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龍鳳大唐職官誌(1 / 3)

散階:對於官員資曆的評價,跟工資等掛鉤,屬於官員的基本工資。

爵位:對於本人功勞的評定。有功則賞,無功雖貴不賞。無工資,但是可以參與國有資產的盈利分紅。可以降等傳給子孫。

勳位:榮譽稱號,承自北魏軍號,非親重貴世閥門不加此號。恩自上出,也可以授予平民,無實利,唯尊崇。

職事:官員的權利範圍。有職務工資。

兼差:臨時性質的權利。有兼職的工資,一般是采取累加法。

加官:給予大臣的榮譽稱號。跟獎金掛鉤。一般不給予現職官員。

正一品:

上:太師、太傅、太保(三師之位厥高,不授人。追諡可授加“檢校”示恩榮)

下:太尉、司空、司徒(榮養元勳,不帶職事官。若領職事官則領“平章某事”,一般不會出現這情況)

尚書令:不授臣子,不實任,常以太子領,行監國事。後曆遷移,便為加官,也不實任。

爵:王爵。

勳:位厥高,無勳可酬,不加。

從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不帶職事官俸祿同職事官,隸屬吏部。加職事判“參預政事”。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加官,為顯位。

驃騎大將軍,武散。酬顯赫者,加官。終唐際,未授人。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特進,文散。

輔國大將軍,武散。

爵:開國郡公。

勳:上柱國。

此多酬宰相、禦史大夫、三衙都軍使中資望重者。

從二品:

尚書左仆射(領吏、兵、民三部)民間所謂“左相不管民”。兼執政。

尚書右仆射(領禮、刑、工三部)所謂“右相不掌軍”。兼執政。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多為加官,唐際宰相致仕多領之。

北京(晉陽太原府)、南京(洪州宣仁府)、西京(鳳翔襄國府)、東京(洛陽應天府)大都督。四大都督都宰相、資望官或親王兼領,不實任。

安西、安東、南海大都護,北海大單於府、烏思斡朵爾都統、三河總督。加官,不實任。

光祿大夫,文散。鎮軍將軍,武散。

爵:開國縣公

勳:柱國。

正三品:

侍中,門下省主官,兼相加“同平章事”,不加則為加官。

中書令,中書省主官,兼相加“同平章事”,不加則為加官。

舊製以三省主官為相,更化後強相權,每以尚書左右二仆射為主輔二相,其他同畫讚,備垂詢而已。

六部尚書,可以以它官兼任尚書。

內殿都軍使,內四班主官,統治調度禁衛八軍,不實授,多為加官,有時授予太子。俚稱“內衙使,空掛舍。”多做臨時指派用。

戍備都軍使,調動各郡縣募兵,組織其訓練。平時訓練“五京兵”,又稱“憲兵都軍”。

鎮國都軍使,負責調度邊鎮戍軍,非勳望重將不任。不固授,邊地大將輪值,是為“置將”。常備二人,多時八九人。

三衙負責調度、訓練、參謀指揮戰事,卻不掌管錢糧、升降,此權在兵部,使其有戰鬥之勇而沒有尾大不掉的弊病。

三衙都軍使不加“參預政事”不為相,罕加之。以軍使入相終唐唯張文瓘、劉仁軌、裴度三人而已。

紫金光祿大夫,文散。冠軍大將軍,武散。懷化大將軍,武散,授予歸蕃夷首領。

爵:開國鄉公

勳:上護軍。

從三品:

禦史大夫,禦史台主官。更化後多為加官,榮寵清名臣,多不實任。凡加此官,並授“同平章中書門下事”,為相。不輕授人,是有“直奏”權的顯官。常常是和宰相不和的官員擔任,製衡相權。

九卿上十二監。

其中以秘書監、司農、太府寺三職,加“參聞政事”,為相。

五京大尹,常以他官兼任。以開封府京兆尹最尊。

三衙副都統軍使、各權節某道行軍總管、權節度某某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