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20幾歲,要懂得用好心態獲得健康(1)(1 / 3)

快樂勝過最好的良藥

要想徹底除掉病根,除了必要的治療外,病人本身的心態也很重要。心態樂觀,心理就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一位哲人說過:“獲得快樂的方法是努力做一些不會直接帶給你快樂的事,然後快樂才會降臨在你身上。”成功和快樂隻屬於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們不把尋找成功和快樂作為自己的目標,而是爭取出色完成一切任務。但對於那些刻意追求快樂的人,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相傳有一個年過半百的人身患絕症,四處求醫,卻未見效。有一個智者告訴他:“你這種病有人能治,但你必須四方遊吟,才能引他露麵。”於是這個人開始流浪,四處吟唱,唱給富人、窮人、病人、孩子……

數十年過去他從壯年變成老年,成了著名的遊吟歌手。他的歌治愈了許多人的頑症,而他卻渾然不知,一年一年唱過了百歲。

這天,一個路人問他為什麼唱且唱得如此動聽,他說:“為了找一個神醫,治我的絕症。咳,唱了五十多年,可他還沒露麵。我這病可咋辦呀?”

那人說:“巧了,我就是醫生。”於是便為他做了全麵檢查,隨後對他說:“你說你都一百多歲了,可身體還這麼硬朗,哪有什麼病啊?”

“難道那個智者騙我不成?”老翁顧不上多想,興奮地高喊:“我病好了,不用唱了,不用找那個醫生了!”第二天,他死了。

戴爾·卡耐基說:人類的悲劇,就是想延長自己的壽命。我們往往隻憧憬地平線那端的神奇玫瑰園,而忘了去欣賞今天窗外正在盛開的玫瑰花。

其實,歌唱、給予,在尋找中不停地到達,這就是最好的醫生,這就是生命的本質。而停止這一切,死亡之神的腳步就近了。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隻有一次,如何去尋找生命的快樂,那才是生命的意義。其實快樂就在你我身邊,如果你覺得想象當中的快樂還未降臨,需要等待與追逐,那麼你將永遠得不到快樂。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快樂也是。重要的是有一顆快樂的心。

養生從年輕時開始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願望。對於人來講,健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叔本華曾經提出:“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甚於其他幸福。我們可以說一個健康的人要比疾病纏身的國王幸福得多。”的確,健康是我們的生命源泉,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資源。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僅5%,75%的人屬於“亞健康”狀態。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進步、科技發達的社會中,同時又是在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裏,但是人們對健康養生的知識依然十分匱乏,大多數人都陷入了這樣一個健康誤區,隻要生病就求助於醫生,甚至有人認為隻要有了醫療保障、多吃些補品和隨便地運動運動,健康的問題就解決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疾病並沒有因為醫療保障的完善、營養補品種類的繁多而降低,仍然有很多的人陷入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中。

如今,人們的生活步入了一個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心理壓力大的時代,不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狀態導致各種疾病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那麼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這不僅需要我們關愛自己的健康,還要想方設法讓自己健康起來。自古就有“病三分醫,七分養,方能除其根強其身”的說法。

眾所周知,長壽是通過養生來實現的,養生的目的就是調養生命機能,借助後天努力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而保持身體機能旺盛不衰,這是延年益壽、行之有效的一種措施。著名的中醫韓百靈老先生雖已百歲高齡,身體卻十分硬朗,除聽力、視力略有減退外,他的頭腦仍較清醒,生活能夠自理,這與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養生保健是密不可分的。

韓百靈認為,每個人在正常情況下都能活到百歲,但往往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常、寒暑之變、情誌所傷等原因而造成體弱早衰,甚至夭亡。隻有學會正確地養生才能達到延年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