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百萬富豪的財富曆程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往往是那些具有求新圖變精神、敢於創新的人才能從驚濤駭浪中脫穎而出,成為激烈競爭中的勝利者。勇於叛逆,求異創新,是創業者的經營之魂,也是百萬富豪們成功的法寶。
創造是人類最艱巨的事業,創造力是創業者最大財富,時刻保持激發“超一流”的衝動,求新圖變,必能創富。
一、火眼金睛識創新
創新,對具有一定才能的創業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麵臨同樣的環境條件,有的人能實現創新,而有的人或力不從心或熟視無睹。
請記住:財富並不主要存在於物質之中,而是存在於思想之中,即存在於各種主意及其實施之中。正是它們,使無知的人看來毫無用處的東西變為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創富之魂,這也是百萬富豪們成功創富的秘訣。
1.創新就是創富
成功創富的本質在於創新,創新是事業發達的主要標誌。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新是創富,是生存的挑戰,更是發展的機遇。隻有勇於創新並捕捉時機,事業才能由弱變強,由衰落走向繁榮。審視當代中國百萬富豪們的成功之路,其成功莫不與創新息息相關。
百萬富豪的創新能力是其他經濟組織者無法替代的。應該說作為經濟組織者的政府,也能夠運用創新功能,如引進新的產品,新的技術,開辟新市場和推行新的企業組織形式。但政府難以人格化,它無法達到千百萬個創業者創新能力凝聚的力量,也無法替代創業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創新精神。所以,經濟的活力來源於創新。創業者可通過他自身的資質,即創見的多麵性,取得信任的說服能力、野心和冷靜的判斷力等項能力的綜合,發現他人未曾注意到的潛在的更有價值的某種目的,運用一直未被人所知的手段。
創業致富者的本質特征集中表現為創新。創業者的三大特征,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者、判斷性決策者、創新者,都集中表現在創新上。生產要素的組合有兩種變化形式,一種是在原有組合方式的基礎上根據經驗進行的,這是自然發展起來的;一種則是創新式變化,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是間斷性進行的,新的組合與舊的組合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或產生了新的經濟主體,如新創辦企業或對經濟體係中既有的生產手段的供應作不同的使用。在激烈競爭的商品經濟社會裏,第一種組合難以長久和繼續,隻有創新式組合才富有生命力、競爭力,即使百年老店內部也在不斷尋求創新和變革。而判斷性決策,是屬於非程序化決策,它是不同於程序化決策的,是對一種非重複性質的、非結構性的、異乎尋常的和沒有限定的情況的處理,它需要高層管理人員來決策定奪。無疑,對這種不確定的以過去的經驗無法判斷問題的決策,其本身就體現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可見,創新是創業致富者獨有的、首要的職能。
一般來說,隨著事業規模的由小到大,創新的重點也發生變化,即由技術創新轉向管理創新。所謂“創業要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說法便表達了這種創新重點的變化要求。
它們中任何一種創新都可能成為另一種創新的誘發因素。如某種新產品的出現,往往伴隨著銷售方式的變革,而且實施一種新產品可能引起管理製度的變化,如福特為T型汽車大批量生產而實施的流水線生產。同時,並不是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三者共同構成企業家的重要條件。
一個百萬富豪並不要求其同時具備這三種創新才能,而隻要他擁有這一種或那一種或者兩種創新才能,並能在創業的競爭中取勝,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致富者。如福特以技術創新聞名而斯隆則以管理創新而著稱。
在華人留學生圈子裏廣為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兩位中國留學生在海邊散步,他們發現了一隻魔瓶,打開之後魔鬼跳了出來,並對他們說,這一次我不害人,隻是限你們在5分鍾之內各自提出一個願望,我都會滿足,惟一的條件是,我會加倍滿足第二個願望。兩個留學生謀劃自己一個又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一想到對方有雙倍於自己的好處時,誰也不願做第一個表達者。5分鍾的時間轉眼將逝、魔鬼開始倒計時,突然一位留學生說,請砍掉我的一條腿吧!於是另一位留學生失掉雙腿。
