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百萬富豪的財富曆程
人是一切事物中最活躍的因素,現代市場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百萬富豪們無不深諳其中道理。人才是人“財”,凡成功創富者,無不體會到知人善任在自己事業發達過程中的深遠意義。
同時,策兵選將,用人之道,重在一個“用”字,如何用人,用好人,做到人盡其才,並塑造對全體員工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這全靠百萬富豪們的用人藝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隻要能把握其中的規律,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做到這一點也不太難。本章正是試圖總結百萬富豪們的用人之道,給你啟發於萬一。
一、人才即是人“財”
世界500強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十分重視人才資源優勢,強調吸納優秀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人才就是無形的財富,人才也可以創造無限的物質財富。因此,百萬富豪們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十分重視人才的開發、培養和使用。
1.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人才猶如金子,是事業發展的推動器,成功創富的百萬富豪們更離不開各種人才的鼎力合作。隻有把優秀的人才精致地編成一張高效的網絡,發揮他們的長處,才能不斷創造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正的帥才也是百萬富豪們所夢寐以求的。
精兵強將,殘兵敗將,規模宏大的戰略決戰,措手不及的遭遇戰、肉搏戰,商場每天都在發生著不流血的“經濟戰”。
中國俗話講: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西諺有雲:一隻綿羊率領的一群獅子,鬥不過一隻獅子率領的一群綿羊。
在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統帥的因素。而那些企業管理者,現代商戰中大大小小的兵團將帥,是時代畫卷中最濃墨重彩的主角!
中國的創業者,在時代的鏡頭麵前盡情地揮灑著智慧和汗水,創造著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和驕傲。
現在,的確是他們揚眉吐氣、大展宏圖的時代。
將曆史的指針撥回到二十年,或者更長時間,人們會發現:建國以來我們一直處於整體短缺的經濟生活中,差不多所有的商品都是永遠的賣方市場,生產多少賣多少,什麼東西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生產當然成為無可爭議的頭等大事。
除了生產,還是生產。無論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在意識形態,宣傳媒體上,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在車間裏忙亂的廠長、書記,在車床前、坑道裏創下高產紀錄的工人、技師。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跨入九十年代,買方市場的形成使得任何一個經濟實體都不得不把自己的活動重心與市場的需求相聯係。了解市場,適應市場,調整自我,靈活對策,“經營”成為創業者最重要的環節。
商品化的市場經濟為經營者打開了天地,供他們揮灑才智,書寫瀟灑文章。
政府搭台,經理唱戲。也許,這就是市場經濟的規律?
時代的大潮把他們推到了前台,推到了聚光燈下。
走向富強的中國,需要一大批雄才大略的創業者們,去實現它的美好藍圖。
中國的創業者們,就這樣肩負著時代的期望,在充滿希望的時代裏悄然崛起。
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有段著名的話:
“正是企業家將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和技術)組織起來進行生產,並通過不斷地創新改變其組織方式才帶動了經濟增長。隱藏在經濟增長背後的‘國王’就是企業家。”
從英國到美國,從德國到日本,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其工業化的過程中,出類拔萃的創業人才群體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才是經濟發展中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源,國家的發展有賴於一大批創業之才。沒有創業人才的國家,經濟必然落後,社會必然停滯。
在渴望騰飛的中國,在走向世界的中國,時代呼喚創業人才,呼喚雄才大略的創業者!
我們需要像美國的通用公司、IBM公司;日本的鬆下公司、本田公司;德國的大眾公司、梅賽德斯公司這樣的超級企業。我們需要把“中國”的名字帶到世界各地。
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經濟戰,這場戰爭已經拉開了序幕。
那麼,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呢?我們的元帥、將軍們呢?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1997年5月18日,《經濟日報》在頭版頭條國有企業改革的消息之後發表了一個“編輯點評”,題目叫作《關鍵在於領導班子》。
這也是一聲強烈的呼喚!
