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眼神激勵,此時無聲勝有聲(3 / 3)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十分重要的渠道,人們通過眼睛可以傳達各種不同的情意。有時候眼神所能傳遞的許多細膩微妙的情意,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作用。一個成功的教師,他對學生的激勵,往往從眼神的運用上體現出來。那麼,老師要如何在課堂中藝術性地運用眼神來激勵學生呢?

1.用眼神體現威嚴

教師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上課鈴響過,教室裏鬧哄哄的,學生一時很難安靜下來。這時,你隻要站在門口或講台上,不出聲,隻是用期待的目光默默地注視著學生,教室內很快就安靜下來。

課堂上,學生甲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教師要是再對他不時投以讚許、激勵的目光,會使學生甲的學習勁頭倍增。學生乙精力分散,老是搞小動作,教師隻需略微嚴肅地注視他,就可以讓他感到不安,停止小動作,集中注意力聽講。

師生之間經常是通過目光進行交流,從而引發相關心理效應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目光語言,勝過喋喋不休的空洞說教,更勝過無休止的嚴厲訓斥。如果教師因為教室鬧哄哄、因為學生課堂上的小動作就大動幹戈,采用“硬碰硬”的方式處理問題的話,反而會影響課堂秩序,損害同學們的利益,且不利於樹立教師的威嚴。

2.用眼神代替批評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當眾把學生說得一無是處,這種批評往往起不到激勵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借助眼神對學生進行間接批評可以達到預期目的,效果甚至更好。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個別學生不認真聽講、擾亂課堂秩序的違紀行為,教師及時進行糾正,是非常必要的。這時,如果中斷教學,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訓斥,既耽誤教學時間,又影響學生的思維,還容易讓違紀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把事情搞得更糟。教師可以用眼神傳遞不滿和責備來加以遏製,用表情和態度表示不滿、失望、難過,刺激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從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此時再施以正麵教育,對他們的觸動會更大一些。這遠比直截了當的語言警告有效得多,因為再調皮的學生也懼怕教師那銳利的目光。

據說有所學校在教師批評學生的教育上就作出了一項硬性規定:“教師批評學生不得有第三個人在場。”這項規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主要是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方麵考慮。教師用眼神傳遞信息節約了時間,避免了語言的傷害。

3.用眼神表示鼓勵

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成人相比還相差甚遠,他們往往一遇事就不知所措,缺乏靈機應變的能力。不少學生課下“滔滔不絕”而課上卻“語無倫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予學生鼓勵。有時一個微不足道的眼神,就能成為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它可以使人變得堅強、自信、勇敢。肯定的眼神,會成為學生經久不息的動力;提醒的眼神則給學生留足了麵子,讓他以感恩的心態規範自我。

4.用眼神促進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神,有利於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如果目光呆滯,木然盯著一個地方不動,講課就會好像背書一般,索然寡味,激不起學生聽課的興趣;如果讓眼神配合自己的有聲語言,就能更好地傳情達意,與學生進行積極交流,引起學生共鳴。學生舉手提問時,教師以親切、熱情的目光注視對方,學生就不會感到緊張;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好,教師應向學生點點頭,學生便會受到鼓舞,感到高興;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用眼睛盯著他,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運用眼神,既捕捉到了課堂上的各種信息,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及時遏製了學生不規範的課堂行為,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藝術地運用眼神,對教學確實有著很大的幫助。

眼神在課堂中的運用當然不止這些,它不是一件可以複製的技術,而是一項深不可測的藝術。老師的眼神,傳遞的是鼓勵、是賞識、是寬容、是提示、是關愛……這些眼神,在學生的眼裏,或許就是一個絢麗多姿的春天。它是扣開學生心扉的鑰匙,它能有效地溝通師生心靈,激活課堂氣氛,開啟學生的心智。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呼喚每一位老師用好自己的眼神,用眼神來愛學生,讓他們張揚不同的個性,讓他們開發內在的潛質,為他們點燃創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