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鬥廉帶領兩名貼身侍衛馳出陘城不遠,發現驛道長亭旁有兩騎人馬在向他們招手:“鬥廉將軍,請稍留步!”
鬥廉策馬近前一看,原來是司馬大人葦呂臣及其子葦賈,忙拱手道:“司馬大人有何指教?”
“大王的心意,將軍你是否真的明白?”葦呂臣問。
“當然明白!”鬥廉回答說。
葦呂臣又問:“哪將軍是否想好對策?”
“還沒有萬全之策,請司馬大人指點!”鬥廉說。
“好,這錦囊裏有一對策,是小兒葦賈建議的,你看行不行?”葦呂臣從馬上向鬥廉擲去一個錦囊。
“好,好啊!”將軍鬥廉接住錦囊,拆開取出一帛絹認真細讀,不禁叫好不絕,讀完後將錦囊揣入懷***手對葦呂臣父子說:“大恩不言謝!末將這就告辭,司馬大人及公子多保重!”
鬥廉星夜趕到鬥章軍帳中,屏去左右人等,對鬥廉說:“你至鄭界不戰而返,我王大怒,命我來軍中斬你首級!”
“兄長救我!”鬥章含淚跪地求鬥廉,“不是我怯戰,此次進攻鄭國,我軍隻有兩百輛戰車、一萬甲士,而且鄭國早有準備、防守嚴密,齊國糾合魯國、衛國、宋國等聯軍來救鄭國,一旦交戰,我軍定當因寡不敵眾而潰敗!”
“大王何等英明!並沒有真正要殺你的意思,是要你戴罪立功,不然豈會是派我來斬你首級?”鬥廉扶起弟弟鬥章說,“鄭國知道你已知難而退,但做夢也想不到你會去而立返,可兵分兩路,趁此星夜急行軍奔襲鄭國邊防,一定能成功!”
於是,鬥廉、鬥章兄弟各帶一隊人馬,悄無聲息地向鄭國邊防駐地進軍。
黎明時分,鬥章率領的軍隊已經衝殺進鄭國大將聃伯的大營,聃伯倉皇應戰,不料鬥廉率領的軍隊從其背後掩殺過來。鬥廉、鬥章兩支軍隊前後夾擊,將鄭國軍隊切瓜剁菜般殺死殺傷過半,其餘鄭國士兵四散潰逃,大將聃伯也被鬥章生擒活捉。
鬥章準備指揮軍隊乘勝追擊,被鬥廉阻止道:“這次掩襲成功,已達我王威懾鄭國的目的!切不可冒進,要按葦賈指點,將鄭國大將聃伯裝入囚車,派人解押至陘城向大王獻捷,並報告大王你上次撤退是回軍誘敵之計、並非怯戰,這樣可以先赦免你怯戰的死罪。我們現在要據險以守,防止齊國糾合中原諸侯聯軍偷襲,並等待大王增派人馬來援!”
解押鄭國大將聃伯的囚車及捷報到陘城,楚成王大喜,立即赦免鬥章死罪,再增人馬支援,令鬥廉為大將,鬥章為副將輔助,大舉進攻鄭國。
齊桓公聽說楚成王娶蔡姬之事,十分惱怒,又不斷接到盟國鄭國被楚國攻打的求援急報,恰逢江國、黃國密派使臣納款、欲與齊國結盟、願作齊國攻打楚國的內應,於是同“仲父”管仲一起謀劃,秘密傳檄魯、宋、陳、衛、許、邾等國諸侯,會兵於陽穀,準備伐蔡襲楚救鄭。
齊桓公任命管仲為大將,鮑叔牙為副將輔佐,親率隰朋、賓須無、公子開方、豎貂、易牙等大夫,帶領戰車三百輛、甲士三萬人,浩浩蕩蕩開赴陽穀,與魯僖公申、宋桓公禦說、陳共公塑、衛文公毀、許穆公新臣、邾昭公班所率大臣、軍隊會合。
齊桓公與魯、宋以及江國、黃國等諸侯在陽穀會盟之際,齊國大夫豎貂率先頭部隊,潛行突襲蔡國。
豎貂率領齊國先頭部隊勢如破竹,直抵蔡國都城上蔡城之下。騎著戰馬、身披鎧甲、手提長矛的豎貂,在上蔡城下耀武揚威地叫陣,也不下令攻城。蔡穆侯在城樓上與豎貂答話拖延時間,並不應戰,秘密傳令眾將士堅守不出戰。
待夜深之後,蔡穆侯親自出城,悄悄將一車金幣送至豎貂營帳。
豎貂似有所待,見到蔡穆侯很是高興,收下金幣,並將齊國帶領諸侯軍隊先伐蔡後襲楚的詳細作戰部署泄漏給蔡穆侯,最後還說:“寡君率七國聯軍即日便到,到時一定會將上蔡城踏為平地,蔡侯你還是帶領宮眷離開吧!”
“寡人立即回城,將連夜遣散城中百姓,帶領蔡國公卿大臣、將士出奔楚國;先生您天明後就可以率軍進城,並向齊桓公獻捷報功。”蔡穆侯說,“這樣一來,我蔡國不受太大損失,先生你更是不戰而勝,居功至偉,齊桓公會更加寵信於你!”
豎貂痛快地與蔡穆侯相擊一掌,達成一致意見:“好,一言為定!你們出城,不要太匆忙、太喧擾,我會當作什麼也沒看見。”
蔡穆侯悄無聲息回到上蔡城中,立即下令遣散城中百姓,隨後率領公卿大臣及將士等大隊人馬安靜出城,然後直奔楚國陘城而去。
接到豎貂攻克上蔡城的捷報,齊桓公率領諸侯軍隊從陽穀浩浩蕩蕩開赴上蔡城。鄭文公捷抵抗楚國大將鬥廉、鬥章的進攻,自顧不暇,其時也派太子姬子華率軍隊東出虎牢關,趕到上蔡城與其他諸侯國軍隊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