江蘇省錫山市紅豆集團用40萬年薪招聘襯衫廠長,用80萬的年薪招聘西服廠長;如今,又開出100萬元的高價招聘總經理。
一將難求,100萬元的呼喚!
這就是商業的時代,也是一個創業致富的時代。
倪潤峰振臂一呼,以長虹為首的彩電降價大戰便風起雲湧,引出報紙刊物、電台電視多少連篇累牘的報導、爭論。張瑞敏腳踏實地的幾年時間,把個海爾提升了一個又一個檔次,美國《家電》刊物一篇報道,股市上海爾的價格迅速狂升30%以上。
中國的成功經營者在國際、國內的市場拚殺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揚眉吐氣了。
江蘇春蘭、洛陽春都,還有格蘭仕、娃哈哈、太陽神、健力寶,等等,一個個中華名牌在他們的招招妙手之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花朵綻放,散發出宜人的香氣。
伴隨著中華名牌夙出現,中國自己的著名企業家,已經逐漸形成一個階層,他們主導著最具活力的那部分企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龍頭。
更重要的,他們正在成為社會的新偶像,成為青年一代的目標和榜樣。
讓瀕死的企業在自己手中煥發青春,給無望的職工帶來全新的生活;讓中國的消費者享受到世界一流的產品,讓世界各地都對“中國製造”充滿崇敬和渴望,讓自己的企業成為社會正義和善良的化身,讓各國知名的大企業對自己俯首稱臣……
擊水中流,在經濟大潮中推波助瀾、闖名立業,正是時代青年的夢想!
夢想是光輝的,然而,走向世界的中國還沒有自己的超級名星,沒有索尼、鬆下,沒有多少能夠與盛田昭夫、鬆下幸之助比肩無愧的百萬富豪。
在充滿希望的時代,對於青年,那些現在的和未來的創業者,時代的希望是多麼的殷切!
中國要騰飛,要振興,靠什麼?不靠資源消費,不靠財力投入,要靠人!
靠中國人自己的知識、學問、技術、智慧;靠中國的無數青年英才投身經濟的大潮,投身億萬富豪的行列。
清高自許,“不與商人為伍”,“罕言利”,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是一文不值的,不利於己而且有害於國。
正如德國經濟學家布爾古所說:
“不是欲望毀了人,而是無能、懶惰或糊塗。”
奮發向上,追求卓越,這樣的青年創業者將是中國的希望,世界的希望!
讓富裕的中國永遠告別“貧窮”,讓母親永遠不再囊中羞澀,這是時代青年的追求和理想!
新時代的創業者,麵對的是更具挑戰和更富誘惑的事業。
如今,中華的崛起需要傑出的創業者,青年一代要為能成為超級的百萬富豪而努力!
明天的挑戰就要來臨,今天的日曆一頁頁翻動著。
二十一世紀的天空,等待著更多的百萬富豪出現,將久積的才智,噴發成光彩奪目的彩虹。
2.人才是成功創富的根本所在
日本一個億萬富豪說過:“使企業成立和發展的中心是人,沒有人就不可能成就事業。”此言甚是。
百萬富豪們單槍匹馬,衝鋒陷陣自有其獨特魅力,但沒有集體的力量,事業又如何能做大呢?
