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戰爭的爆發(1 / 1)

8歲的男孩問父親:“爸爸,戰爭是怎樣發生的?”男孩的父親回答:“很簡單。比如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因為德國入侵比利時……”在一旁的妻子立即打斷他的話:“你講得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有人在薩拉熱窩被刺殺了。”丈夫聽了一臉不悅,衝妻子不耐煩地說道:“是你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我回答?”妻子聽了也是滿臉的不高興,她轉身跑出起居室,砰的一聲將門關上。緊接著,從廚房傳來碗碟猛摔在地上的聲音,過了一會兒,整個屋子陷入死一般的沉寂。男孩眼眶裏含著淚水,輕聲說:“爸爸,你不用說了,我知道戰爭是怎樣發生的了。”

夫妻二人以一種兩敗俱傷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明白了戰爭的發生和夫妻兩個人吵架之間的內在關聯:讓國家之間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戰的機製,同樣也正是同一屋簷下夫妻失和的原因。

也就是說,無論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衝突,其中所蘊含的博弈原理是大同小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曼在權威的《帕爾格雷夫大辭典》中,對“博弈論”詞條的解釋十分精辟和凝練。他認為,博弈論描述性的名稱應是“互動的決策論”。因為人們之間的決策與行為會形成互為影響的關係,一個主體在決策時必須考慮到對方的反應。

對具有博弈性質的決策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紀甚至更早。20世紀20年代,法國數學家布萊爾用最佳策略法研究弈棋和其他具體的決策問題,並從數學角度做了嚐試性的分析。

1944年約翰·紐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出版,這標誌著現代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紐曼和摩根斯坦認為,博弈論是運用數學方法研究有利益衝突的雙方在競爭性活動中製定最優化的勝利策略的理論,博弈策略即根據遊戲規則製定的處理競爭、衝突或危機的最佳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博弈論的思想方法、研究手段被運用到軍事領域,顯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博弈論在經濟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成為經濟學思想史上與“邊際分析”和“凱恩斯革命”並列的重大“革命”,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論和思維。

1994年,美國著名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由於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麵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重大影響,獲得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除了經濟學領域,博弈論在國際關係研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世紀50年代以後,學界在運籌學的博弈概念基礎上綜合運用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和策略學等原理,逐步形成國際關係學的博弈論。這既是研究國際衝突的策略理論,也是處理國際關係的實際手段,能夠為行為者在麵臨危機和衝突時設計出各種合理選擇和理性決策。

博弈智慧

時下,對博弈論的研究是如此的廣泛,以至於有些人說,最新的經濟學和國際關係理論,都已經被博弈論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