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20幾歲,要學會用好心態把握自己(3)(2 / 3)

永遠不“選擇”憤怒

控製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一個人高貴品質的體現,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最高境界。

人與人之間,因為頭腦不冷靜,控製不住情緒,由此引發的不快事情太多,留下的教訓也太深刻,我們應引以為鑒。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輕易發怒是良好的品質,更容易應付種種困難、解決種種矛盾。

有個老人用很長時間栽種盆景。一天要外出,他臨行前交代兒子:一定要細心照顧好家裏他命一般的盆景。

在這期間,兒子總是精心照顧盆景。盡管這樣,花架還是在澆水時不小心被碰倒了,所有的盆景都打碎了。兒子因此非常害怕,他準備等父親回來後接受處罰。

老人回來知道此事,便叫來兒子。他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說:“我栽盆景是用來欣賞和美化家裏環境的,不是為了生氣的。”

老人說得好,他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盆景的。盆景的得失,並不影響老人心中的悲喜。

一個懂得自製的人不僅會贏得別人的信任,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商人中間,自製能產生信用。銀行相信那些能控製自己的人。商人們相信,一個無法控製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務,也不能管理好別人的事務。他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條件下成功,但絕不可能在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成功!

一個人的弱點總是在發脾氣的過程中暴露出來,它往往成為崩潰的前兆,謀略和戰鬥力也會在憤怒的情緒中消散,所以永遠保持客觀與冷靜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敗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遏製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委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曾有人說過:“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便是他自己。”生活中的很多成功者也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便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客觀與冷靜,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隻有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讓愉悅成為生活的常態

心情愉快能使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躍,能使你的體質增強。

如同垃圾不清除環境會受到汙染一樣,心靈也需要環保。許多人心中常有恐懼、猜疑、自怨、自憐、嫉妒、不信任、悔恨等阻礙其前進的負麵情緒,而隻有通過自我不斷清除這些“垃圾”,改變想法,心靈才能輕鬆起來。

清朝時有位八府巡按,長期患一種精神憂鬱症。他看了許多醫生,都未見效。一天他因公坐船經過山東台兒莊,地方官員即推薦一位當地有名的老醫生為他治病。

醫生診脈後說:“你患了月經不調症。”巡按一聽,頓時大笑,認為他是老糊塗了。以後他每想起此事,就要大笑一陣,天長日久,他的病竟自己好了。

過了幾年,巡按又經過台兒莊,想起那次看病之事,特意來找老醫生,想取笑一番。老醫生說:“你患的是精神憂鬱症,無什麼良藥可治,隻有心情愉快,才能恢複健康,我是故意說你患了‘月經不調症’,讓你常發笑。”

心病還需心藥醫。“善自寬,病乃愈”,就是一劑好藥方。“善自寬”,就是要學會達觀處世,凡事要“想得開”。天下不如意的事十常居八九,怎樣對待不如意事?心地不寬、胸懷狹隘、小肚雞腸是難以“達觀處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