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享受生活(4)(1 / 3)

托妮·莫裏森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莫裏森的少年時代,由於家境貧困,從12歲開始,她每天放學以後,都要到一個富人家裏打幾個小時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親發了幾句牢騷。父親聽後對她說:“聽著,你並不在那兒生活,你生活在這兒。在家裏,和你的親人在一起。隻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著錢回家來。”

莫裏森後來回憶說,從父親的這番話中,她領悟到了人生的四條經驗:一、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為了你的老板,而是為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與你所做的工作是兩回事,你該是誰就是誰。因為工作而硬要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不但不智,而且更加不值。你不等於任何東西,你隻是你自己。

11.保持安全距離

距離讓我們有了美麗的追憶,距離讓我們產生了美。保持距離不是為了彼此疏遠,而是讓心默默地交流,讓我們保持距離,各自擁有自己獨立的天空。

小鋼剛參加工作沒多久,對一切都感到新鮮。他性格開朗,對人友善,更視同事為親人一般,可謂親密無間。工作中有說有笑就把活幹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飯,其樂融融,就像一家人;晚上一群人時而泡吧,時而打保齡球,時而蹦迪。真是相見恨晚哪!小鋼感歎,誰說工作以後不容易交到朋友?既然是朋友,自然無話不談,尤其是發牢騷的時候。變態的大老板,偏心的二老板;馬屁的他,無知的她,在場人人點頭稱是,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沒多久,小鋼的人際關係開始緊張起來,有的對他怒目而視,有的偷偷給他準備了小鞋,有的幹脆以牙還牙。小鋼驚詫,憤怒。他傷心,為什麼當初“親密無間”的“朋友”會將自己的心裏話傳出去呢?

其實小鋼忘了,“沒有不透風的牆”。而且,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我們個體都有一個空間領地。隻有保持在一個安全的距離,才不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緊迫感。

現實生活中,擁有各自適當的空間才能更好地相處。這個道理在動物界早就得到了證實——在寒風瑟瑟的冬日裏,有兩隻困倦的刺蝟想要相擁取暖休息。但無奈雙方的身上都有刺,無論怎麼調整睡姿也都睡不安穩。於是,它們就分開了一定的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了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取暖,又不至於刺到對方,於是舒服地睡了。

人和人之間相處也是要保留一定安全距離的,太接近了就難免會生出禍端。人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勉強湊在一起就會像兩隻刺蝟一樣互相厭煩,互相折磨;還有些居心叵測的家夥更是不能隨便接近,免得受人哄騙,自食苦果。

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後,一隻兔子從它的洞裏出來享受好天氣。天氣好得讓它失去了警覺,一隻狐狸尾隨其後,抓住了它。

“我要把你當午餐吃掉!”狐狸說。“慢著!”兔子喊道,“你至少應該等幾天。”“喔?是嗎?為什麼我要等?”“嗯,我正在完成我的博士論文。”

“哈,那是個很蠢的理由。你的論文題目是什麼?”

“我正在寫《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

“你瘋了嗎?我應該現在就把你吃了!大家都知道狐狸總是比兔子強的。”“根據我的研究,並不盡然。如果你想的話,你可以來我洞裏,自己讀它。如果你不能被說服,你可以把我當午餐吃了。”

“你真的瘋了!”但狐狸很好奇,而且讀讀論文也不會損失什麼,就跟兔子進去了。進去之後狐狸就再也沒有出來。

幾天以後兔子又出來休息。一隻狼從樹叢中出來並準備吃掉它。

“慢著!”兔子叫道,“你現在不能吃我。”

“為什麼呢,我毛茸茸的開胃菜?”

“我的論文《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幾乎要完成了。”

狼笑得太厲害,以至於鬆開了抓住兔子的手。

“也許我不應該吃你。你的腦子真的有病,你可能有某種傳染病。”“你可以自己來讀它。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結論,你可以把我吃掉。”

於是狼跟著兔子走進了洞裏,但狼也沒有再出來。

兔子終於完成了它的論文,並出來在萵苣叢中慶祝。

另一隻兔子過來問它:“你看起來很快樂,有什麼高興的事嗎?”

“是啊,我剛剛完成我的論文。”“恭喜!主題是?”“《兔子比狐狸與狼的優越性》。”“你確定嗎?聽起來不太對。”“喔!進來自己讀。”它們一起進洞裏去了。

當它們進去時,朋友看到的是一個典型的研究生的窩,一團亂,在一個角落裏,右邊有一堆狐狸骨頭,左邊有一堆狼的骨頭,而在中間,有一隻巨大的、正在舔嘴唇的獅子。

在人生中,真正的了解很難得到,保持適當距離是必要的。在任何情況下、受到任何花言巧語的誘惑都不能放鬆警惕,否則就會在疏忽之中斷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那就真的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