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見過娘子,娘子萬安。”教喚婦連忙跟長公主磕頭。
魏國一笑:“趙阿娘,你是蕭娘子身邊用老的人,卻這般見外了。”
趙媽媽起了來,忙斂衽站到一邊。
“蕭娘子有什麼事嗎?”魏國問道。
“倒沒什麼大事,隻是請娘子你去賞花。”趙媽媽忙取了那信箋承上。
魏國取過來看了,笑了笑:“倒是感謝娘子牽掛,隻是皇兄有令在先,令我反省,卻是待幾日後才去得。”
趙媽媽是蕭妃身邊用老的人,哪裏猜不到主人的私心,卻也知道自己不能多嘴,但是卻也想進一點人事,便說道:“公主與大家是嫡親兄妹,看看自家嫂子也是什麼大事。”
魏國也是個心思剔透,自然曉得那蕭娘子有所求,隻對趙媽媽一笑,這個時候可不是講什麼姑嫂感情的時候,隻笑了笑:“早晚都是去,也不急著這一天半天的,娘子自是沒什麼急事。”
“那是……”趙媽媽再不敢多說,因為上麵的長公主固然和氣,其實也隻是相對於“公主”來說,惹得她性子起,也不是她可以承擔得了的。
見長公主不再說什麼,趙媽媽也知趣地告退,李明達也不挽留。
趙媽媽順著長廊急急地走著,影影綽綽地透過十字格的窗子看到那邊一群使女在逗弄一個小粉娃娃般的小女孩。
唐時的走廊不是後世的走廊兩邊通透的樣式,而是一麵牆一麵柱的單麵走廊。駙馬府邸的走廊遠不如大明宮環太液池的走廊長,那兩條走廊可足足有兩百裏(唐裏是現在華裏的0.8到0.9倍。)
正走著,前麵有人招呼:“都尉主父回府了。”
趙媽媽雖然是宮裏的勾當,但是這時候並無官方的身份,一樣是奴仆,況且來人是府邸的男主人楊演。隻好跟著其他人跪到走廊外,並不敢拿大。
聽的一陣靴子聲遠去,她才起身往駙馬去的方向看去,隱約看到一個黃色的背影很是熟悉,卻又不敢肯定。
******
夏天總是很悶熱的,長安的悶熱更是讓人窒息。按照慣例,每年這個時候,皇帝不是去渭北或者南山的行宮避暑,就是去東都。一眾多貴人自然也開始浩浩蕩蕩地跟隨皇帝出遊了。
大明宮雖然說是修建在高地,比低窪潮濕的太極殿好了很多,但是,長安還是太過悶熱了實在不適合養尊處優的貴人們度夏。
今年,皇帝卻例外地不外出避暑,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悶熱的長安。
武栩自然知道自己丈夫正在忙一件大事——更化。
大唐的“嘉禾更化”是從調整的財政政策引發的。大唐的財稅製度一直延襲的北周時代就留下的舊規矩,在府兵均田製下的半實物租政策。這個政策在貞觀朝,在對抗突厥,增強國家國力方麵,效果是顯著的,是成功的。但是沒有哪樣製度是完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製度顯露出了它的弊病來。
均田也好,府兵製也好,租庸調也罷,簡單的說就一句話,就是把農民釘死在土地上。對於地方的稅賦,因為大唐所屬的200多個州郡情況不同,采取的交納形勢也不同。實際上府兵製和均田主要是集中在了關中和河南地區,至於西域,那是國家需要花錢的大窟窿,雖然有很多好東西,可是現在科技水平達不到,也不能轉化成商業價值。
河東一帶本來是富庶之地,但是卻要供養屯戍在北方防禦突厥的軍隊,不開口向國家的錢已經不錯了。此外還說得過去的稅賦之地就是揚、益二地,隨著唐王朝的發展,這兩個地方對於大唐越發重要。在李峙這個時代,這兩個地方隻能說是能把自己的肚皮搞定,開發程度還沒那麼高,卻也是中央財政的重要進項。
所以,大唐現在一半的負擔是加在了關中、河南兩地的農民頭上,誰說首都人民都沾光,大唐的這兩個首都地區的普通民眾可是比帝國其他農民活得更緊巴些。
李峙跟各部尚書一算帳,其實曆史上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真是窮得很。沒錢,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人,做什麼事都比較困難。現在擺在李峙麵前的有兩個大唐,一個窮光光大唐,一個富油油的大唐。窮的是政府,是農民,是普通人。富的是那些貴族老爺,是那些大官僚,大世家,大豪族,是那些大寺廟。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現在在李峙治下的時代,已經開始初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