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奇妙的信號(5)(1 / 3)

體態在通訊中的作用在於強調各種單元(逐點動作、姿勢和表現),單元本身又是為強調談話服務的。不同的姿勢和不同的感覺狀態相關聯,如果擺出原先的姿勢則往往能重現原先的情緒,因此心理療法醫生可以通過較長時間的仔細觀察,看出他的病人身上什麼姿勢與什麼感情有關。

正如低頭表示陳述句的結束、抬頭表示問句的結束一樣,較大幅度的體態改變表示相互關係的結束,表示思維過程或較長的表意的結束。如果體態的改變到了不再正視對方的地步,則往往表示不願再交談下去,想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對象上去。我們都有體會,當孩子們在聽父母訓斥時,嘴裏在說:“是的,是的,我知道了。”同時卻把身子轉了過去,其實是在發射另一種信號:“夠了,夠了,我要走了。”

美國有一本研究身體語言的書上談到高級政治人物都認識到,人體語言對人物形象是何等重要,所以他們背熟了一係列普通適用的行事規則,以便獲得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我們稱之為“超凡魅力”的東西。

肯尼迪具有超凡的魅力,不管他說什麼,隻要做幾個姿勢,就把聽眾吸引住了。老實說,肯尼迪的身材一點也不高,但他那精心設計過的姿勢卻總是能喚起一種形象高大的印象。約翰遜為了改變自己的形象,特意進修了人體語言學,但據說成績不夠理想。尼克鬆也知道人體語言的重要性,他盡了最大努力,有的放矢地運用人體語言改善自己的形象。

人體姿態不僅能使一次談話眉目清晰,而且也是人們在一個小空間裏建立起關係的一種手段。社會學家謝夫倫教授把人在社交場合所取的全部姿態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叫封鎖——排斥型,第二類叫平行——相對型,第三類叫協調——非協調型。

(1)封鎖——排斥型在一次酒會上,一組人可以組成一個小圈子,這個圈子把所有的其他客人排斥在外。如果是三人一組坐在沙發上,坐在兩邊的分別構成“書檔”(從兩邊把一疊書夾立在桌上的擋板),即互相麵對著,把第三者擠在中間,其他人受到排斥,坐在兩邊的人所取的便是“封鎖”姿勢。為了把中間的人圍起來,兩邊的人也可以把雙腿交疊起來。

一個組的成員經常無意識地利用手臂和腿使別人不能侵入小組,假如我們觀察一下婚禮、酒會、集會或家庭宴請等社交場合中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就會發現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在用一係列獨特的方法保護他們的小組不受幹擾。在美國,如果男人們想建立起一個“柵欄”,不讓“外人”介入,他們甚至會把雙腿擱在咖啡桌上。

一個小團體在社交場合捍衛自己勢力的意圖往往是顯而易見的,哪怕他們是坐成一排,不管是坐在沙發上,還是坐在靠牆的椅子上,還是在討論問題,小組的最重要成員通常都坐在兩側。

要是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緊挨著坐在一起,而且是麵對麵,但他們相互不太熟,於是雙方都把手臂和腿交疊起來,身體稍向後仰。

(2)平行——相對型這種類型指的是兩個人麵對麵或並排(平行)坐著。如果是個三人小組,幾乎總是有兩個人並排坐著,第三者坐著或站著,但麵對著其他二位。若是4人,通常分成2組,每一組並排,二組又相對站著或坐著。

相對的姿態一般可在教師和學生、醫生和病人或者相愛者之間觀察到。取相對姿態是為了交換感情和信息,而平行姿態往往主要反映出其中一方的行為。

采取相對姿態能使人們看出雙方的行為以及對行為的反應,平行姿態能使人看出雙方具有保持中立的本領。兩個人在酒會或其他社交活動中的姿態不言而喻地告訴我們,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取平行姿態時,如果雙方的上身相對,則同樣能達到親近的效果。

(3)協調——非協調型本類型表示小組成員意見的異同,如果小組內部協調,則組員采取同樣姿態,當然,他們的姿態也可以呈現對稱。假如一個成員改變姿態,其他成員也會學他的樣。一般認為,一個小組的協調姿態說明小組成員的意見一致。如果組內有兩種不同觀點,則每一種觀點的代表者分別取同一姿態。

要是老朋友在討論問題,甚至相互間發生了爭論,盡管如此,雙方的姿態仍是一致的,這說明雖有爭論,但他們依然是朋友。一對和睦夫妻,當其中一方受到第三者的侵犯時,他們倆便取相同姿態,另一方以此表示:“我支持你,我站在你一邊。”

倘若小組內有一成員要顯示他比其他人優越,他可完全有意識地取一種不協調的姿態。在醫生和病人、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人體姿態是不協調的,這就顯示出他們之間地位的不同。某人在商業談判中有意識地取一種不尋常的姿態,這是因為他要表示他那較高的地位。

有一家出版社的總編輯在開會時總是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姿態。他身體後仰,雙手交叉舉到頭上,然後落下手臂,把交叉的雙手墊到腦後,而肘彎叉開,就像一對翅膀似的,這樣就顯得他高於其他人。

過了一會兒,這位總編輯的一個直接下屬也模仿他上司的姿態,他用這一人體語言解釋:“我和你觀點一致,我忠實於你,我和你同舟共濟。”興許他也在說:“我想成為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