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創新經營(5)(1 / 3)

要明確地瞄準戰略位置進行創新,就必須決策選定一個明確的重點。基於知識進行創新基本上隻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開發完整的關係;第二個是集中為其產品創造市場;第三個是占據戰略地位。全力抓住某項關鍵功能。盡管這三個重點無論哪一個都有極大的風險,但若不選定一個明確的重點,其風險則會大得多。

第三,必須學會並施加嚴密的管理。這樣才可以大大減少基於新知識的創新--包括高新技術創新的風險。

(8)把握創新機會,致富不是神話便利貼已成為美國辦公室的一項主要用品,此項產品為3M公司贏得了兩億美元的收入。其構想原出於3M的一位員工阿特·佛萊。阿特·佛萊是唱詩班的一員,他用來標明讚美詩所在頁數的紙條常會掉出歌本,因此他很渴望找到一種背後有黏性的紙條,這種紙條不但可長久地附著於紙上,而且撕下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由於3M公司是思高牌膠帶的大本營,因此它的實驗室很快就製出一個原始模型。但是,在此產品發展之初,幾家重要的辦公品配銷商都認為此種想法很荒謬,市場調查的反應也幾乎都是不利的。不過,在3M的主管及秘書真正使用過這種小便條後,卻對它著迷了。這個產品至此才有重要的突破;3M公司以董事長秘書的名義寄發了樣本給《財富雜誌》500家大公司最高主管的秘書們,這種膠條的好處一下子就被發現了,自然,它成了流行的東西。

這種成功聽起來似乎很偶然,但是事實上大部分的產品最初都是由一些似乎很古怪的點子發展起來的。而正是這些不可預測的似乎很”混亂“的創新成就了一代新興的企業。

這些也許反映了創新的一個共同特征,即其不可測性及新穎性,而正是創新的這種特性,才使一大批默默無聞的人(公司)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創新,可使新的神話不斷誕生!創新,不但會成就新的行業,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往往也會使小公司迅速壯大,走向成熟。要保持優勢,隻有運用知識資本不斷創新。

2.工藝創新的致富機會

(1)工藝創新的概念和方式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工藝創新是一種關於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即把一種新的生產工藝引入生產過程。工藝創新包括兩種含義,它既可以指創造一種新產品的生產工藝,也可以指以新的生產工藝生產市場上已有的產品。對創業家來說,這兩個方麵都可能意味著創業機會。

第一種含義與產品創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新產品的生產工藝往往是與新產品本身相伴而生並隨著新產品的完善而逐步完善的。真空吸塵器的誕生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吸塵器是詹姆士·默裏·斯潘格勒,一位年老的勤雜工發明的。斯潘格勒在一家百貨商店當勤雜工時,老板給他用的打掃地毯的機器既笨重,又打掃不幹淨,還揚起灰塵,加重了他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使他不得不辭去工作。在生活的逼迫下,他設計了一種既無塵又輕便的”吸塵器“,並於1908年6月申請了”電吸塵掃帚“專利,同時嚐試著生產、出賣。最初,這新玩意很簡陋,一個裝肥皂的木箱,用布封住它所有的縫隙,箱子下麵裝上輪子,然後在箱子的一頭裝上一個滾筒刷子和電風扇小馬達,另一頭是掃帚把和枕套,小馬達帶動滾筒刷子轉動,枕套則當做裝灰塵和垃圾的袋子。

在斯潘格勒售出的第一批”掃帚“的顧客中,有他的表姐夫威·胡佛--一個有錢的馬鞍製作商人。胡佛當時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因為他已預見到汽車製造業的不斷發展會給交通工具帶來革命,會使自己的馬鞍馬具製作業失去前途。盡管斯潘格勒的發明既簡陋又粗糙,但胡佛看出了它的巨大商業價值。他正確地預見到,隨著這種清掃器的改進,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家用電器,這種吸塵掃帚的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

於是,胡佛買下了製造吸塵掃帚的專利,並雇了三個人在馬鞍車間的一角,每天生產五六個吸塵掃帚。胡佛一方麵向家庭主婦推銷他的新產品,另一方麵又根據顧客要求不斷改進他的產品和生產工藝,產品從最初的”電吸塵掃帚“發展到”手扶電動機真空吸塵器“,生產工藝也日益向機械化邁進。人類終於從”掃帚時代“進入到使用吸塵器時代。

改進老工藝或創造新工藝,可以使企業以更高的效率生產老產品或者生產出更高質量的老產品,這是工藝創新的第二種含義。汽車流水線的誕生就是新工藝生產老產品的例子。

福特設計出大眾化的”T型“車後,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為了滿足社會需求,福特吸收了弗雷德裏克·W·泰勒幾年前在美國鋼鐵業上提出的流水線生產理論,從而創造了新的汽車生產方式。這種新的生產方式,通過充分發揮分工和專業化優勢,將製造各種部件的每一個機械操作工序劃分清楚,然後根據工序順序將設備依次排列,使它們成為一條平行的、連續不斷的生產線來生產汽車。汽車生產線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汽車的生產效率。由此可見,汽車生產線沒有改進”T型“車本身,而”T型“車的生產方式卻有了工藝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