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劉備占領了荊州,又奪取了巴蜀,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麵。當時關羽留守荊州,時時有吞並東吳的野心,他自恃自己武藝高強、兵強馬壯,連連向北邊的曹操發動進攻。這完全破壞了劉備當年東聯東吳、北拒曹操的戰略。
孫權為了奪取荊州,派使者去向關羽提出要結親,娶關羽的女兒為兒媳,卻被關羽一口回絕。他認為自己兵多將勇,可以抵抗孫權,北伐曹操。很快,他便帶兵攻打曹操的樊城。但又怕東吳乘虛而入,奪他的荊州,所以留下重兵把守各個要塞,並在30裏或50裏的高地之上置烽火台,直到他的前線營地,以此便於聯絡。
呂蒙見關羽防守嚴密,為了麻痹關羽,解除他的後顧之憂,便上書孫權說:“關羽兵伐樊城,留下重兵把守要塞,是害怕我奪他的後方地盤。我想以生病為由,分一部分士兵回建業。關羽隻害怕我,聽說我走了,一定會撤出防守的兵力,全力增援作戰部隊。這樣我們就可以乘他們毫無準備時突然進襲,那麼南郡就可以攻下,關羽也就能捉住。”
孫權便讓他回來治病,派陸遜去接替呂蒙職務,陸遜上任之後,立即寫信給關羽,一方麵吹捧關羽,另一方麵表白自己的年輕無能,借以麻痹關羽,讓他更加驕傲。關羽並不把陸遜放在眼裏,也完全相信呂蒙是回去治病了,因而把兵力都調去增援樊城了。頓時,關羽的後方兵力空虛。陸遜馬上把情況及時報告了孫權,孫權便派呂蒙馬上出兵。
由於關羽有烽火台相互聯絡,呂蒙認為出兵必須十分隱秘,不能讓關羽得到消息,以防關羽軍隊回撤,自己無功而返。他想了一個方法,把自己的精兵全部安排在大船中扮作商人的樣子,讓士兵穿著白衣,扮成老百姓搖櫓,日夜不停地趕到了目的地。
關羽仍然毫不知情,還在樊城酣戰。這時,呂蒙的白衣戰士已突然來到了關羽的要塞,在他們還來不及抵抗的時候就占領了關羽設置的烽火台,駐軍和探子也全部給抓起來了。呂蒙的大軍又直奔南郡,當時守公安的將領傅士仁和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全部投降了。
關羽得到消息,連忙回撤荊州,半路上不少士兵都紛紛逃了回去。回來後與呂蒙交戰幾次,都未能取勝。他深感自己孤立無援,已到了絕境,就向麥城逃跑。在西奔漳鄉時,士兵都拋棄了關羽,不再跟他而投降了孫權。關羽隻有十餘騎親兵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截斷了關羽的去路,關羽父子都被抓住,最後被殺。
在這個故事中,關羽之所以會敗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狂妄自大,自以為是。陸遜接替呂蒙後,給他猛灌“迷魂湯”,他竟然還真聽進去了,覺得陸遜年輕膽小,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他竟放心大膽地撤走他布置在各關卡的重兵。這是他的最大錯誤,否則荊州也不會被呂蒙那麼輕易地拿下。
古語說:“水因柔而能穿石,蛇因屈伸有度而得以前進。”曾國藩曾說:“做人的道理,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會萎靡,太剛就易折斷。”可見,男人處世做到亦剛亦柔、剛柔並濟,方是男人做人之道。
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男人,他們雖然不是趾高氣揚,但你從他們的眼神裏能明顯地感受到一股傲氣,驕傲的讓人感到壓抑。他們行事以自我為中心,對於庸俗之徒立刻報以不屑一顧的眼光。一個自負的人往往會被自己的自負蒙住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麵目,則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愚蠢可以不伴隨驕傲,但驕傲不能不伴隨愚蠢。一意孤行的人,無論是否合乎邏輯,在堅持錯誤的計劃或目標上固執己見,不反思,不悔改,正是這些男人招致失敗的原因之一。
在許多問題上,如果我們隻強調事情的某一個方麵,就會在另一方麵出現負麵效應,這在曆史上教訓是很多的。所以當我們麵對問題時,思慮程度要適當,處置方法也要適中,千萬不要走向某一個極端。隻有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4.男人沒城府,可愛但不能成器
能成大事者,都善於為人處事不露聲色,深藏城府。生活中,一個男人若能不張揚,卻在細微之處表現出內心美好的情感,則會給人一種善而美、溫而雅的感覺,讓人情不自禁被吸引過去。
在現實社會中,人情世故,複雜多變,物欲橫流,一個男人能做到含蓄中正,實屬不易。但是,一個積極進取之人,時刻要懂得做人謙虛,不居功自傲。
喜怒形於色之人都是很膚淺的,一點內涵沒有,這種人隻會讓自己四處碰壁。處世守持中庸之道的男人能夠做到淡然坦然,沉著穩重,凡事冷靜觀察,自信達觀,從而散發出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三國時期,有一年魏國工匠為丞相曹操建造相府大門。當門框做好後,正準備做門頂的椽子,恰好這時曹操走出來觀看,看完後在門框上寫了一個“活”字,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