價格戰,資源戰,廣告奪標戰,中國的商戰好像就這幾招。誰先挑起戰火並且沒有笑到最後,隻不過比最後應戰的商家少丟一條腿。現在,一隻更大的魔瓶正向我們飄浮而來,那就是“入世”。
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的“入世”妙喻是:一位手提一籃青菜的小販可以不遵守農貿市場的規定,看到工商幹部來了就跑;但如果你要在農貿市場占有一個固定鋪位,賣更多的蔬菜,那麼你就必須遵守農貿市場的規定。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已經無法再在世界經濟中扮演小販的角色,隻能在遵守市場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換取更大的鋪位。
鋪位即市場。守城的想衝出來,攻城的想攻進去,依賴“圍城兵法”取得更大市場,顯得作派陳舊。其實,鋪位還有另外一種尋求的方法,這就是“修城”,即創造市場。
看看海爾總裁張瑞敏是如何修築市場城池的。
張瑞敏認為,表麵看來供大於求的家電市場,實質上是有效需求不足,並不是說沒有市場。商家的家電產品往往沒有更好地進行市場細分去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商家很難將一個尖端的、很好的技術轉化成滿足不同顧客消費的產品。現在市場充斥大路貨的產品,用戶得不到不同層次的滿足,就不想要這個產品,這是競爭力下降的主因。海爾洗地瓜的洗衣機一出現,曾遭到一些媒體的抨擊。事實上,這種洗衣機的銷量並不大,對海爾而言,製造成本沒增加,最主要的一點它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它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是一種觀念的革命。
張瑞敏認為,洗地瓜的洗衣機賣出的不是太多,但是消費者看到我連這個都會做到,他就會對我產生信賴感。我連這細小的需求都會滿足,他就會提出更多的需求,市場由此而產生了。海爾不打價格戰,而是通過不斷地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創造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培養出來的,創造市場實際上是培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力。想人之所未想,勝人一籌。可以預見,在21世紀裏,人人眼見的市場往往不是手中的市場,發現盲點,創新致富,方是上上之策。
百萬富豪們往往都能在市場競爭中創造市場,以創新的眼光去經營。因此,創新就是創富,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經驗。
2.破舊立新,盡在創造
創富的本質特征就是創新,是不斷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過程,對於百萬富豪來說,市場在於破舊立新,財富盡在創造。
世界上的廣告創意無奇不有,但是,1992年12月,當中國西昌的火箭發射場居然成了廣告發布的媒體時,全世界的廣告人都不由得讚歎這是創世紀的廣告創意大手筆。隨著“澳星”被“長征”火箭射到太空,廣告客戶的形象在舉世矚目中揚威四海,也讓一個年輕廣告人一舉成名。
他叫李光鬥,當時隻有26歲。他是“澳星發射現場廣告”的創意者、策劃者和操作者。
那是1992年3月22日晚,李光鬥坐在宿舍的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節目: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一顆通信衛星。
也就在這一刻,一個突發奇想閃過李光鬥的腦海:為什麼澳星發射現場看不到廣告呢?這可是廣告的最佳時機。
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二顆通信衛星的合同開始履行時,他的廣告設想也開始成熟了。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報紙出現了《澳星發射現場首次招攬廣告》的新聞。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著名企業熱烈響應: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這些國內名牌企業紛紛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了讚助廣告的決定。廣告由李光鬥任職的怡華廣告公司全權代理。
