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奇妙的信號(5)(2 / 3)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裏,身體語言也參與了這種競爭,當然它是無意地參加進去的。

2.從走姿看職員的內心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態,使他的朋友一眼便認出來。至少有一些特征,是因為身體的結構而有所不同,但是步法、跨步的大小和姿勢,似乎是隨著情緒而改變的。假如一個小孩很快樂,他會走得比較快,腳步也輕快,反之,他的雙肩會下垂,走起路來好像穿著鉛底的鞋一般。莎士比亞在《特爾勒斯和克爾絲達》一書中,對一隻大公雞的走路姿態有很好的描述:“一個高視闊步的運動家,它以腿筋而自豪。”一般說來,走路快且雙臂自在擺動的人,往往有堅定的目標而準備積極地加以追求;習慣於將雙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在天氣暖和時也不例外的人,喜歡批評人且頗具神秘感,通常他善於扮演“魔鬼的擁護者”的角色,因為他喜歡貶低別人。

老板完全可以從職員走路的姿態中,判斷出其人的情緒。當職員心事重重時,走起路來常會擺出沉思的姿態,比如頭部低垂,雙手緊緊交握在背後。他的腳步很慢,而且可能停下來踢一塊石頭,或在地上撿起一張紙看看,然後丟下,好像在對自己說:“不妨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件事。”

一個自滿甚至傲慢的職員,可能采取墨索裏尼式的走路姿勢,來表示他的心態。他的下巴抬起,手臂誇張地擺動,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遲緩,有意加深別人的印象。

職員沮喪時,往往拖著步子將兩手插入口袋中,很少抬頭注意到自己往何處走。看到一個人在這種心情下,走到井邊,朝裏邊一望,並非不尋常的事。

一個牧師一天早晨看到這樣的一個人,很憐憫他,便給了他兩元錢,並安慰說:“不要絕望。”第二天早晨,這牧師又碰到同一個人,而這次是那個人走過來,交給他四十元,並說:“‘不要絕望’那匹馬贏了,賭注是一賠二十。”

走路時雙手叉腰的職員,毋寧說是個短跑者,他想在最快的時間內,跑最短的距離,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他突然爆發的精力,常是在他計劃下一步決定性的行動時,看似沉寂的一段時間內所產生的。這個姿勢,就像他用V字代表勝利的符號一樣,成為他的特征。

研究者們指出:“在一般的情況下,要判斷對方思想的彈性如何,隻要讓他在街上走走,就能了解了。”因為,走路最明顯地反映人的性格。

第一,目不斜視、筆直朝目的地前進:此為個性內向的人,關心自己比周圍強烈,不注意目的地以外的事,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想法比較沒有彈性。

第二,好像遊玩似的向目的地走:此為個性外向的人,對於周圍所發生的訊息及任何事情都彈性地接受。

3.從體語上看老板的信心在公司裏,當老板坐在桌前,十指交叉置於下巴的前方,兩胳膊肘抵在桌麵上,臉微微揚起,兩眼目光平視,或視前方,或視左右,兩肩自然下垂並由此給人一種脖子上升的感覺,胸部稍向前挺著,這是有信心的表現。

談判時,當老板采取這種姿勢坐在那裏,馬上就會給對方一種“不可小視”的暗示。如果盡量少眨眼睛,或是把脖子向左稍偏一點,那效果就更好,這是真正的震懾性坐姿。

當然人是活的,不可能談判一上午,都一直是十指交叉著雙肘拄在桌子上,一定會變換成別的什麼姿勢。

有時,會變成一手握拳,並置於另一隻手的掌心裏。但更多的情況下,是變換成手掌。手掌是最不受重視卻是最有力量的非語言訊號,使用正確時,手掌的力量會使使用的人有權威,並且對別人有一種默默的控製力。

有三種主要的手掌命令姿勢:手掌向上、手掌向下以及手指指示的姿勢。現以下麵的例子來說明這三種姿勢:比如說你要求某人拿起一個盒子並把它拿到屋中另一個地方。假設你都使用一樣的語氣、相同的字眼和麵部表情,隻改變手掌的姿勢。

手掌朝上是一種順從的、無威脅性的姿勢,你可回想乞丐在街上乞討的姿勢。被要求拾起盒子的人不會感到受壓迫,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感到受威脅。

當手掌麵朝下時,你立刻就有了權威,這位被要求的人會感到他是被命令去移動盒子,而且對你有了反感,當然這得視你和他之間的關係而定。如果這人與你是同事,他很可能此時會拒絕你的要求,但若你用手掌朝上的姿勢,他又很可能接受你的要求。如果這人是你的部屬,手掌向下的姿勢就會被接受,因為你有這個權力。

所謂手指指示就是,手掌上四指握拳,伸出的一指就像一根棒子一樣,迫使聽者服從。這種手指指示的姿勢是在說話時最容易激怒人的姿勢,特別是當它配合著說話使用時,當然這也是最能體現自信心的。如果你有這種指手指的習慣,試著多練習手掌朝上和手掌朝下的姿勢,你會發覺你有一個比較放鬆的姿態,同時對別人也有正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