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你身處何種博弈中(1 / 2)

博弈可以分成很多種。處於不同的博弈時,決策是不一樣的。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在彌留之際,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聽說吳國要建立一支水軍,不顧範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常夫差要捉拿勾踐,範蠡出策,假裝投降。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勾踐飽受侮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於是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被褥,隻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不時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百姓一起參加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越國日益強大。

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後悔當初未聽伍子胥之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隻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另一個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誌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諸葛亮首戰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後,下令放了孟獲。

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孟獲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也將他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裏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捆綁了送至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他卻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隻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

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仍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

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他這次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孔明判斷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就再次放了他。

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裏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