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回 三星洞學藝(1 / 3)

玉蓮猶豫再三,終向猴王述說了自己的身世。原來玉蓮和姐姐金蓮是普陀山蓮花池裏的一對並蒂蓮,兩姐妹年久得道,做了觀音的弟子,同隨觀音修行。後來姐姐金蓮做了觀音的蓮花寶座,玉蓮卻向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一次趁觀音不在普陀的時候,偷偷離開。觀音知道玉蓮性本自由,對玉蓮的擅自離開並未予以追究。玉蓮在凡間到處遊曆,遍訪名山大川。後來到了花果山,見這裏風景秀麗,便停留下來,住進水簾洞,在此生活修行。那日猴王進入水簾洞,玉蓮正在石桌上打坐修行。不料猴王的手按到了玉蓮身上,驚擾了玉蓮,也在玉蓮左胸前留下了血痕。

玉蓮告訴猴王:“我雖教了你輕身提縱之術,但這隻是凡人可修的微末之技,不屬仙法道術。不經師父觀音菩薩許可,仙法道術是絕不可以傳授與你的。”

猴王輕聲說道:“我曉得了玉蓮,你莫為難。便是為了你,我也一定要學仙法道術,你可知哪裏有的學?”

玉蓮道:“學仙法道術,講究的是個緣分,所以我也不知哪裏可以學到。你若一心想學,便須自己找去,能不能找到,隻看你的造化了。”

猴王道:“既如此,那我便出山去找。玉蓮,你等我三年,三年後便是沒有得道成仙,我也定然回來陪你,陪得一日算一日,陪得一時算一時。”

玉蓮心有千般不舍,眼裏隱含淚花,沉默一會兒後堅定地說:“我在這裏等你。”

猴王依依不舍辭了玉蓮,離開花果山,到處參訪仙道,一年多過去了,始終無緣得遇。

那日來在西牛賀洲,忽見一座高山,千峰開戟,萬仞開屏,奇花瑞草,林幽澗深。

猴王沿山中小徑上行,忽聽得密林深處有人歌曰:“擔柴挑水悟真經,寒來暑往亦從容。但求造化無窮意,不戀塵世千載名。”

猴王循聲找去,卻見一相貌清奇的青衣童子挑著水,從林中走來。猴王笑道:“我道歌者是位遁世隱者,卻原來是位童子小哥啊。敢問小哥,此為何山?山中可有神仙?”

童子看了猴王一眼,並不答話,繼續低頭走去。

猴王又道:“你這童子好生無禮,我問你話來,你卻睬都不睬。”

童子立住身,回頭說道:“你問神仙做何?”

猴王道:“我問神仙,當然是想學道啊。”

“哦,想學道啊。”童子上下打量著猴王,“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裏還真有一位大神仙,那就是我師父菩提祖師。”童子微揚著頭說道。

“煩請仙童給我引見一下,多謝多謝!”

“你長得這般奇怪,師父是不會收留你的。”

“仙童不要以貌取人。我雖樣貌奇怪,但我心地純良,一片赤心求仙學道。仙童替我引見引見,我替你挑水。”

說罷,猴王便搶過童子的挑子擔在肩上,水卻拋灑一地。

童子惱道:“水都灑沒了!你這人長得像猴子,做起事來也像猴子一樣毛躁。”

猴王並不惱怒,嘻嘻笑道:“還有些水還有些水。你先引我見了師父再說,水不夠我再來替你挑。”

童子無奈地搖了搖頭,“看你倒是實誠,我就帶你進去。不過我不能引你見師父,我怕師父怪罪。能不能見到師父,全憑你的造化了。”

“我全聽你的,仙童快請頭前帶路吧。”

於是猴王便與童子一前一後向山上走去。

走了半柱香的時辰,到達一處懸崖。崖下一洞洞門緊閉,洞外左旁立一石碑,高約三丈,上有五個大字:斜月三星洞。

童子推開洞門,又回頭叮囑道:“進去後不可亂言亂語亂走動,去廚房倒了水你就下山吧,師父不會收留你的。”

猴王隨童子進了洞,剛走幾步便見豁然開朗,麵前一片開闊地,不遠處一排樓閣。猴王又隨童子從樓閣近旁轉入,後麵是一個大廣場,有二三十人端坐地上,正在閉目修煉。

童子對猴王耳語道:“師父難得親率弟子修煉,今日趕巧,算你有造化。看到沒?那台上坐著的白須仙長就是我師父菩提祖師。”

猴王往台上一看,禁不住叫道:“嗬嗬,你這童子,欺我眼神不好麼?哪有什麼白須仙長?那台上分明是一妙齡女子啊。”

童子慌忙捂住猴王的嘴,急急說道:“不可胡說不可胡說。”說著便拽著猴王就走。

卻說菩提祖師正率弟子打坐入定,忽聽得有人說話,不由得心下一驚:“真的是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