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用“職權”激發學生(3 / 3)

老師把管理講台的權力下放給小俊和小薇時,他們在權力的“監控”下,不得不規範自己的行為了,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是他們的權力,更是他們的責任。如果做不好,他們就會受到恥笑,也會被撤銷職位。所以,他們要做的就隻能是認真地履行責任,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給予學生適當的權力,不失為一種激勵缺乏責任感學生的很好的方法。缺乏責任感的學生在權力的驅使下,在同學的監督下,不得不從自我做起,規範自身的不良行為。這無形中就激發了學生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感。

從楊銘的表現來看,做“官”以前,她在搞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衛生方麵,都是極度缺乏責任感的。因為她想著自己弄髒了,有值日生會打掃。打掃衛生是值日生的責任,與她亂丟瓜子殼沒關係。可是事實上,其間的關係大著呢!如果楊銘少丟點垃圾,值日生值日時就輕鬆、快捷得多,而整個教室也會非常幹淨、整潔。

為了讓楊銘徹底明白她的行為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鄧老師把楊銘推上了衛生委員的“寶座”。

在其位,謀其政。正是班級衛生委員這樣一個“官職”激發出了楊銘的責任意識,讓她明白班級的清潔與自己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進而慢慢地克製自己亂丟垃圾的行為,擔任起管好個人衛生、管好全班衛生的責任。

當官就有權,權大責更大。因此,激勵缺乏責任心的學生,我們老師不妨學學鄧老師的“任職法”,給學生一官半職,讓他在把握權力的同時,也體會到自身責任的重大,從而激發出內心深處的責任感,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一日班長”製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能克服學生幹部“終身製”和多數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管理的弊端,而且還能促進學生進步。

當班幹部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特別是對於那些調皮的男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一向淘氣、不守紀律的陽陽也向張老師提出了當“一日班長”的要求。張老師對此有所顧慮,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拒絕陽陽,而是趁機鼓勵陽陽積極表現出好的一麵,以不同以往的進步來征得同學們的同意。

為了能夠當上“一日班長”,陽陽一改淘氣的本性,認真聽課、打掃衛生,努力表現著。但當他征求大家的意見時,同學們好像沒看見他的進步一樣,大加指責他平日的不良表現。就在這時,張老師及時發揮主導作用,進行了巧妙的引導,使陽陽的進步之處被大家所發現和接受。最後,在大家的讚揚聲中,陽陽如願當上了“一日班長”。這次當班長的經曆,不僅鍛煉了陽陽的管理能力,更讓他深刻地認識了自己,促使其積極改進,在以前進步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當學生們一個個都有了自己的權力後,就會對自己的工作以及日常不規範行為產生出一種責任感來,就會逼迫自己去改正那些與日常規則相違背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用“職權”激發學生是最有效的激勵方法之一。在用這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時候,教師要做到的是:

1.選舉班幹部時先民主後集中

在班幹部的產生過程中,教師的包辦代替必定會使班幹部失去群眾基礎,給日後的工作帶來困難。但是,單純的所謂的“民主”,讓學生完全自決,一些學生往往會傾向選舉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後的班級管理中得到“照顧”,同樣有不足。理想的辦法應該是先民主後集中,即先讓學生進行投票,再通過演講、推選、任命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確立班幹部的選拔對象和培養方向。

2.全麵了解並發揮學生的特長

班主任應該通過學生檔案,前任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學生的互相介紹和自我介紹等各種渠道進行了解。班主任如果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能力,初步確立班幹部的選拔對象。必要時,還需要建立後備班幹部。

3.班幹部“輪流坐莊”

要做到班幹部既不是由老師指派,也不是由學生投票選舉產生,而是“輪流坐莊”,讓每個孩子都能輪上一次甚至多次。不要把班幹部隻作為榜樣作用,應該向激勵作用方麵有所傾斜。

4.讓學生承擔責任

班級是個小社會,班級生活是學生體驗社會公民生活的場所。學生當班幹部是學生學習承擔公民社會責任的過程,有助於學生通過承擔義務、履行權利、執行任務來錘煉個性,鍛煉才幹,因此班主任要把它作為事關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行為,鼓勵不願承擔班級工作的學生加入班幹部隊伍。為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得到鍛煉,可因班而異地實施班幹部輪換製。

5.讓大部分人有機會“任職”

班級中應多設置幾個職位,多選拔、培養幾名班幹部。

教育學者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對班幹部的選聘作為激勵學生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