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三道之信(2 / 3)

一匹千裏馬,若要阻止其成功,便在他遇見伯樂之前,將之毀掉。一塊上好的璞玉,若要讓其不能名揚傳世,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塊玉碎掉,或者永不見日。

他本身的才華讓人忌憚。如今,他的妻族是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即便在隋朝末年遭受重創。但人家還是名門之,而名門世家聯盟名不虛傳。那些手段資源都不是新貴可比擬的。

而且,眾人都清楚,李恪是他們的第一人選。

若是李恪有心,肯與他們合作,陛下又不反對的話。

這未來的繼承人——

秦王府新貴們略略一想,就覺得驚恐。來日若是李恪繼承大統,那麼,他們這幫人便不會再是君王的核心。相反,還會因種種事情覆滅。

“他們這是人之心。”江承紫聽到這裏,不由得撇撇嘴。

“世人,皆如此。他們跟隨我父親征戰,不過是選擇更合適的利益,並不是多高尚的為國為民,或者家國下。他們,不過鴟梟之輩,以為我會動他手中的腐鼠。”李恪輕笑,輕飄飄就將那些曆史上濃墨重彩的唐初成功人士品評了一番。

江承紫默然,隻覺得曆史呈現出來的樣子永遠是不深刻的。若非親自生活在這個年代,哪裏會知曉那些人的本來麵目。

“我對這下,從未有興趣。若有,那邊是想要這下,護住你。”他很認真地。

江承紫垂了眸,低聲:“我不要你那麼辛苦,我也不要後宮一堆女人。”

他輕笑,江承紫去繼續先前的話題,問:“他們從去年,皇上讓你與楊氏聯姻開始,就開始搜集證據,想要將你打倒吧?即便是他們要不了你的命,也想讓陛下對你徹底失望,或者讓你永遠不能翻身。對不?”

在她熟知的曆史裏,李恪直到死,都非常低調,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恭順恪守。曆史上記載的幾件事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比如行獵傷人、賭博等。

但眼前這樣的男子決計不會行獵傷人、抑或聚眾賭博。那些不光彩的事,定然是有人吹毛求疵抓住的把柄。想著滴水穿石,縱然是事,聚集多了,原本就猶豫不定的陛下就會對李恪越來越失望。

但這些都不是足以可以讓他覆滅的事。尤其李承乾謀反被流放,魏王泰也被拉下馬之後,李恪再度成為最佳太子人選。

那些人害怕極了,各種進言都有。再加上他對皇位本就不上心,皇位最終在九皇子李治手中。但那些人還是忌憚,李治畢竟身子不好,性格軟弱了些。

正因為這樣,那些人才會任由房遺愛和高陽將李恪拉下水,扣上一個讓他不得不死的罪名。

“從我父親成為帝王那一刻,這些東西就不可避免。”他緩緩地。

“那這一次的彈劾,他們,到底會做到什麼程度?你真的私下與駐守將軍來往了?”江承紫心翼翼地問。

李恪輕笑,:“他們用心良苦呢。難道你忘記我去益州都督長史是誰了?”

“高士廉,長孫無忌的舅舅。”江承紫記得很清楚。那會兒,他非常提防高士廉,她總認為高士廉與長孫一族並不會像傳中那樣有仇。相反,從長孫無忌在外辦事化名姓高之後,江承紫就覺得長孫無忌對於母族還是頗為照顧。

“那會兒你徑直就他可能是長孫無忌的人,得提防。我便讓人暗地裏監視著。而且把所有的公務都丟給他去處理。”李恪笑了笑。

“結果呢?這次彈劾跟他有關?”江承紫問得非常急切。要是知曉這人包藏禍心,她當初就該找個名目,製造個意外,將這老東西滅了。

“沒有。”李恪回答。

“沒有?”江承紫疑惑,既然與這高士廉無關,李恪為何提到高士廉。

“是。相反,他提醒我,長孫無忌在搜集證據,想要彈劾我。”李恪。

“你對於這個消息的獲得,是從高士廉這裏得到的?”江承紫蹙了眉,隱約覺得這是一張很大的網,環環相扣。

“哪能。我蜀王府的人可不是吃素的。”李恪笑了。

“這個時候,你還笑得出來。”江承紫撇撇嘴,一臉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