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有一個著名的“狼來了”的故事,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籲籲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衝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
大夥兒對說謊的放羊娃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都不理睬他。結果,他的許多羊都被狼吃了。
在一次性博弈中,村民預期小孩說的話是真話。如果這時候村民不去相救,那可能會因此落下個不好的名聲(1個單位的收益要遠遠小於5個單位的收益),所以他們都選擇了去救小孩。
但是,在重複博弈的情況下,村民知道了小孩總是在撒謊尋開心。這樣一來,去“救小孩”就等於白跑一趟並被小孩嘲笑,5個單位的收益小於0收益,所以村民就不再想去救小孩了。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個“狼來了”的真實事件,那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得一年輕漂亮的少女褒姒,百般寵愛,不久廢了申後,立她為後。
褒姒有個怪脾氣——她從來不笑,不管多麼有趣的事情,她都不露笑容。幽王覺得十分納悶,對褒姒說:“王後生得這般嫵媚,若再開顏一笑,必定更加動人了。”褒姒淡淡地說道:“賤妾生來就不喜歡笑,大王不必見怪。”幽王不相信,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於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後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眾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
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夥。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台報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幹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台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衝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以為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隻見幽王和褒姒正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諸侯們這一陣奔忙,可把褒姒給逗笑了。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知道受了愚弄,都氣壞了。
後來申後的父親得知幽王廢掉了申後,非常生氣。於是就設計借戎兵推翻幽王。幽王看戎兵打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諸侯們還以為這又是天子與王後嬉戲,全都按兵不動。
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也被戎人抓走了。
《匹諾曹》又稱《木偶奇遇記》,是18世紀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留給世人的經典童話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老木偶匠傑佩托親手雕刻的一個小木偶,他的名字就叫做匹諾曹。在魔法為匹諾曹注入了神奇的生命力之後,匹諾曹便一心渴望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男孩。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匹諾曹找到善良的藍仙女。藍仙女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有一個附加條件:匹諾曹必須學會誠實、勇敢、不自私自利。同時作為懲罰,每當匹諾曹說謊時,他的鼻子便會不斷地變長。可惜誠實並不是可以輕鬆擁有的美德,還沒有意識到誠實的重要性的匹諾曹,鼻子很快就越變越長,並且麻煩事兒也接踵而至……終於,經過無數艱辛的磨難和考驗,匹諾曹總算了解到了誠實的含義。匹諾曹最終得到仙子的獎賞,實現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夢想——變成一個真正的“人”。
說謊會自食其果,其原因在於:在重複博弈時,別人可以選擇在下次博弈時報複你,所以,你這次說了謊,下次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你。
博弈智慧
在一次性博弈中,別人不可能報複到你,說謊就成了每個人的重要選擇之一。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賭桌上,不能相信賭徒的話,而在和別人的長期交往中,說謊會給自己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