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這次回去後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曆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野獸參戰,使漢兵敗下陣來。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的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這次孟獲心裏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
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不過,孔明對此早有防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燒死於一山穀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深為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同樣都是打敗了敵人的軍隊,為什麼夫差釋放了勾踐,結果卻落得被勾踐滅國的下場,而諸葛亮釋放了孟獲,卻得到了後方的安寧?
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兩者遇到的博弈是不一樣的。夫差和勾踐的博弈是“零和博弈”(後麵有專章進行論述),兩人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並不存在相互合作的可能。而孔明和孟獲之間卻可以通過合作來提高兩個人的滿意度,屬於“正和博弈”。
博弈,根據不同的基準也有不同的分類。一般認為,博弈主要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們的區別在於,相互發生作用的當事人之間有沒有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沒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根據行為的時間序列性,博弈論進一步分為兩類: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所有參與人同時選擇,或雖非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采取了什麼具體行動;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通俗地理解,猜拳就是同時決策的,屬於靜態博弈;而棋牌類遊戲等決策或行動有先後次序的,屬於動態博弈。
按照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了解程度,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在博弈過程中,每一位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有準確的信息。如果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信息了解得不夠準確,或者不是對所有參與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都有準確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智慧
除此之外,博弈論還有很多分類,比如:以博弈進行的次數或者持續長短,可以分為有限博弈和無限博弈;以表現形式,也可以分為一般型(戰略型)或者展開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