經過一番緊張的策劃與試驗之後,在“澳星”發射前夕,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等每個20多米的廣告牌,終於牢牢固定在火箭發射架上。
12月14日,火箭發射架垂下了兩條寫有廣告語的巨幅紅綢,“澳星”由廣告簇擁著,在正午的陽光下與長征二號火箭徐徐對接,上百名新聞記者舉起相機和攝影機,留下了曆史性鏡頭。海內外報紙對首開航天廣告先河的“澳星”發射現場廣告大肆報道,議論紛紛。“澳星”加上廣告,的確成了一件引人矚目的大事。
1988年,李光鬥作為複旦大學代表隊成員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大專學生辯論會,他的素質和口才第一次發出了光亮,也得到了一次錘煉,但那隻是紙上談兵。
1989年12月因一次突然的變故,在校從本科到研究生求學了6年的他肄業離校。一踏出校園的門就意味著失業,他必須麵對現實,去尋求一條“自己養活自己”的謀生之路。經朋友介紹他決定去廣東中山市落腳謀生。
由於囊中羞澀,他不得不選擇乘海輪從上海到廣州,而且坐的是四等艙,這樣可以省去一半的路費。
抵達中山市的第二天,他獲得怡華集團陳老總的接見。陳老總其實隻有36歲,和年輕人不難溝通。他被錄用了。
1991年3月,他受命組建怡華集團的公共關係部,負責這家擁有20多家子公司的企業集團的公關事務。
不久後他成了怡華廣告公司的法人代表。秘書問他:開了公司,要開設銀行賬號,沒有錢怎麼辦?注冊資金是借總公司的,已經還掉了。
他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88元人民幣,囑咐秘書兼出納存入銀行。他成了世界上最窮的老板:一無流動資金,二無專業人才,三無固定客戶。
廣告公司要想生存、發展,一定要另辟新路。他注意到世界一流的廣告公司總是把策劃大型的廣告活動列為重中之重,通過介入大型的社會活動,比如奧運會、國際博覽會……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他這個學新聞出身的人,總想把廣告活動和重大的曆史活動結合起來。廣告需要的是電子傳媒和萬眾矚目,重大的曆史事件對廣告這兩方麵的要求都能滿足。因為此時的受眾注目率達100%,可稱得上是創造新聞的最佳時機,他在尋找這樣的機會。
機會終於被他抓住了,那就是澳大利亞的衛星將由中國的火箭發射升空。
“澳星”廣告給李光鬥帶來了巨大的成功,這使他堅定了“不做則已,一做驚人”的廣告理念。
他發現《人民日報》頭版沒有廣告,於是,他試探性地和《人民日報》聯係,要求和《人民日報》合辦一次《新世說》的征文。從1993年1月1日起,《人民日報》頭版第一次出現了“丹麗潔具杯征文”的字樣,並出現了丹麗潔具的商標圖案。敏銳的海外駐京記者立即發出了消息。
中國人是非常熱心於政治的一個民族,什麼事情也轉移不了人們對政治的關心。每年的“兩會”長達半個月,全國所有電視台都會進行詳盡的報道,而此時的電視收視率也高得出奇。他開始琢磨如何把廣告做進“兩會”的現場。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是不允許插播廣告的。把廣告牌豎進人民大會堂更是異想天開。但他發現,在重大政治活動的現場最活躍的是記者,而新聞記者中最搶眼的是攝影記者。於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趕製了一批款式新穎的攝影背心,背心印有“小霸王”及其商標,派人送到北京。通過電視轉播一下子吸引了千萬人的注意。一時間各大報紙紛紛作了報道。當時有一則新聞報道是這樣寫的:“小霸王”廣告衫飄進人民大會堂。
李光鬥和成龍的合作,更是廣告圈內一段佳話。1995年廣東中山市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準備為其生產的“小霸王”遊戲機做廣告宣傳,在策劃新的廣告時決定請明星來做廣告主角。
可選擇哪位明星來為“小霸王”拍攝廣告,卻是一件頗費心思的事。
李光鬥經過再三斟酌、仔細分析,決定選用成龍,成龍是目前華人影視圈裏具有國際聲譽的“大哥大”,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和知名度。
成龍是世界級名人,請得動嗎?李光鬥首先說服成龍的經紀人,並特意把“小霸王”學習機和以前的廣告托人帶到香港交成龍過目。成龍是個電腦盲,一聽說小霸王學習機包你3天學會打字的承諾,便也躍躍欲試,很快就欣然允諾拍廣告之事。
可麵對成龍以往拍片的巨額片酬,又該如何對待呢?
