上睡覺,錯過了路邊的風景;在人潮洶湧的景點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地拍照留念,卻忽略了景致的真正內涵;排隊買了半天的紀念品又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買這些……等到膠卷拍完,旅遊結束時,除了有幾張照片、一些小玩意證明你“到此一遊”之外,全然不記得了遊覽的過程。
其實,旅遊並不需要證明,僅僅需要你把它當成一段快樂的旅程,照片和紀念品不過隻是副產品而已。
快樂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奮鬥法則:用錢去換快樂,而不是用快樂去換錢
社會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調查:“什麼讓你最不快樂?”
結果是,有超過60%的人把“缺少更多的錢”排在了第一位。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認為,有了足夠多的金錢就會快樂。更多的人都相信錢再多一些能使他們更加快活。
而另一份調查顯示,“金錢買不到快樂”的說法,有半數以上的人不相信。而相信“沒有錢就沒有快樂”的人卻大有人在。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使我們快樂的真的是金錢嗎?
要下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有錢就會有快樂。
有的人認為錢可以給他們生命和生活的安全感;有的人覺得有錢是身份、地位的標誌,有了錢就可以進入上層社會,成為受人羨慕和尊敬的人;有的人喜歡購物消費時那種大手大腳、隨心所欲的快感;有的人想用更多的錢來買更好的奢侈品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人希望有錢之後可以不用再發愁於工作、生活的壓力;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我有很多錢,我周圍的人就會更喜歡我,尊重我。
這麼看來,我們生活的快樂確實與金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事實上遠沒有上麵的結論那麼簡單。社會學家梅耶斯發現,以上的那些期望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影響幸福的各種因素中,金錢隻起到1/5的作用,在構成美好生活的成分中,它所起的作用則是1/6.一旦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擁有了食物、衣服、房屋之類基本需要,快樂的源泉就在於有意義的活動和豐富的人際關係等因素,而這些都與金錢無關。支持這項結論的還有密歇根國立大學的一項調查結果:無形的財富比有形的財富更重要。
梅耶斯還說:“快樂並不是擁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經擁有的。”不僅僅是金錢,其他一些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社會地位和教育都不是一個人快樂與否的關鍵。
這麼看來,快樂和財富,兩者並無必然的聯係。有些場合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快樂和財富恰恰成反比。
比如,每個人都認為中大獎會讓人快樂,中彩票的這筆錢足以讓你的生活富足無憂,你會很快樂吧。然而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在1996年,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大獎的人在他們交好運後,他們的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竟變得比以前更低。因為突然間得到的大筆金錢使他們的生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比如,他們不敢與好朋友分享這種快樂,因為怕朋友會起歹心,從而疏遠了原來的好朋友,而一時又無法被新朋友接納;突然改變的奢侈生活使家人並不能一下子適應,從而更容易與家人爭吵;他們變得很敏感、多疑,對所有的人和事都有警惕心;對工作沒有了原來的激情,認為反正我有錢了,工作不工作都無所謂,同時每次發薪水時的喜悅之情也變得無影無蹤了……
種種情況顯示,當人們的收入超出了基本需求和他們所期望的時候,多出來的金錢便會給他們帶來負麵的影響。
還有不少人認為,金錢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或者覺得“如果我有很多錢,我就會覺得很自信,感覺良好”。事實上,物質或金錢並不能帶來想象中那麼多安全感,富翁們也會因為缺乏自信和愛而陷入憂鬱中;富有的人往往不如窮人健康;車禍、空難的死者以及因股票大跌自殺者富人多於窮人;家人被綁架、被勒索的多是有錢人……
或許以上想法來自於現在媒體的引導,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和媒體文章使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沒有緊跟潮流,沒有消費各種奢侈品,我們就不夠愛自己,不懂得生活,簡直是白活了一場,而如果我們像宣傳中所說的那樣穿的、用的是各種名牌,喝最有情調的紅酒,用新款的手機,住高貴、能代表地位的房子等等,我們就將會是快樂的人。所以我們必須有錢,因為隻有有了錢才能享受到這一切。
但有了錢去消費就真的能得到那些快樂嗎?答案大概隻有那些“看起來很快樂”的人才能知道。但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快樂了,我們卻因為沒有得到而感到不快樂。試想想,如果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沒有得到那些你其實並不迫切需要的東西,心平氣和地享受所擁有時,不是很快樂嗎?
“金錢至上”成為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信仰,它幾乎要上升為一條“有錢才會有快樂”的真理,於是乎便有更多的人開始動搖自己的快樂價值觀。於是一小部分人的狹隘觀念控製了大多數人的喜怒哀樂,雖然他們的理論並沒有科學依據。
有調查顯示,被《福布斯》雜誌列為美國最富有的前400人的平均快樂指數為5.8,而肯尼亞的遊牧民族馬賽人,他們生活在簡陋肮髒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幾乎沒有奢侈品,按金錢至上的理論他們都應該過著非常不幸的生活,而事實上他們的快樂指數也達到了5.8.
不可否認,金錢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但它絕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也不是我們的保護神和幸福的源泉,它隻是我們的工具,僅此而已。我們的生活可以有許多快樂,這在於我們如何聰明地使用金錢和我們如何看待它,而不是我們有多少錢。所以,別讓那些為了促銷而提出的宣傳語而改變你原本快樂的心情。堅持你的個性,重新感受你的內心,你要了解,到底什麼才讓你自己真正擁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在為金錢奔命的時候問問自己,難道我們一生的意義就在於比誰擁有更多人類自己製造的紙幣嗎?
快樂不是適應別人的條條框框
奮鬥法則:定義屬於自己的幸福,不去追逐別人的快樂
快樂是什麼?怎樣才能快樂?
有一個小故事道出了快樂的真諦:
有一天,上帝問天堂的人們說:“隻有快樂的人才能夠升上天堂。你們來到這裏是因為你們快樂。那麼,現在就請告訴我什麼是快樂?”
話音剛落,一個農民模樣的婦人首先發言道:“尊敬的主,我認為快樂就是辛勤的勞作並照顧好我的家人。我和我的丈夫生活在一個邊遠的小山村裏,他常常發愁,擔心那塊貧瘠的土地無法養活我們這麼一家人。我就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他,我和他一起除草種地,中午和傍晚我就回家為他做飯,等他回來,每每想起他看到飯菜時垂涎欲滴的表情,我就覺得好快樂,當然最大的快樂是在豐收的季節,我們一家人一起下地打回麥子,我們留足了自己吃的,然後還能給兒女們換回一點禮物,我們一家人都會因此而快樂無比……”
農婦還陶醉在自己的快樂裏,另一個人又站起來發表了他的意見:“我認為快樂是用我的富足來換回別人的微笑。我家裏很有錢,我覺得用這些錢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事,看著他們歡樂的笑臉,我的內心就會無比快樂和欣慰……”
這時,又有一個人站起來,“我也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是在痛苦之後,才深深地體會到快樂的。我是一個探險家,有一次,我獨自到一個島上去偵查,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果子,一種好奇心的驅使,我毫不遲疑就把它吃了下去,沒想到它們是有毒的,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必死無疑,誰知,我在一陣痛苦過後竟幸運地活了下了,我為這次死裏逃生而快樂……”
一個曾經得過重病的人說:“我最大的快樂就是久病以後恢複健康……”
一個學生模樣的人說:“快樂就是在考試中考出好成績……”
無數個快樂的理由從不同的人的口中說出。看來“快樂”在不同的人眼裏,它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每個人的快樂都與他人不同。有一個小學生在他的作文《快樂是什麼》裏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