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失意時不妨換個角度看世界(4)(1 / 2)

魯克貪婪享受著咖啡的香濃,刹那間露出了笑容。她怯聲問道:“爸爸,這意味著什麼?”

父親告訴魯克:“蘿卜、雞蛋、咖啡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可態度卻截然不同:胡蘿卜尚未入鍋之前生硬、結實,不向逆境低頭,而進入開水後就變軟了,向逆境妥協了;再看看雞蛋,沒下鍋之前易破碎,而經開水一煮,內髒變硬了,也隨之堅強起來了;咖啡豆就更獨特了,進入沸水後,不但沒有失去自己的本色,反而改變了水。”父親然後對魯克說,生活也一樣,你完全可以屈服於環境,也可以改變環境,關鍵取決於你對困難所持的態度。

失意對人的心理衝擊是呈直線上下的,感到最痛苦最難堪的日子是極短的,隻要走過去了,便又走到了新的人生景點,再回首失意就變得無所謂了。失意隻是人生的一道風景線,它往往是在得意美景的一側出現。認識失意,開化冷卻的心靈,讓自己在失意時不失態,更不可失去信念與信心。

換個想法就能換來一切

陷入困境中時,隻要改變想法,跟隨而來的就是那些早已存在於世的無窮奇跡!

據世界科學協會對500例重大科學貢獻的調查證明,許多科學奇跡早就存在於世。艱難的是,我們固有的看法必須打破,我們的目光是否能跟隨我們的想法轉移。

一個美國女醫生在非洲從事援外工作,她的丈夫喬治準備去看她。女醫生在信中告訴丈夫,這裏非常寂寞,大多數援助人員都忍受不了這裏的生活,他們紛紛提前回國了。

在信中,女醫生還告訴丈夫喬治,這裏除了一些當地土著人,就是荒蕪的土地,除此再沒有什麼可看的。沒有交流,沒有娛樂,該有的這裏都沒有。讓喬治做好充分的準備。喬治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當地的生活環境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他和愛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裏,又不會當地土著語言,離開翻譯,寸步難行。而翻譯也隻是在有病人時才陪著病人出現。沒有病人的時候,也就沒有翻譯。

這裏無人對話,沒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光禿禿的土地。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路燈,隻有滿天的星星和討厭的蚊子。

喬治這時才相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離開了這裏。原來誰也受不了這種可怕的孤寂。好在喬治還是有準備的,他帶了許多閑書供自己消磨時間。

這天,喬治從書中翻到一段,關於“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的精辟論調。

喬治放下書本,望著裸露的非洲大地想,這種論調真是可笑,難道這種理論在這裏也能適用嗎?在這裏,人能發財或是經商嗎?喬治搖頭,結論是否定的。

當然,喬治特別希望這種論調能夠成為普天下的真理,真能如此,他也能換換自己的生活。

“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喬治雖然否認它,但還是極力試圖這麼去做,因為除此之外,他無事可做。“讓自己換個想法”,他這樣努力著。

誰想,接下來,他開始了一連串驚人的發現。在他試圖改變想法的同時,他的視角開始變化,移向自己從不注意的世界。他真的有了新的發現。首先他發現了土著人的手工藝品。他想,這能不能運往外界販賣?他還發現這裏的泥土非常特別,能不能用來做陶器?

他離開小屋,想去發現更多,結果就有更多。他發現這裏有一種草藥,治療外傷非常神奇,抹上之後,傷口就會慢慢愈合。那麼多抹一些,加強濃度會怎樣?

喬治為這些發現興奮不已。從此,他不但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沒有變,荒蕪的土地沒有變,土著人沒有變,星星更沒有變,變化的隻是喬治。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隨之有了不同。

在後來的幾年裏,喬治成了美國商界大富翁。他打開了非洲市場,為非洲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許多新奇的玩意被他發現,喬治如同我們許多人一樣,他的改變不在別人和外界,而在自己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巨變。

“換個想法”,直到現在,科學家們每天所做的種種探索,90%仍然如此。要打破的,最難打破的,就是換個想法。我們的想法能否改變?隻要改變,跟隨而來的就是那些早已存在於世的無窮奇跡!

在苦難中享受活著的意義

隻要活著,就是幸福。因為活著,才能感知,才能體會,才能悲喜交加擁於一身。

我們應該相信,苦難從來都是存在的,即使像西西弗斯那樣永遠要從頭推起一塊巨石上山,我們也要堅持,因為我們活著,活著,就不需考慮結局,因為結局已既定,而我們要做的,需做的,是用心感受著生命的每一個片段,並在酸甜苦辣中享受活著的意義。

有一個阿拉伯的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虧光了所有的錢,並且欠下了債。他賣掉房子、汽車,還清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