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學生們坐直了身子,朱麗露出欣喜的笑容:“很好,孩子們,現在開始上課。哪位同學先來朗讀一下課文呢?”
半晌,隻有安迪慢慢舉起手來,但他剛讀了兩句就卡殼了。
聽不出他讀了些什麼,不過也不能怪他,在這個班裏幾乎沒一個學生能流利地把一篇課文讀下來。
安迪有些緊張,他偷偷用眼睛瞄了一下老師,迎接他的卻是朱麗那安靜中透著溫和的眼神,他發現老師的眼裏充滿著鼓勵,仿佛在對他說:“沒關係,繼續!”
安迪受到了鼓勵,繼續往下讀,雖然中途又卡殼了,但他都堅持讀下去了。
等到安迪讀完,朱麗的眼睛裏透著欣喜:“很好,安迪!你讀得不錯,如果你的朗讀能少幾個‘逗號’,我想會更完美!”
學生們都笑了,為朱麗老師那俏皮中略帶批評的話。
漸漸地,學生們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在朱麗60歲生日的那天,她突然收到來自紐約一家出版社寄來的包裹,裏邊是一本當時非常流行的偵探小說,書裏有一封短信:“親愛的朱麗小姐,我是理查德,這本書是我的第一本書,希望您能喜歡。您知道嗎,我最懷念的就是當年您看我們的那種眼神,它是那樣的溫柔,就像是一條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斷地蕩滌我們的心靈……祝您生日快樂!”
朱麗心中一種非常柔軟的東西被觸動了,她不禁想起了那堂課上理查德講故事的樣子……
在一次閱讀課上,朱麗同樣用她那漂亮的藍眼睛看著學生們:“孩子們,這節課請一個同學上台來講個故事,理查德,你來!好嗎?”
理查德有些猶豫,“我……”依照習慣,他本想拒絕朱麗老師的請求,可當他抬起頭,看到朱麗那清澈的目光——信任中傳遞著愛意,身上突然多了幾分自信的力量,第一次有勇氣跑到教室前邊給同學們講“三隻小豬”的故事。
剛開始,理查德講得很慢,聲音也不亮,不時還有停頓:“在一個遙遠的山村裏,住著一位豬媽媽和她的三隻可愛的小豬。媽媽每天很辛苦,小豬們一天天長大……應該獨立生活了,等你們蓋好自己的房後就搬出去住吧……三隻小豬誰也不想搬出去住,更不想自己動手蓋房子……”朱麗看到理查德有些緊張,一邊向理查德投去讚許的眼神一邊說:“理查德講得很好,大家來點掌聲給他勇氣!”
在朱麗的鼓勵下,漸漸地,理查德的聲音變亮了,故事也連貫多了,講到大野狼來了的時候,他還做出一副害怕的表情,最後,理查德眉飛色舞地說了句“大野狼號叫著夾著尾巴逃走了,再也不敢來找三隻小豬的麻煩了”。講完了故事,他長籲一口氣:“上帝,我終於講完這個故事了!”
學生們都被逗樂了,理查德也笑了。
後來理查德回憶說:“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好幾次想放棄,但看到朱麗老師的目光從沒從我身上移開過,這讓我不得不堅持把故事講完。可是又有誰知道,正是朱麗老師那充滿鼓勵和期待的眼神,成就了我的一生。”在理查德看來,是朱麗老師用眼神給予他戰勝自己的勇氣。
古人說:“餘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後後無不待眼光照映。”
麵對這樣一群有著特殊經曆的學生,朱麗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冷漠,而是用自己溫柔的眼神一點點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
朱麗的眼神中流露著鼓勵和肯定,溫暖著學生們自卑和沮喪的心。學生就是從她的眼神中得到了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學生從老師的眼神中感到了老師的關心、鼓勵,體會到了被老師尊重的感覺,才能有勇氣表現自己、展現自己。
朱麗的眼神,絲毫不亞於皮格馬利翁王子的眼神。皮格馬利翁感動了一個石雕,而朱麗則感動了整個班的學生,她用充滿愛意的眼神,將一群處於灰色地帶的學生,帶進了光明!
對於眼神的作用,春秋時期的孟子做過精辟的闡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事實上,通過眼神來傳情達意,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而來自教師那種富含感情色彩的眼神,對學生來說則有著更為特別的含義。
日常生活中,人們自然而然地運用眼神來表達對周圍一切事物的複雜情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會從微妙變化的眼神裏真實地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