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暗示,是一種堅強的牽引力(3 / 3)

我們常用的暗示方法有語言暗示、情景暗示、眼神暗示、行為暗示、心理暗示、自我認識暗示等,其具體功用各不相同。對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表現的學生,優秀的教師必須學會運用不同的暗示方式傳遞信息、交流感情。

1.語言暗示

語言暗示,是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現的學生,運用合適的語言傳遞信息,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繼續前進的推動力,如“你行”“你來試試……”“剛才,你總結得很好,還有什麼補充嗎”等,都是很好的暗示語。

2.情景暗示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情感的引發和興趣產生,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

生動感人的情景能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引起學生的愉快情緒和探索興趣,有助於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因此,老師要積極利用教室內的黑板報、牆報等,提出班內近期奮鬥目標,給學生創設一個積極的、向上的、奮鬥的暗示環境。張貼名人畫像、警言警句等,也都能起到好的激勵作用,如案例中,許業琳將風景圖和鮮花搬進教室的意圖便是如此。

3.眼神暗示

常言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可傳遞豐富的信息。實踐證明,親切的眼神能開啟學生的心扉,是調節學生情緒的催化劑。老師要善於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用鼓勵的眼神配以親切的語言加以肯定,讓師生在目光中情感相融,從而激勵學生更加努力。

4.行為暗示

在恰當的環境下,給學生以行為暗示能夠起到語言所不能起到的效果。案例中的許業琳親自撿起地上的紙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5.心理暗示

心理是一種比較持久的影響整個人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

良好的心理環境能促使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主動地學習;反之,則使學生煩悶消沉以至厭學。因此,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某班學生傑克的成績非常差,而且很自卑。他不願和別的同學交往,顯得很孤僻。當傑克的老師麥裏先生了解到他的反常情緒後,即號召在班內開展“手拉手”活動,幫助具有心理壓力的學生,從而慢慢地使傑克消除了心理壓力,並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6.自我認識暗示

老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思想狀況,利用積極的自我認識暗示,以促成良好班風的形成。例如,威斯旦丁中學的老師瓊絲小姐發現自己的部分學生紀律鬆懈,有許多缺點。她沒有正麵點出這些現象,而是邀請學生家長和各科任課老師,和學生們開了一個別開生麵的“說說你的缺點和優點”的主題班會。

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別請上講台,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分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再談談自己的決心,同學們互相尋找閃光點,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不久,班內有缺點的同學基本上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這種活動使學生在向老師、家長彙報的過程中充分認識了自己,了解了自己,進行了自我反省,避免了師生對抗的結果。可見,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正確使用暗示,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無論我們采取的是哪種暗示,必須明確的一點是,所有的暗示應該起到一種積極的、催人向上的力量。反之,消極的暗示,如瞪眼、皺眉等,則會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傷害、一種壓力,而且還會波及學生的心理健康。

總之,暗示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它委婉、含蓄、富於啟發性,好的暗示能督促做錯事的學生細細反思,能鼓勵好學的學生再接再厲,激勵著所有的學生不斷奮進,而壞的暗示則會令學生氣餒和不安。暗示如果運用得當,一定能取得“潤物細無聲”、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