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口語表達技巧(6)(2 / 3)

降用,就是我們在口語表達時出於某種需要,故意把一些分量“重”的詞語降做一般詞語來用。這種技法有助於突出事物的特點,能使語言產生詼諧幽默效果。毛澤東說過這樣一段話:

拿洗臉作比方,我們每天都要洗臉,許多人不隻洗一次,洗完之後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你們看,這是何等地有責任心呀!我們寫文章做演說隻要像洗臉這樣負責,就差不多了。

把“調查研究”這樣重要嚴肅的事情降用在“洗臉”要“照鏡子”這樣司空見慣的小事上來,通俗、親切,使語言變得幽默風趣,且使人受到啟迪,運用“降用”應對所談內容十分熟悉,全麵把握而又要富於想像和聯想,在對所談還未徹底弄通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輕易“降用”。

幽默技巧

語言是否幽默,幽默性強不強,幽默的效果成功與否,關鍵要看它有沒有造成一種包含複雜情感,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意境。創造這種意境的最重要因素是以有限的語言,反映出遠遠超出語言本身的框架和外延的無限深意。

一、構造語言的幽默意境的技巧

構造語言的幽默意境的技巧有很多種,以下擇其主要的四種技巧介紹:

1.利用荒謬對比造成幽默意境

幽默是通過美對醜的強烈對照來表達美對醜的優勢的。因此,幽默意境的構成、幽默情趣的產生,都依賴於一種最基本的手法——對比。

對比是將兩種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突出兩者之間的差異。例如:

魯迅在論《他媽的》一文中談到“他媽的”這句口頭禪在中國處處可聞時,感歎說,牡丹既然是中國的“國花”,那麼“他媽的”就可算是中國的“國罵”了。魯迅把雍容華貴的花王和不堪入耳的穢語硬扯在一起進行對比,並進而以約定俗成的“國花”,仿擬而造出極不諧調的“國罵”,十分巧妙,逗人捧腹。又如美國幽默《榨取者》:

有位赫赫有名的大力士把一隻檸檬當眾榨幹,然後說:“誰若能再榨出一滴汁,我就送他一百鎊。”三四個彪形大漢相繼上台,結果都失敗下來。最後,一個矮子走上前來,一下子就榨出滿滿一碟子汁。大力士情不自禁地驚叫起來:“你是幹什麼的?”此人自豪地回答:“收稅的。”

在這裏,說話者把榨檸檬和收稅員毫不相幹的事情,結合在一起,構成常人所難以預測甚至難以接受的對比,鑄造出一柄嘲弄金元帝國稅務官員的幽默利劍。

2.利用設置懸念造成幽默意境

懸念可以喚起聽者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通過某些情節的敘述、描寫和交待,使聽者對描述對象產生好奇,以至打破原有的平衡狀態,造成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設置懸念通常采用巧設疑難,假述表象,聲東擊西的手段,目的在於提出疑問,布下迷陣,造成假象。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在好萊塢為他舉行的八十大壽祝酒會上,從容對前來祝壽的人說:

“我到80歲才發現,生命的特效藥不是別的,就是恐怖。根據這個道理,對我來說,最好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個包裝精美的恐怖。當我接到為我祝壽的請帖時,我立刻明白了:在這張普通的請帖上,有著我今後能得以再活許多年所需要的這麼可怕嗎?”……“好萊塢的祝壽是‘欺騙’。所以,當我按照這個規律收到請帖時,我不能相信它,我想:這不是祝壽,而是在告別。因為美國西部明星約翰·韋恩、美國著名歌唱家、電影演員平·克芬斯貝等人都是在好萊塢祝壽酒會後不久故去。”

真不愧是懸念大師,他把祝壽說成“恐怖”,打破了前來祝壽者原來平衡狀態,給他們造成現實生活中難得遇到的緊張心理狀態,從而緊緊抓住賓客的心。一旦明白是怎麼回事,自然忍不住釋然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