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龍鳳大唐職官誌(3 / 3)

翰林院直學士加延英殿侍講,

大都督、都護、單於府司馬。

中大夫,文散。明威將軍,武散。

爵:開國伯

勳:輕車都尉

正五品上

禦史中丞,禦史台實際的負責人。因為禦史大夫不常授,所以一直是禦史中丞代行其權。糾察百官,若無禦史大夫,禦史中丞也具備“直奏”的權利,還可以“風聞言事”,有言論豁免權。還可以彈劾百官親王等。無審訊權,但是可以參與審訊。禦史台的人事權宰相不能幹預,由皇帝親自任命。其餘屬官按職務減品,不再敘述。

國子學博士、中書舍人,五京少尹。

中下州的常治。

各軍郎將。

中散大夫,文散。定遠將軍,武散

正五品下

太子中舍人,尚膳等宮司官。

下軍郎將,羈縻、仆從國相應級別。

朝議大夫,文散,寧遠將軍,武散。

爵;開國子

勳;上騎都尉。

從五品上

尚書各部的郎中。

翰林院翰林掌記,翰林院直學士。

朝請大夫,文散。遊擊將軍,武散。

從五品下

大理正、太常丞,宮監,牧監。駙馬都尉。

記室參軍。

朝散大夫,文散。遊擊將軍,武散。

爵:開國男

勳:騎都尉。

這些就是中級幹部。輕罪減一等,自身和家人都不需要服徭役。可以稱品冠之家。如果有三代人都做得從五品以上,可以稱為官宦之家。退休後的工資為本品(散階)的三分之二。

二梁冠,緋衣,銀魚袋。

從五品以上,妻、母都受朝廷的冊封,為之誥命。子弟可授門蔭官。

正六品上

朝議郎,文散。昭武校尉,武散。

正六品下

承議郎,文散。昭武副尉,武散。

勳:驍騎尉。

從六品上

奉議郎,文散。振威校尉,武散。

從六品下

通直郎,文。振威副尉,武。

勳:飛騎尉。

正七品上

朝請郎,文。致果校尉,武。

正七品下

宣德郎,文。致果副尉,武。

勳:雲騎尉。

從七品上

朝散郎,文。翊麾校尉,武。

從七品下

宣議郎,文。翊麾副尉,武。

勳:武騎尉。

此兩級為基層幹部,本人是官身不服徭役。但是家人非官身,非黃冊者,也要服徭役。更化後,取消了黃冊,所以很多七品官的親人也要服徭役。

一梁冠,青衣。不配魚袋。在這個階段退休的,退休金為本品的一半。非常地微薄。

自從七品下,為令史胥吏。雖然有名號,但是卻形同奴仆,收入微薄。著綠衣,黑濮頭。因相關章節專門說起,這裏不多敘述。

更化後,雖然竭力杜絕流內流外之分,但是官場積弊,改正起來非常困難,不得不借助一些非常手段,才改變過來。

嘉禾更化,最主要的是改革了三省。

增加尚書省的權利,以左右二仆射為主導。形成一主一輔,一正一副的機製。若“組閣”執政期間出現了問題,追究責任也有主次之分。不過兩相都要同時辭職。

加強宰相辦公會議的效率。權利增加的左右二仆射主導了宰相辦公會,但是他們並不能代表這個會議機製。新官製,至少保證了宰相的辦公會議有至少五到七個核心成員是必須參加的。除了兩位宰相,還有中書門下至少兩到三位,三衙至少兩人。擴大會議的人數就更多。增加了決策時的廣泛性,也能保證國家事務的機密性。

三衙的出現,是把指揮、訓練從兵部分離出來,也弱了尚書的軍權。使之互相製約,不使武人為禍,也不至於讓尚書坐大,出現權力失衡。

還有原來的禦史台的製約,宰相的任期限製等等,都能使相權在適度擴張的同時不對皇權有足夠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