成龍非常熱心慈善事業,李光鬥提出由成龍為小霸王義拍廣告,為成龍慈善基金會籌款,當然也為廠家節省了巨額片酬。
李光鬥的創意天才也在廣告詞中盡顯:“想當年,我是用拳頭打天下,如今,這電腦時代,我兒子要用小霸王來打天下。同樣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這一膾炙人口的廣告詞,被人們譽為“鑽石創意”。
1995年元旦,隨著“小霸王”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鋪天蓋地而來,由李光鬥撰寫的《成龍為小霸王義拍廣告》的新聞也在全國各大報章被炒得沸沸揚揚。
成龍廣告播出後,小霸王學習機的銷售出現了奇跡,月銷售額達到了1億元人民幣。1996年,李光鬥主張再請成龍拍廣告。
義拍隻能一次,麵對巨額片酬,李光鬥迫不得已,學會了討價還價,他成了第一個向成龍壓價的人。
新的小霸王廣告讓成龍唱流行極廣的《讀書郎》作為廣告歌,這首兒歌後來成為小霸王廣告的“眼”。
《小霸王·讀書郎》電視廣告1996年元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使小霸王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李光鬥第三次請成龍做廣告,是緣於愛多VCD影碟機。1996年下半年,愛多公司老板想請明星拍廣告,李光鬥力薦成龍表演愛多VCD,這樣可像小霸王在眾多學習機中脫穎而出一樣使愛多一躍成為VCD中的佼佼者,廣告主采納了他的建議。
這一輯廣告,將成龍在《紅番區》和《霹靂火》中的精彩武打鏡頭,通過電腦特技合成,廣告播出後很快引起轟動,愛多VCD也一舉名揚天下。
李光鬥成了和成龍合作次數最多的一位廣告商。
1996年6月,李光鬥自立門戶組建了廣東華視廣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80萬,個人占60%的股份。
二、創新是成功創富的原動力
百萬富豪隻有在經營實踐中本著創新精神,才能在無窮變化的商場中,抓住機遇,搶占商機,贏得巨額財富。
創新是成功創富的原動力,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守業者,隻有本著創新精神,才能在商海搏擊中顯盡風流。
1.獨辟蹊徑覓商機
獨辟蹊徑就是要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之中,要求創業者,有著寶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這也叫做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出路。凡百萬富豪們在總結自己成功創富的經驗時,都很是欣慰地說到了這一點。
中國億萬富豪黃鐵城,僅靠常人不放在眼裏的玩具,獨辟蹊徑發現了商機,贏得巨額財富,其神奇經曆值得探尋。
從1983年至1995年,黃鐵城和他的合作者們奮力前行,在三元裏建立了鎮泰集團公司,創造了中國玩具業的神話時代。
1983年初的一個日子,當黃鐵城和幾個同學好友踏上此地,掛上“鎮泰玩具廠”的標誌時,已近不惑之年。而他決不灰心,認為事在人為。
對此,黃鐵城深有體會。1967年,他從香港工業學院畢業(香港理工大學前身),當時一心想搞大工程,做大機器,誰料卻為一家外國玩具公司所聘。他不曾氣餒,小大由之,全力投入新行業,而且越做越出息,英國皇家工程學會也接納他為“特許工程師”。
篤信“事在人為”的黃鐵城,在外國公司工作期間,不僅積累了經驗,而且積累了資金。他開始籌劃辦自己的小型玩具廠,有人建議他到東南亞國家設廠,但黃鐵城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回祖國發展,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他選擇了廣州三元裏——一塊以抗擊英國侵略者而聞名於世的土地,在這裏辦起了“三來一補”的加工企業。
萬事開頭難。25個員工,1000平方米的廠房,6台注塑機,沒有轟轟烈烈的架勢,然而,卻有了奇跡。1983年4月1日開機生產,次年就擴大了一倍的規模,如今僅12年功夫,員工已達百餘人,廠房也擴展至10多萬平方米,產值由十餘萬、幾十萬、幾百萬到15個億(港元),產品遠銷亞、歐、美、澳四大洲,成為“全國鄉鎮企業創彙大戶”、“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彙先進單位”,原來的“三來一補”企業,早已升格為“三資”企業。
1993年7月,為了表彰黃鐵城為國家、為廣州所作的貢獻,廣州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的稱號。
現在,踏上這片土地,映入人們眼簾的隻是一座座廠房、一棟棟員工宿舍嗎?是,又不僅僅是。在成功的背後,有鎮泰人付出的各種辛苦:或為企業營銷殫精竭慮,或苦練生產技能,或小病堅守崗位,或設法刷新紀錄……諸如此類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黃鐵城說,玩具一行更新很快,需要高科技,但手工操作成分大,中國人心靈手巧,勤奮認真,在發展玩具業方麵有很多優勢。其實,一件小小的玩具,同樣可以反映民族工業的進步,反映中國經濟的進展。
