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20幾歲,要懂得用好心態獲得健康(1)(2 / 3)

養生是我們的先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養生是人們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身體和生命進行有效的養護以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

元朝著名養生學者王珪強調,養生不僅僅是老年人的事,必須自幼及壯到老,時時注意養生,方可受益。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僅在詩詞歌賦上有相當的成就,同時他還是一位養生學家。在《上皇帝書》中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養生理論:“人之壽夭在元氣。是以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不得已而用藥,則擇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無害者,則五髒和平而壽命長。”養生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深邃的智慧;科學的養生讓我們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

工作狂?你out了

健康是生命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盡管擁有健康並不能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卻會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別人的施舍,健康是對生命的一種愛惜,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德國作家哈格多恩說:“唯有健康才是人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說:“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是1,萬事為0,隻有保持住1,後麵才會有無數個0。健康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人們常常隻有在失去它的時候才認識到它的重要。如果你的身體孱弱,無法享受生活的快樂,那麼擁有更多的金錢或更高的職務又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健康專家洪昭光說:“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的確,健康比什麼都重要,沒有健康,做什麼都會受到影響。

喬治先生的秘書在接待一位來訪的大客戶時說:“很抱歉,我們經理剛去夏威夷度假了,要不您等四天再來吧!”

“什麼!四天?他扔下這麼大的攤子,竟然去度假四天!”客戶的眼睛如同兩隻銅鈴,仿佛質問的對象是自己的下屬。

“是的,經理走之前,交代得很清楚,在這四天中不要用公事打擾他!”秘書畢恭畢敬地回答。

“那麼,我給他打電話可以嗎?”客戶緊接著問,“我不談公事!”秘書猶疑著答應了。

“你工作一個小時可以掙50美元,你一下子就休息4天,一天8個小時,一個月就少掙1600美元,一年你就少掙12個1600美元,老兄這值得嗎?”客戶接通了喬治先生的電話,開始叫起來。

喬治先生懶洋洋地在電話裏回答:“我一個月多工作4天,一天8個小時,我能多掙1600美元,可是我的壽命將減少4年,4年的損失就是48個1600美元,到底哪種損失更大呢?”

當工作和健康有了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呢?喬治先生毅然選擇了休息,投入到自然美景中,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樣無疑更有利於工作,更有利於事業發展。

不管是幸運或是不幸,壓力是磨煉我們性格的必修課。據美國職業壓力協會估計,壓力及其所導致的疾病——缺勤、體力衰竭、神經健康問題——每年耗費美國企業界3000多億美元。因此,我們必須從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節奏,不要讓過度的工作壓力成為我們的健康殺手。

叔本華說: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健康換取金錢,再用金錢來換取健康,這是一種奇怪的邏輯。要知道,騰不出時間來休息的人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不管是心甘情願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工作狂”,人們都想在掙錢中體現自身價值,證實自我。這固然沒有什麼不對,社會也需要這些兢兢業業的人創造財富。但是,任何財富都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的,隻有基礎打好了,才能使上麵的建築越壘越高。人生在世,隻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上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