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當代中國百萬富豪(3 / 3)

但劉氏四兄弟卻相繼辭職,回到農村去幹個體經營。從1982年開始,他們靠賣手表和自行車湊起來的1000元搞起養殖業來。

這在中國是一個很罕見的舉動。出了農村進了城,並在城裏立住足的人,決不回頭,不會再去吃農家飯,許多農村出來的人有一點點文化,便要將口音也變掉,盡量不讓人聽出農村味來。而劉家兄弟反其道而行之,說明他們身上具備自信、自強的個人素質。他們憑四兄弟加起來的智慧,克服了意識上的不足,敏銳地發現中國社會的變化和發展方向,從政策的角度分析出機遇的所在,也從市場的角度了解到機遇的所在位置,加上四兄弟的方剛血性,鋌而走險的勇氣和意誌,他們趕上了第二班車。

劉家兄弟的成功給人們的啟迪是多方麵的,而最主要的啟迪是:機遇是到處都有的,大家都去奔的地方不一定有大機遇,大家不屑為之的地方不一定沒有機遇。毛澤東早年那句話還是有用的:“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今天,很多城市人在城市裏找不到發財出路,開始把眼光投向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他們在那裏大搞“大棚蔬菜”,大養珍稀動物等等。不管這是不是會獲得大成功,至少說明人們的眼光開始突破早年的成見,思路更加開闊了。

退一步進兩步,劉家兄弟便是采取了這種策略在前進,他們最終還是又回到城市,隻是這種回到城市與當初因畢業分到城市有天壤之別了。作為產品,他們的“希望飼料”仍在農村市場,但“希望飼料”養出的豬,卻在城市的餐桌上飄香。他們賺的最終還是城市人的錢。

80年代,機遇已在更為廣泛的領域中顯露出來,許多以前未曾有過的市場也因人們的需要而出現了。比如郵票市場。

郵票作為一種投資領域,它現在已與股票、文物等投資相提並論,而在80年代初期,趕上這班車的人還並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領域中最成功的是一個少年!

廣州人盧俊雄便在這小小的方寸世界上發了大財,成為引人矚目的億萬富豪。

盧俊雄也具備大學本科學曆,但這並不是他成功的原因,他即使不上大學,現在依然會是億萬富豪。

因為他起步早,10歲便開始做郵票生意。

而在10歲之前,他已經靠賣報紙成為10元戶——小孩子的大錢!

靠這10元起家,他偷偷做起了郵票生意。這個成功個案也許對於內地人來說沒有可比性,因為廣州這個地方本來就起步早,受海外影響,人們普遍具有經濟頭腦。不過,在1978年,一個10歲孩子拿著自己賺的10元錢奔波在郵票市場上,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先例,說明這個孩子的經濟頭腦早熟,這是他成功的必然性。最說明問題的是,他並不僅僅是個隻知道賺錢的孩子,在讀書方麵,他也不示弱,還上了大學,靠自己賺錢學完了大學學業。

20歲左右的盧俊雄已是百萬富豪了。23歲時他投入房地產開發,現在個人財富大約在5億元左右,而他的年齡才30歲。

盧俊雄本來也可算是第一班車上的人,他是中國當代億萬富豪中起步最早、年齡最小的人。8歲便賣報,10歲炒郵票,這一切都是在課餘時間進行的。隻是在這個時候,他的主業依然是上學,算是在機遇班車上客串,賺了一些大人們漏出來的錢。

這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雞鳴早看天。一個10歲的孩子,應該是睡懶覺、貪玩的時候,而盧俊雄卻完全脫離了兒童趣味,說明他身上的賺錢素質是天生的。這種天生不是指遺傳,而是地域影響,是珠江三角洲的一方水土培養出的一代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