日本企業家土光敏夫曾這樣說過:“沒有沉不了的船,沒有倒閉不了的企業,一切取決於人的努力。”“爭天下者,必先爭人。”從一個企業來看,也可以說,產品競爭實質就是智力、人才的競爭。人是企業一切活動的核心。
人們通過觀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靠物質資本致富的百萬富豪積累需要近百年,如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靠能源致富的千萬富豪積累需要近50年的時間,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然而,靠智力資本財富;成為百億富豪其積累時間隻不過十幾年時間,如美國電腦奇才比爾·蓋茨。蓋茨成功的必備條件靠的是勤奮工作和天資聰慧,他創造的是智力產品,微軟公司產品是經過科技的智力加工後來提高價值效應獲取的。在信息時代,科研和生產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例如微軟公司花費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開發軟件,一旦軟件研究成功之後,生產軟件的過程十分簡單,開支也不大,用的人力則更少。所以,有的專家說:製造電腦用的半導體原材料比生鐵還便宜,經過科技的智力加工後價值與白金相等。發達國家之所以能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率,主要原因就在於重視人力資本。
人才投資是創業風險最大的投資,也是創業回報最高的投資。
一部美國曆史活生生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也是基於這一點。
在人才鑒別、人才使用方麵,聯想集團決策者柳傳誌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優秀的人才不是在脫離責任、脫離做事機會的靜態條件下可以鑒別出來的,必須是對人才有了基本估計以後賦予其責任與機會,在實踐過程中才可能獲得客觀和理性的認識。這是人才鑒別的原則。由於這樣的原則和方法,越是高級人才,從使用到確定,應該說越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如同長跑,出發時選手眾多,能夠率先脫穎而出直至最終率先到達終點者畢竟是少數。
那麼,對於創富者而言,首先是明確“識別好馬”的原則與方法,然後是必須給人才提供“賽馬”的機會即做事的機會。多年來,柳傳誌領導的聯想集團不管出現多大的困難,始終為企業優秀人才提供這樣的機會。目前在聯想集團高級管理人員中,分工獨立主抓年經營額、上項目,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就接近十位。
人才戰略不僅僅是培養和使用的問題,還是設置跑道和建立競賽規則即人才考核約束機製的問題。艦隊結構管理模式關於人才戰略的核心要素是“經濟、法治”。其中經濟是指企業的經濟實力要具備給人才提供舞台的條件,否則就吸引不了人才;法治是指良好的企業環境、管理秩序必須能夠給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空間以及行為規範,否則就留不住人才。
柳傳誌認為,在一個法治落後的企業,人才使用隻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種情況是人才扼殺,或默默無聞或才能發揮不夠;第二種情況是人才蛻變,消沉墮落直至破壞企業;第三種情況是人才流失,或另謀高就或遠走異國。要用好人才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法治機製、行為標準,這既是對人才行為及成長的約束,又是對人才發揮才能的保護。
人才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人才是企業的中堅力量。對人才的評價與激勵科學與否,意味著對社會發展能否起到保護與促進。
在人才評價與激勵方麵,一是成就感的滿足;二是合理的物質回報。艦隊結構管理模式的建立從根本上為這兩方麵都提供了條件。在成就感上,艦隊結構管理模式的模擬利潤核算中心為人才提供了當家做主的機會;在物質回報上,為績優者提供了多勞多得的機會。
柳傳誌是這樣來總結的:在聯想,人才比資金更重要。
柳傳誌認為自己能夠成大事的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為主要內容的“管理三要素”。
建班子的主要內容是:“一把手是有戰鬥力的班子的核心,一把手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應該如何進行自身修養?一把手應該如何選擇班子的其他成員,其他成員不合標準怎麼辦?班子的成員如何進行考核?沒有一個意誌統一的、有戰鬥力的班子,什麼定戰略、帶隊伍都做不出來。宗派是影響團結班子的絕症,要杜絕一切可能產生宗派的因素。”定戰略的主要內容是:①確定長遠目標;②決定大致分幾個階段;③當前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④選什麼道路到達;⑤行進中要不要調整方向。
帶隊伍的主要內容是:“兵會打仗嗎?兵有積極性嗎?要讓他們學會炸碉堡。事業部體製、艦隊模式是不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規章製度定得是不是合理?另外包括激勵方式、培訓發現人才、企業文化等等。”
