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往往與幽默並提,這是因為它們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很像是兩個兄弟,有著鮮明的共性:大出意料的奇巧。奇則出人意料,巧在入情入理。所謂出人意料,是主觀預想和客觀現實之間有矛盾,可這對矛盾的發生又合乎情理,其中有協調之處,不是無緣無故的孤立現象。稍微有點曆史知識的人,誰不知道曆史名人的名字後麵那個括號中的阿拉伯數字是他的生卒年代?但有那麼一位剛啟蒙的少年不甚了然,去問他的父親。這位父親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就不會有幽默了,他偏偏不,而是不懂裝懂地答道:“是電話號碼”。少年的父親這麼一答,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異乎尋常了,就不免使人笑出眼淚來。這中間有幽默,也有諷刺。因此,幽默中常帶諷刺,諷刺中也大多帶些幽默。至於那些醜惡的東西,如能奇巧地撕給人看,那效果會更加強烈。
諷刺與幽默的相同之處,我們還可以從它們借助的表現手法上看出來。首先,它們都離不開誇張,而且這種誇張多是大幅度的。同時,它們的內容是真實的,“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非寫實決不能為所謂‘諷刺’;非寫實的諷刺,即使能有這樣的東西,也許不過是造謠和誣蔑而已”。(魯迅語)沒有真實,諷刺與幽默也就失去了賴以紮根的土壤。其次,諷刺與幽默往往都帶有曲折含蓄的特色。諷刺與幽默要達到奇巧的效果,平鋪直敘是不行的,那樣一眼見底,不可能讓人在回味深思中得到樂趣,必須講究曲折含蓄。
然而,諷刺與幽默之間又有明顯的區別。所謂諷刺,就是對社會生活和個別人身上的社會弊病和不良現象加以尖銳嘲笑和憤怒的譴責。幽默則不然,它無刺傷人的意思,不超出對生活現象的部分缺點的批評範圍,是一種含笑的啟示。這是幽默與諷刺的第一個不同點。另一個不同在於諷刺總是對著別人的,幾乎沒有一種諷刺是對自己的,而幽默不是這樣。幽默與諷刺的第三個,也是尤為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內容。我們平常的幽默,是沒帶諷刺性的,即使帶,也隻是略有一點意味。而諷刺雖未必一定都逗得人發笑,但總含著一定的幽默感,甚至是非常幽默的。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諷刺看作是以幽默手法進行貶斥的藝術技巧。幽默是不能和諷刺等同的。幽默一傾於諷刺,“於是雖幽默也就不免改變樣子,非傾於對社會的諷刺,卻附人傳統的‘說笑話’和‘討便宜’”(魯迅語),便失去了幽默的本質。
值得指出的是,在論及諷刺與幽默的不同時,資產階級學者有個觀點,他們認為諷刺使矛盾更加尖銳化,使醜的更醜,而幽默則不然,幽默調和個性矛盾,調和了美與醜,這種論述是不正確的,違背了幽默來源於生活,真實地再現生活的原則。
2.譏諷
諷刺用來揭露危及社會的有害弊端,它分不同的諷刺對象,可能是強烈的,也可能是溫和的,並且可以含有幽默。譏諷則不同,它以憤怒的、刻薄的嘲笑形式,以不容模棱兩可解釋的直接的、有力的嘲諷形式表現出來,要求不僅表示厭惡,而且要徹底加以譴責,與之作鬥爭,譏諷雖也屬諷刺類,但它是“重量級”的,是怒罵,是憤怒的揭露,常致譏諷對象於死地,一般用於對敵人。我們有些人認為這中間也含有幽默,其實不然。它雖然也講究語言的生動、形象,也運用反語、雙關、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但字裏行間充滿著仇恨、蔑視,不給譏諷者以逃遁的機會。幽默則大相徑庭了,它雖然也有揭露,也有反對,但這或是建築在巧妙地揭露和解決客觀事物的矛盾上,或是建築在對方人物和自身性格中某些有趣的矛盾上,而且這一些都是在“笑”聲中進行的。讓你在笑中充實思想,這種笑也飽和著熱情、啟迪,幫助他人和自己同舊的事物、落後陳腐的觀念作鬥爭、決裂,於笑聲中向不良的東西揖別,而且會使你感到特別輕鬆、愉快。如別林斯基說這種笑“在辨別真偽時,常常是一個偉大的裁判員”。看幽默的三言兩語,不就打開了某種人的心靈之扉嗎?還是別林斯基說得好:“準確的和使人畏懼的幽默,對一切卑微的可笑的東西說來都是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