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做個從容不迫的“懶人”
對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來說,得到不是目的,樂趣才是目標。發明家愛迪生曾說:“我這一輩子,沒工作過一天,我每天遊戲玩耍,快樂無比!”在成功者看來,能夠從容不迫做個主宰自己的“懶人”才是最快樂的事情。
騎腳踏車的人走不遠。假如你過於忙碌而沒有時間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將無法充分利用你的才智。隻有在降低工作量後,你才有空作廣泛而非狹隘的研究。假如你過於專注於自己小小的領域,就不會知道其他領域中也許有對你目前從事的事有極大影響的信息和思想。在很多時候,能夠做個從容不迫的懶人更容易獲得生活的樂趣和事業的成功。
中國曆史上因淝水之戰而聞名的謝安,有一個很令人歎服的故事。那是在淝水大戰決戰時刻,謝安不是坐臥不寧,而是若無其事地與人下棋。決戰剛一結束,他的侄子謝玄的捷報就傳到了,謝安看完信,默然無語,徐步走回棋局。直到有人問戰局如何,他才平靜地答道:“小孩子們打了勝仗。”表情和平常一樣。這便是一代名相的風範。
與謝安一樣,古今中外的許多名將和領袖,都具有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的氣度和雅量,這使得他們屢屢化險為夷、大勝而歸。最為令人感歎的是,在“行動的高溫”裏,成功的領導者仍能保持從容不迫的氣度,這種“高溫”包括猛烈的批評、巨大的爭議、超常的壓力,也包括變革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做到從容不迫,不隻是一種勇氣,也是一大智慧,更是一種氣質。就像巴赫的音樂一樣,優雅、大氣,即使是迅疾的旋律,在他那裏也是一派從容不迫。
從容不迫還意味著留有餘味。古羅馬的哲學家曾經告訴我們,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要有所保留,這是保存能量的切實的辦法。在大多數場合,一個人不應該用盡他的能量和精力,後援力比攻擊力重要,後勁兒比衝勁兒更重要。以世界杯足球賽為例,在長達一個月的賽事中,最終奪冠的球隊往往是漸入佳境的,他們在開賽之初往往表現得並不完美,但隨著賽程的延續,他們厚積薄發,一飛衝天。1982年的意大利隊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是在賽前,成熟的球隊也盡量避免過早出狀態,避免毫無保留地暴露自己,虛虛實實、顧左右而言他是他們常用的手段。而在比賽中,他們一般不會一上來就孤注一擲,因為他們知道一場比賽是90分鍾或120分鍾,甚至更久,而不是10分鍾。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名言“孤注一擲之後,堡壘和處女都不會堅持很久”,似乎成了“狐狸”教練的座右銘。
一個球隊從容不迫還有一種潛在的好處,那就是不激怒對方。一般來說,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如果你把球踢得凶巴巴的,動作大,態度也無禮,對方就很可能會被激怒,他們內在的潛力就很可能迸發出來,以至於會有驚人的表現。即便是贏不了你,對方也很可能同樣還以顏色。被踢傷或者因為發生衝突而被紅牌罰下的你還能參加下一場比賽嗎?而在世界杯的曆史上,恰恰是一些球員的不冷靜導致被罰或受傷下場,為球隊的失利埋下了伏筆。生活中也是這樣,你的從容不迫會“解除”許多人的“武裝”,使你前進的路走得更快、更穩。
從容不迫還有一種日常的表現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曾作過這樣的實驗:教師在教室裏給每個小孩兒桌前放一塊軟糖,並告訴他們,老師要出去一下,等回來後如果發現誰的軟糖沒吃,老師會再給他一塊。老師回來後,發現有的孩子把糖吃了,有的沒吃。17年後——當原來的孩子長大成人時,心理專家對那些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沒吃軟糖的,即能夠推遲享受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馬上吃軟糖的,幾乎沒有取得多大成就。同樣,無論是在球場上,在商場上,在戰場上,還是在政壇上,那些不為眼前利益所動,能夠推遲享受,堅持把最重要的事做好,並能耐得住寂寞的人,總是會比饞嘴的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一位大企業家曾經說過,工作過於努力的人沒時間去賺大錢。在我們周圍,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工作太辛苦,簡直沒有時間去讀書和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是,滿足生計的需求已占據了一切,以至於你沒時間去考慮未來的機會。這也正是普通人與成功人士的區別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說,“懶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適合做領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時間思考,有時間補養,這一點的重要性在知識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時代體現得尤為明顯。
13.每天給自己一個安靜的時間
真正的智者懂得如何利用空閑的時間,聰明的人總是把寂寞轉化成吸收新知的最佳時段,從而創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安靜地思考過去,思索未來,這不是對時間的浪費,而是更好地把握時間。
一個小男孩兒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將手伸進了一隻貴重的花瓶裏,怎麼也拔不出來了。他的父親費盡了力氣也幫不上忙,於是決定要打碎瓶子。但在實施之前,父親決心再試一次:“兒子,現在將你的手張開,像這樣,伸直手指,看看能不能拉出來。”父親親自做樣子給兒子看。小男孩兒卻說了一句令人驚訝的話:“不行啊,爸爸,我不能張開手,那樣我會失去一分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