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三十四局:閑情逸致(2 / 3)

容辭這麼想著,眸子蒙上一層霧氣,等葉長流細瞧他,那層霧氣又沒有了,他霍然轉身離去。

葉長流叫住他:“誒,你……”

“既是朋友邀約,自當恭敬不如從命。”

送走容辭後,葉長流緩緩收淡麵上的笑容,舒子筠閑適的在院中踱了幾個來回,笑盈盈道:“今後葉府可就熱鬧了,那我便等元宵後再走吧。”

葉長流心中透亮,舒子筠素來四海為家,此次肯在這兒呆上這麼些日子,自是為了幫助自己,他有些疲倦的笑了笑,正想說些什麼,但聽大門處“啪啪啪”傳來極為用力的拍門聲,有人高呼:“葉兄——葉兄——”

舒子筠離門較近,順手拉開門栓,葉長流扶額,喂喂,這家夥該不會是——

屈平休砰然推門而入,險些將舒子筠撞個滿懷,他一眼望見站在側前方房簷下的葉長流,招手喚道:“葉兄——”

葉長流反倒一怔,並非因為屈平休這般突兀闖入,而是他的衣著——軍袍戰甲,喂喂,這傻瓜該不會真的……

“葉兄,我從軍了,”屈平休笑晏晏奔到葉長流跟前,“上回說好我若參軍為國效力,你便收我為徒,現在我說到做到,你可不能食言……”

葉長流被他這番話給噎住:“你……”

“我爹也全力支持我,這次剛好能與小西門並肩作戰,葉兄,待我回來的時候,我就可以喊你師父了吧?”

葉長流看著那灼熱真摯的眼神,不由心頭一沉,原本隻是推脫屈平休的借口,誰想他會當真?這白癡笨蛋蠢材……“上戰場是鬧著玩的麼?你回的來回不來,還是個問題!”

屈平休道:“大丈夫既生在人世,為文臣當輔佐聖上心憂黎民,鞠躬盡瘁,為武將當力守疆土,報效朝廷,馬革裹屍萬死不辭,才不枉這一遭。”

葉長流哽了一下,若換平時這大少爺這麼說,他準該笑出一地雞皮疙瘩,可眼下……屈平休一身戎裝,言辭振振,竟是有些難以作答。

原本一頭霧水的舒子筠,聽著聽著倒有幾分明白,他摸著下巴繞著屈平休走了一圈,“行,小師侄是吧,快叫我一聲師叔!”

屈平休怔住:“你是?”

舒子筠指著葉長流的鼻子:“我是他最寶貝最珍惜最疼愛的師弟,我叫舒子筠。”

“武林盟主?”屈平休雙眼一亮,“你是葉兄的師弟?”

舒子筠洋洋得意:“不錯。”

“師叔好!”

“師侄乖!”

“……”葉長流淡淡瞥了他們一眼,踱回書房,屈平休見他冷冰冰的態度,心下黯然,勉強朝舒子筠笑道:“那師叔,我走啦,再不走可就成逃兵了。”

舒子筠點頭,“路上小心一路平安祝你馬到成功。”

“……”

“屈平休。”葉長流再度走了出來,將手中厚簿丟到屈平休懷裏,“行軍打仗除了勇氣,更需要的是智慧,這劄記得閑看看。”

屈平休依言翻開手上的劄記。

白紙黑字,其間記載各種兵法韜略,城守布陣圖記,剛勁有力的筆跡,記下了許多許多精心整理的點滴。

屈平休不明白為什麼商人出身的葉閑要花費那麼大心血寫下這麼厚一本冊子,更不知道這本劄記戰略部署、練兵實紀儼然已是世上最精妙的兵書,可他能感受到這沉甸甸的重量,是葉長流的情義。

“葉兄,我一定會好好……”

葉長流皺眉:“叫我什麼?”

屈平休一怔,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整張俊朗的麵孔容光煥發起來:“師父!”

葉長流嘴角微勾,伸手給他擺正了盔甲,用力捶了一下他的肩,道:“走吧。”

屈平休振作精神,正正經經的跪下,行完三叩首之禮,竟也未再多說什麼,抱著那本厚厚的劄記轉身離去。

舒子筠笑笑,“你這小徒弟甚是有趣,我瞅著喜歡。”

“有趣?”葉長流深吸一口氣,按捺住焦躁,“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戰場。”

“你當年出征的時候也是他這般歲數吧……”

“所以我死了,死得連渣也不剩!”葉長流怔怔看著院內花柳如蔭,“老四,我究竟在做什麼……因為我,西門軒和屈平休都上戰場了,他們才十八歲……”

舒子筠走到近前,“那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路,三師兄,不要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這習慣不好。”

葉長流定定看了看這個難得正經的師弟,忽然失笑搖頭,轉身懶洋洋擺了擺手:“罷罷罷,我沒事,餓了,早飯還沒吃呢。”

舒子筠雙手抱在胸前,靜靜盯著那孤獨的身影。

猶記三師兄離開醉峰那日,站在絕壁之上,微微頷首,看那浩浩江流萬千風波,仿佛天地都被他從容踏於足下。

他有多高的武功,有多深的智謀,有多淵博的才學,普通人怕是根本就無法想象吧。報仇麼?嗬,京中的那些老頭子,那些玩弄權術的人,莫要說是三師兄,便是他舒子筠動動心思,又何嚐對付不得?

可他花了那麼多年那麼多心思,費心聚攏天下錢財,搜集諸國情報,是為了什麼?他舍棄與最珍貴的親人摯友相認的機會,又是為了什麼?大雍啊大雍,隻因十二年前的那場觸目驚心的政鬥,以致朝堂汙穢、民不聊生,這些年來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早已讓這個國家破敗不堪了,那麼,是誰悄無聲息的改變了一切,難道就沒有人發現麼?

舒子筠唇邊溢出一聲長長的感慨,“就看誰有本事,能撼動這天下第一白癡為自己活一次,那可功德無量了啊。”

天鼎十二年春,八駿王孟思鑒任三軍總帥,率援軍三萬北上,藍族公主攜軍助陣,孟思鑒終究守諾,沒有釀成不可收拾的事端。至於後備軍糧草則由華亞卿負責籌備補給,通關開路,一如初時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