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個目標中,如何確定哪個是最主要的目標,哪個是次要的,哪個是無關緊要的,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策略可供選擇。相反,隻要記住自己想要的是最大的成功機會,一切就透明化了,問題也就變得簡單了。
當一個人麵對一大堆選擇的時候,由於每個選擇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所以,人們總是無從下手,總是權衡來權衡去的,結果錯失了最好的選擇,往往最後隻能無奈地選擇一個次好的,或者幹脆放棄。其實,隻要你策略對頭,再多的選擇,你也能順利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一個。我們用一個“約會遊戲”的案例來介紹這種博弈思維。
假定你是個女性,決定要結婚,你身邊社交圈裏有100個合適的單身男子都有意追求你,你的任務就是,從他們當中挑選最好的一位作為結婚對象。你該怎麼做才能爭取到這個結果呢?
從100個裏麵找出那個最好的,顯然並非易事。一般人們可能馬上就會想,那和每一個人都接觸一遍,然後對每一個人的各項素質進行測評,對比找出最好的那個來。
可惜在這個遊戲中,條件是嚴格限定的:每個人你隻能約會一次,而且隻能當場決定選擇還是放棄,不能把他們“冷凍”起來作為後備,一旦你選擇了其中一個,你就沒有機會再約會別人了。
這些條件似乎有點苛刻,其實在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機會是不等人的。等你左挑右選,把一切都規劃好了的時候,人家可能早就成了別人的丈夫。
還有一個遊戲規則必須遵守:約會之後一旦你決定淘汰這個人,他就永遠出局了。你可以假設他娶了別人,或者心灰意冷出家當了和尚,甚至跳崖自盡了。總之,你不能和每個候選者約會後,再給他們貼上排名的標簽,最後才從裏麵挑最好的一個。統計學家稱這種一邊搜集資料一邊作決定的決策過程為運次決策。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將自己選到最好的幾率最大化呢?
現在的矛盾之處在於,你希望選到最佳伴侶,如果太早結束約會生涯,就等於放棄了在那群還沒約會的對象中,找到一個比現在更好的伴侶的機會,倉促的婚姻將使你終生悔恨。匆匆結婚後的漫長悔恨,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等得太久,最好的那個又可能已經從指間溜走,要補救也來不及了,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經常發生的。
那麼,究竟利用怎樣的策略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呢?
顯然,你不應該選擇第一個遇到的人,因為他在100個人當中名列第一的機會隻有1%。這個概率可以說是非常渺茫的,直接把籌碼放在第一個人身上,也是最糟的賭注。即使這個人的確非常優秀,你也要忍痛割愛,因為你不知道在這100個人裏,他到底排在什麼位置。
同樣地,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甚至後麵的人,情況都一樣,每個人都隻有1%的機會可以成為100個人當中的第一名。如果你真心想要找到最好的,就不應該隨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