鎮泰的辦公大樓算不上豪華,卻雅樸大氣,穩重結實,這是鎮泰風格的折射,是其務實不虛誇的具體體現。
在這裏,有一流的辦公條件,有精密的設計係統、通訊係統、電腦係統,所有的人都在忙,偶有人走動,也是腳步匆匆過。水漲而船高,是公司對員工的承諾。
美國玩具界一位知名人士莎莉·端納到鎮泰總廠參觀,發現廠內的員工宿舍就像她在大學讀書時的學生宿舍那樣整潔,而且還設有女工投訴箱,還辦有企業的報紙。莎莉對此大為讚賞:善待員工的企業,一定是良好的合作夥伴。直到現在,這家美國公司和鎮泰集團不僅仍在合作,而且建立起互相信賴的友誼。
可靠、可信、可友,這是黃鐵城給客戶的印象。就像他一貫所說:“不要求做到最大,但要做到最好。”客戶感到鎮泰公司誠信第一、效率第一、質量第一,自然就願意拿訂單來。鎮泰集團公司董事長黃鐵誠先生,這位風度儒雅的學者型實業家,從不冒險,卻敢於決策。他回廣州辦企業已有12年,盡管創業、守業都並非一帆風順,但他卻不打算到其他國家謀求發展,近兩年還投資過億元在三元裏總廠設置新設備,建立新電腦係統,效率比原來提高了20倍以上。
白手興家,從小到大,黃鐵城和他的搭檔們由逆境走向順境。他把成功歸於祖國的改革開放,歸於政府各部門的支持和企業員工的共同努力。他知起步的艱辛,支持的可貴,近年來,“鎮泰”向市、區教育部門,向災區災民等捐款達三、四百萬。他認為,人的一生有高潮低潮,如果自己有能力,為什麼不替別人創造一點機會呢?
麵對即將來臨的21世紀,世界玩具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對此,黃鐵誠分析道:21世紀兒童玩具的基本玩樂方式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仍是傳統玩具與現代玩具,洋娃娃、小車、積木、毛絨公仔,對新潮動畫片主角將繼續是他們的寵物。不過,隨著玩具引進電腦晶片,傳統玩具、現代玩具對兒童的啟發作用將會加強,即繼續提高玩具的益智勝,先進的科技不但不會淘汰玩具,反而會充其盡善盡美。他說:“鎮泰”最大的心願就是造出孩子們喜歡的玩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發展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興趣,有更多的靈氣和智慧閃現在忘情的遊戲中。
億萬富豪黃鐵城在玩具中創造了財富,更多的則是他的事業在不斷創造中走向輝煌,其獨辟蹊徑的眼光令人驚歎!
2.出奇製勝有法寶
作為一個經營者,必須具備對市場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善於應變和決策,善於製造奇招,而不是盲從。避人之長,揚己之長,出奇製勝,是百萬富豪致富一個奇招。
商戰中,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常有的事,而突變中也有大量的商機。聰明的商家善於在市場的突變中創造出新的商機。
百萬富豪在突變中創富有如下幾條思路:
(1)順向延伸。中國有句俗話:“順藤摸瓜”。順著市場變遷軌跡之藤,可摸到突變之瓜。以日本照相業的發展為例,順著本業的發展軌跡延伸,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結成順瓜——美能達公司的全自動對焦35厘米單眼照相機。此品麵世,年銷量高達80萬台,震撼了世界照相業。突變之瓜,不易摸得,總要曆經艱難曲折。對此,其他公司都表示自動對焦簡直不可思議,但他們認為,隻要能配合精密的電子技術,就可以行得通。但成果並非一夜改觀,而是經4年半的精心研製,才於1985年元旦應市銷售。
(2)逆向反彈。市場的變遷,並非永遠順向延伸,有時還會出現逆向反彈,返回到以往的某一點上。以國際化妝品市場為例,諸多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求新心理和健康意識,或紛紛炮製“功能獨特”的產品,或個個標榜產品的原料取之於“大自然”。其結果是:前者,導致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後者,因產品的形象相近,徒失消費者的偏愛。這樣,一直看好的國際化妝品市場,進入90年代初,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開始了“負增長”。
(3)時代烘托。市場變遷的軌跡,穿越不同的時代向前延伸,並在時代風雲的激蕩中,不斷變換速率、方向、形成一個個“突變點”。當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講究快速的生活節奏。一個“快”字,促進了各行業的突變:在澳門,彩色快速衝印服務的迅速發展,使傳統工場衝印每況愈下;在巴黎,“麥克唐納”、“奎克”、“弗裏泰默”等快餐店的競相湧現,使法國傳統的咖啡店、餐館麵臨威脅。總之,市場變遷軌跡的“突變點”,在時代風雲烘托下,顯得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