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是命運真正的主人。我們要想主宰自己的世界,主宰自己的命運,首先要主宰自己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夠喚醒自身的潛能,會形成一種強烈的自信,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來。而一個人心胸狹窄,隻關注自己,就容易生氣,悶悶不樂,斤斤計較。而當你胸懷寬廣時,就會容納別人、欣賞別人、寬容別人,自己也就能保持一種樂觀的狀態。
保持平常心,人生才能過得灑脫
什麼是“平常心”?先不要把“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卷雲舒”看成平常心,因為這種境界比較空泛,普通人很難達到。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平常心說得直接點,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做事,為人不要過於計較。
佛經上記載,有弟子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要用功嗎?”
慧海回答:“當然。”
弟子又問:“那麼,應該如何用功呢?”
慧海說:“這很簡單。當我們感到饑餓時就吃飯,感到困乏時就睡覺。”
弟子疑惑不解,接著問:“天下之大,有誰不是餓了吃,困了睡?難道說他們都在用功修道嗎?”
慧海說:“當然不是。很多人吃飯不用心吃,有很多要求;很多人睡覺不好好睡,滿腦袋胡思亂想。”
慧海的回答,確實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吃飯睡覺的確再平常不過,但是許多人卻偏偏食不知味、輾轉反側,而且越是遭遇挫折時,越是茶飯不思、徹夜難眠。為什麼諸如吃飯睡覺這麼簡單的事情許多人卻很難做到呢?究其原因,就在於人們在生存競爭的巨大壓力下、在名與利的多重誘惑下,滋長了自私、貪欲、癡迷、浮躁、報複、好勝、狂妄等種種不良心態,從而打破了平常心,導致痛苦、煩惱和厄運紛至遝來。
但是,物質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過分追名逐利,肯定會給人帶來無盡無休的苦惱。“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名利是一種佳境,追逐名利則是誤入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還不至於平庸;追逐名利,可能風光一時,但終究不是人生的大道,更何況名利的獲得並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所以,麵對人生路上的得失成敗,我們要做到得之泰然,不驚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為身外之物累心累身,實在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韓玉珍是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曾經是國內公認的高手之一。有一次,她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臨賽前的一天晚上,她緊張得無法入眠,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失敗的憂慮,居然讓她自己割破了手腕,卻謊稱有人行刺!後來,真相被查出,由於這一事件嚴重影響了中國乒乓球隊的形象,因此她當時就被國家隊開除。
可是回國以後,她的狀態卻出奇得好,如同以前一樣屢戰屢勝。國家隊為了給她機會,重新將她召回。但在不久後的國際大賽中,她再次被自己打敗——她的對手從未贏過她,而且比賽開始後韓玉珍連下兩局,但到第三局對手趕上了幾分時,韓玉珍的信心便開始動搖,並逐漸崩潰,結果連丟三局,痛失比賽。
“天使之所以能夠飛翔,是因為他們有著輕盈的人生態度。”現實生活中,諸如韓玉珍那樣因為心理壓力過大鬱鬱寡歡,甚至與成功失之交臂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功利心太重,不能正視生活中的得失、成敗。其實,人生在世,有誰能夠長勝不輸?何必那麼功利?何必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人生是一場從不間斷的比賽,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任何事情都要看開,都要用智慧去麵對。
必須指出的是,平常心不是平庸心,不是對什麼都無所謂,得過且過,碌碌度日。保持平常心,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遠大的抱負,勃勃的雄心,它所強調的隻是別把成敗看得那麼重要。古人雲,“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我們努力了、奮鬥了,隻求無愧於心就可以了。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卸下精神負擔,你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贏得成功的青睞。這也是為什麼擁有平常心的人往往能夠做出不平常的事業的原因所在。
當然,平常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經曆磨難、挫折後的一種心靈上的感悟,一種精神上的升華。保持平常心,最關鍵的是要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正確的定位。生活的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個有了自己人生定位並能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人,相對來說肯定比那些飄忽不定、內心迷惘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可是反過來說,如果人生定位不切實際,非但難以取得成功,而且往往失去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