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你趕緊下去吧。”獅王朝小猴子一揮手,轉身對眾大臣說:“你們剛才都聽到了吧,現在蔬菜大棚著火了,火勢還不小。這次火災原因肯定又是由於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和上次火災的原因一樣。大家還記得嗎,上次糧倉的失火,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慘重啊!因此,我現在決定,今天的會議主題臨時改為‘分析這次火災發生的原因’,大家都必須發言,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現在,首先請消防大隊長大象發言……”
當眾大臣紛紛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爭得麵紅耳赤,而獅王也不知道到底誰的意見最正確時,大火早已燒光了所有的蔬菜大棚。
大火熄滅後,小猴在灰燼中找到了燒焦的山羊、小白兔等動物的屍體。
在危機逼近的時候,獅王並沒有意識到危機的真正所在,從而造成了山羊、小白兔等臣民的死亡。
雖然這是一則寓言故事,但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卻足以給人以警示:即事前預防比事後分析更重要。對一些容易發生事故的隱患應有針對性地提前做好預防和準備,切忌做表麵文章,而事故一旦發生,真正要做的是要采取實際行動。
在每天的工作中,一些突然發生的事情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做好事前預防和準備工作,遠比事故發生再去分析原因要重要得多。
負責任的人是成熟的人
接受責任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會贏得尊重。
社會學家們認為:負責任、盡義務是成熟的標誌。家長和學校都共同教育孩子成為負責任的人,就是在幫助他們走向成熟。
責任是積極、主動之源,是一種道德認識和態度。用先哲們的話來說是社會對生活於該社會中的個人的一種規定,一種使命;而對個人來說則是一種無可推托、必須完成的任務。詹姆斯·麥迪也給責任做了明確的界定:責任必須限定在承擔責任者的能力範圍之內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須與這種能力的有效運用程度相關。由此可見:一個不成熟的人還不能完全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責任有大有小,並且無所不在,它滲透到人的社會生活所有方麵。因為世上的事都是由某些人去做的,這些人有能力、有智慧去完成它。我們必須承擔或與他人共同承擔的責任,隨著社會結構和政治體製而改變,但有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就是一個人越成熟,他所擔負的責任就越重。
在工作中出了差錯,把責任推給同事,這是不成熟的表現;與伴侶爭吵,你負氣離家出走,這也是不成熟的做法。
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多問自己幾個“我做得如何”,這就是責任,也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的具體表現。
一個替人給院子裏的草坪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瑪麗亞太太說:“請問您需不需要割草工?”
瑪麗亞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
瑪麗亞太大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讓草與走道的四周平齊。”
瑪麗亞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瑪麗亞太太那裏割草嗎?為什麼還要打這種電話?”
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就是他成熟的標誌。
然而在工作中,幾乎每個人做錯了事,都會尋找借口推脫,或是在接到任務時,尋找無數個理由來證明“那件工作不適合我幹”,總是態度消極、牢騷滿腹,這樣的人,無疑也是不成熟的人。如果你總是無法承擔責任,你認為你在別人眼裏的價值是增加還是減少呢?一個人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除了能增加談資、博取同情以外,根本幫不上任何忙。
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過,“自由意味著責任,所以大多數人害怕自由。”的確是這樣。與其害怕負責,人們更應該勇敢地去尋找它,因為隻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能真正生活得充實。
責任不是我們應該逃避的東西,如果我們想充分享受生活的偉大回報,就擁抱責任吧!並且對自己說:“從今天開始,我要對自己的一切、對未來負起全部的責任。”
把工作做得比預期的還要好
一個人如果在某一天內沉靜地抱著偉大的目標工作著,這一天就是為紀念他而設的。
歐裏庇得斯曾說:“對那些思想高尚的人來說,不論什麼工作都是高尚的。”的確,熱愛工作的人不會挑剔自己的工作,即使那件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即使是最普通、最卑微的工作,他也會主動盡職盡責地完成。
勞拉和麥當娜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她倆同時受聘於一家五星級大酒店。沒想到上班的第一天,主管便通知她倆,勞拉被分配到前台負責接待服務工作,而麥當娜則被分配到洗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