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3)(2 / 3)

一路上,兩位年輕人與白發老者相處得很融洽。一日,白發老者見快到花果山了,心想對他們的考驗也該開始了。於是便停下腳步說:“親愛的孩子們,從這裏到花果山還有三天的路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位年輕人心裏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位年輕人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年輕人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年輕人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嗎!你先講啊!”“為什麼我先講?”

兩人互相推讓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義,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年輕人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胳膊——斷掉!”

很快地,這位年輕人的一隻胳膊馬上斷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兩隻胳膊也立刻都斷掉了!

古人雲:“身外物,不思戀。”但在生活中,有些人的欲望還是太多,以至於在物質上永不滿足,而形成了一種精神上的貧窮。

經常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我們應該自覺地接受那些積極健康的暗示,讓激勵心靈的暗示,變成潛移默化的力量,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暗示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溝通的“媒介”,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會受到暗示的巨大影響。良好的暗示能把人帶進“天堂”,消極的暗示能把人帶進“地獄”。

一天,一位老者來到廣濟堂大藥房買一種需要醫生處方才能出售的藥,老者沒有醫生的處方,藥房當然不能賣給他。但老者賴著不走,老板無奈,隻好給了老者幾粒沒有藥性的糖衣片,並一再告訴老者這就是他要買的藥,並且對這藥的功效還讚不絕口。

過了幾天,老者又到藥房來找老板。老板嚇了一跳,以為闖了大禍,戰戰兢兢地走出櫃台。誰知老者拿出一麵錦旗,感謝老板的“藥”治好了他的頑症,還說了一大堆感激的話。

糖衣片怎麼能治頑症?這是心理的因素起了作用。而這心理因素,就是“暗示”的力量。因為老者早已相信這種藥能治好他的病,再加上老板對藥效的肯定,糖衣片就自然變成了靈丹妙藥。

據說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在超市發現一位賣副食的小姐雖然長得十分漂亮,可是對顧客老是擺著一副冷冰冰的麵孔。這位很有心計的心理醫生決定悄悄幫助她克服對人愛理不理的毛病。

於是他按照她胸卡上的姓名,寫了一封措詞熱情的感謝信寄給她。

信中寫道:“我是一位退休的醫務工作者,每次來到超市,看到你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的病減輕了不少。願你的微笑長存,為每一位顧客帶來快樂。”這位小姐自從接到這封信後,受暗示的誘導,服務態度大變樣,克服了對顧客愛理不理的毛病,見人不笑不開口。年終,心理醫生到超市來調查,發現這位小姐的照片貼在了超市的“光榮榜”上。

當麵指責別人,或者不分場合地批評人,這隻會造成對方的頑強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收到最佳的效果,這就是積極健康的暗示,把人帶入“天堂”的明證。

某些心理學家認為:暗示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溝通的“媒介”,這話很有道理。人的思想行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識地選擇和控製,往往是通過經常持久的暗示而產生意識。暗示能使人的意識裏麵最具力量的意念轉入潛意識,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會受到暗示的巨大影響,其中有好的暗示,也有不好的暗示。有的人接受了積極健康的暗示,走向成功,走向健康,走向快樂;有的人接受了錯誤的有害的暗示,卻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成功,失去了快樂。應該提醒的是,絕大部分人過去並不明白或未意識到這一切是暗示在背後悄悄地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