柳傳誌以自己的經營體會談出了人才在創業者中的作用,其中的道理不無啟發意義。
二、善戰者擇人而用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是事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之戰爭如此,現在的商戰更是如此。但是真正的人才中能為自己所用的是少之又少,如何從中發現自己所需的人才,則是百萬富豪用人哲學中真正的智慧。
善戰者擇人而用,就是講究人才的選擇,擇人而用,使人才形成一種向心力,凝聚力,從而促成集團性的整體發揮。百萬富豪們不可不三思而後行。
1.誌做識別千裏馬的伯樂
人才,通過知人者被發現。對於真正的人才,百萬富豪往往都具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的精神,能做識千裏馬的伯樂。
孫子曾經說過:一個人,大家都說他好,就該考察考察,大家都說他壞話,更應該加以辨析。百萬富豪們也正是這樣,才發現了真正的千裏馬,才在事業發展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本質,才獲得了令人稱讚的成就。
儒家特別強調人的作用,認為“天地之中人為貴”。孔子認為人貴物賤。一次,他家的馬廄失火燒了,他從朝廷回來,便問道:“傷著人了沒有?”而並不問馬怎麼樣了。
曹操《短歌行》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很重視人才,曹操本人也惟才是舉。
古人講究知人善任。孟子主張,選人要先聽取百姓的意見,加以考察,然後作出決定,“左右皆由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
對於用人,古人尊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信條,對人才不求全責備,“高山之下,必有深穀”,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孔子就曾指出“無求備於一人”。春秋戰國時代的春申君,深諳此用人之道,藉“雞鳴狗盜”之徒,成功地從秦國逃回了楚國。而“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更深知“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之理,多次發出“毋廢偏短”、“毋拘品行”一類求賢不苛求於人的命令。
對於百萬富豪來講,事業的興衰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用人或對人才的管理。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創業者們,更為重視人的作用,把“以人為本”當做經營管理的根本,與西方的“以物為重”的傳統經營管理思想大相徑庭。受到東方“以人為本”思想的影響,西方的企業也逐漸重視人的作用,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根基逐漸移位於“以人為本”方麵上來。
一位日本記者曾風趣地說:“你想知道日立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嗎?那麼你去看看他們的會議桌。”日立會議桌的確深藏奧妙——它是圓的,這就造成一種平等的氣氛,無論你在哪裏,都不會感到低人一等。
以經營化妝品而著稱全球的瑪麗·凱公司,非常重視人才。它的總經理辦公室的大門永遠都敞開著,隨時歡迎想提意見的人進來。
在經營管理中百萬富豪如何做到“以人為本”?
首先,需要重視人才的作用,做到求賢若渴。
對於真正的人才,不少百萬富豪們都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的精神。
上海一家西服店經理,正是由於能求賢若渴,使得該店擺脫了危機。該西服店由於承擔來料加工的技術人員先後離職而去,人心浮動,後來發展到副經理、老師傅也準備離去。在此情況下,新上任的經理認為擺脫目前的困境首先就是留住人才,穩住人心。為此他“三顧茅廬”,誠邀老師傅回到西服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感動了老師傅,和副經理一起回到了原單位,這家西服店終於度過了危機。“台塑大王”王永慶,求才若渴,上演了一幕現代的“三顧茅廬”,被企業界傳為美談。1996年,台灣化學纖維公司成立前夕,王永慶有意把山林廢棄的樹梢殘材,經化學處理後,變為高價值的纖維。但當時他的資金已全部投入到台塑與南亞,無力投資設立台灣化學纖維公司。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陳逢源獨具慧眼,看好化學纖維的前途,果斷地把在金融圈很有地位的丁瑞央介紹給王永慶。其時丁瑞央為大同公司的董事,礙於大同的關係,他婉言謝絕了王永慶的邀請。王永慶不灰心,不氣餒,先後五次盛邀丁瑞央,終於打動了丁瑞央,同意到台塑任職。丁瑞央到台塑後,經他策劃與奔跑,使台塑企業開創民營企業直接向國外銀行取得長期低息貸款的先河。台化所需的資金,也在他努力下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