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營、節度使幕府不常設,多為戰爭的時候才設置,加副都統軍使為加官。
各副都護,五京長史(原為四品上,“壬午宮變”後提升一級)。
諸衛羽林大將軍,罕授於人,終唐際,隻薛禮、程務挺、王毛仲、陳玄禮、盧思綰五人。
太子左右庶子、太子詹事。此二職多為它官的兼職。
銀青光祿大夫,文散。武後濫授,遂廢棄。調露三年恢複。雲麾將軍,武散。歸德將軍,武散,授歸化蕃夷首領。
爵:開國侯。
勳:護軍。
以上為高官,有部分司法豁免權,輕罪可減免,重罪減一等(除謀反等十惡外)。退休後享受全額發放工資的待遇。基本待遇水平在年薪五到十萬緡左右。當然還有其他的福利,比如子女考公務員加分等等啦。
三梁冠,紫衣,佩金、銀魚袋。
中級幹部
正四品上
三省的次官(尚書省的左丞、門下省的黃門侍郎、中書省的中書侍郎),但是若三省的主官(主要是中書、門下)出缺,次官就要及時擔負起該省的全麵工作。加“參知政事”則為宰相,俸祿同從三品。
三省的次官不得跨省兼差,也不得由六部尚書兼任。
六部尚書侍郎,因為六部尚書被兼職的很多,實際六部運轉都是依靠侍郎們來主持日長事務。因為吏部、兵部這樣的紅部常以仆射、中書令、侍中這樣的顯官來兼任,所以有的時候吏、兵二部侍郎會被加以“參朝政事”,參加到宰相會議的擴大會議,俸祿也會被提到從三品。但是不能跟真正的宰相比,所以被稱為“半相”。不享受宰相的禮儀,也不能跟宰相在一起平等地在一口鍋裏掄勺子。
太子少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率衛。這些人大多是備員,後備幹部。
親王長史、司馬。嗣王、郡王等屬官依次下推,不在敘述了。
內殿八軍大將軍。品級雖然低些,身份雖然賤(天子家奴),但是卻是很重要的職位。在政變頻仍的唐朝,湧現出許多聲名赫赫的人物。
三衙簽事司。負責的是三衙日常事務的處理,地位不高,隻有鎮國都軍簽事在特殊時期,地位會高一些。很多名將都是從這個職務平步青雲,因為此職位可以外放將兵。
各副行軍總管、副節度使。不常設,加三衙簽事官,多為三衙官員外放擔任,以此監督、節製邊將。
三衙雜事將軍。名目很多,不過多半是隻領工資不用上班,不常設。屬於“參謀軍事”,國家養著。
講武堂祭酒,多是耆老擔任,又被戲稱為“將軍榮養院”。曾經有段時間跟國子監並列,其冷熱的程度取決於國家態勢和宰相們的態度,一般來說屬於冷衙門。
各道都指揮使,不常設,多在邊境的地區設置。
折衝大將軍,雖然廢除府兵,但是還是保留這個名號,授予仆役國、羈縻州軍隊同級官員。
下十二監。
九卿少卿,其餘屬官按職務減品,不再敘述。
正議大夫,文散。忠武將軍,武散。
爵:開國伯
勳:上輕車都尉
正四品下
尚書省右丞。
上州刺史,一般要加檢校某部侍郎,所以也可自稱某侍郎。
內殿八軍上四軍中郎將。
各水師提舉使,加檢校兵部侍郎。加“持節都督”則授四品上,為兵部、三衙直接節製的外派殖民艦隊。
各歸化都督府都督,海外殖民地主官,一般加水師提舉使、持節都督等。
上十二監少監。其餘逐次減等,不再敘述。
各行台、節鎮幕府參議中郎將。
翰林院學士,一般加製知誥。常為宰相備員,是為清要的職位。皇帝的智囊團。
通議大夫,文散。壯武將軍,武散。
爵:開國伯
勳:上輕車都尉
從四品上:
下十二少監。
親王長史,府率。
中下州刺史,上州常治。
太中大夫,文散。宜威將軍,武散。
從四品下
國子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