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王黼,論相貌可謂一表人材,長得“美風姿,麵如傅粉”。但為了爬上高位,他不斷地尋找雄厚的政治靠山。當時居相位的張商英已不為徽宗欣賞,宋徽宗又召見已罷相的蔡京於錢塘。善於觀察政治風向的王黼看到蔡京大有再度為相的可能,便開始了新的投機。他先是為蔡京歌功頌德,後又“擊商英”,“劾商英去位”。王黼的這次投機大獲成功,蔡京複相後,為了感謝他的助己之德,連連將他提拔,由校書郎驟升到禦史中丞的官位,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為了博得皇帝的歡心,王黼在宋徽宗麵前更是媚態百出,不成體統,全然不顧自己的大臣身份。侍宴時,王黼為了給徽宗助興,常常“短衫窄胯,塗抹青紅,雜倡優侏儒,多道市井淫蝶謔浪語”,“親為俳優鄙賤之役,以獻笑取悅”。有時在玩耍集市的遊戲時,由王黼扮演市令,徽宗則故意責罰“市令”,用鞭子抽打王黼取樂。王黼則連連哀求徽宗:“求求堯舜賢君,您就饒了我這一回吧!”君臣玩得十分盡興,旁觀者則啼笑皆非。
浪蕩皇帝宋徽宗還喜歡微服出遊以消愁解悶,有時甚至尋花問柳。王黼作為副相大臣,不但不予勸止,反而大加慫恿,還經常隨侍,君臣共作逍遙遊。一次微行時,路遇一堵牆頭擋道,王黼便立即送上肩膀,徽宗踩著他的肩頭,準備翻越過牆,可是還嫌王黼肩頭矮了一點,於是徽宗對王黼喊道:“聳上來,司馬光!”王黼則戲答:“伸下來,神宗皇帝!”
與王某的不要臉相對應,屠岸賈為了在玩樂上捧出花樣讓“老板”高興,甚至連良心都不要了。屠岸賈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出生於奴隸主貴族家庭。靈公時任大夫,景公時任刑獄的司寇。作為國家重臣的屠岸賈,不僅不去勸諫國君勵精圖治,反而極盡阿諛逢迎之能,為君主出謀劃策,想方設法謔戲縱樂,從而使國政荒廢,民力空耗,內憂外患空前嚴重。
晉靈公一生荒淫無度,晚年尤甚,他用強行從民間征來的苛捐雜稅,大興土木,廣修宮殿庭園。有一次,他命屠岸賈在晉都城內建一座花園。屠岸賈受命後找到各地的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晝夜施工,很快建造了這座花園。園中築有三層高台,中間建起一座“綠霄樓”,憑欄四望,市井均在眼前。園中又遍植奇花異草,因桃花最盛,每到開花之季如錦似繡,故此園名為“桃園”。
竣工之後,靈公讚不絕口,心中就更加寵愛屠岸賈了。此後,靈公一日幾次登樓觀戲,或觀覽,或飲酒,有時還張弓彈鳥,與屠岸賈賭賽取樂。一天屠岸賈召來藝人在台下獻藝,園外聚集了很多看熱鬧的百姓。靈公一時興起,對屠岸賈說:“彈鳥不如彈人,咱倆比試一下,看誰打得準。擊中眼者為勝,中肩為平,要是打不中的話,用大鬥罰酒,你看怎麼樣?”屠岸賈欣喜應允。於是,兩人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高喊:“看彈!”一個個彈丸如流星般飛向人群,有人被彈去半個耳朵,有人被擊瞎眼睛,頓時人群大亂,哭喊著擁擠著爭相逃命。靈公大怒,命左右會放彈的侍從全都操弓放彈,一時間,彈如雨點般向人群飛去,百姓傷殘無數,慘不忍睹。靈公見狀,狂笑不止,連弓掉到地上都不知道。他邊笑邊對屠岸賈說:“我登台數次了,數今天玩的最痛快。”
在屠岸賈的慫恿之下,晉靈公驕奢日甚。為了進一步取悅晉靈公,屠岸賈親自率人到全國各地挑選良家美女,隻要中意即搶奪回京,送入桃花園供靈公淫樂。此後靈公對屠岸賈更加寵愛了。
晉靈公與屠岸賈狼狽為奸,朝野上下怨聲載道。許多正直的官吏對此曾多次直言進諫,勸晉靈公收斂其種種不道之舉,以仁治國,以德安民。對此,晉靈公是本性難移。而屠岸賈不僅不阻勸,還千方百計慫恿晉靈公迫害、殺害進諫的忠良之士。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在昏君的保護之下,大售其奸,使其受寵的地位得以鞏固,在政治上、經濟上得到其他人都難以得到的利益。
晉靈公、宋徽宗恐怕死到臨頭還把屠岸賈、王黼之流當成知己,這一方麵在於捧人者等用淫欲玩樂之類的下三濫功夫投其所好,另一方麵也在於被捧者隻知享樂而不存一點防範之心,落得個國破身死的結局,又怪得了誰呢?
4.防人行騙首先在於防其吹捧的心理攻勢
沒有人喜歡被蒙蔽、被欺騙,一個人一旦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大多咬牙切齒、痛心疾首,因為被騙的滋味確實不好受。惟其如此,人們對欺騙的防範用不著提醒已成為一種自主意識,尤其是生意往來和出門在外,人們對陌生人持有極高的戒心,人們不願意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好心提供幫助的人,這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最大悲哀。但即使這樣,一幕幕受騙上當的話劇仍每天都在上演,因為騙人的人總是比防騙的人棋高一招,他能抓住你怕騙的心理,一步一步地降服你。
一位從德國回來的華僑,準備到一家非常有名氣的字畫大商店選購幾張齊白石的畫,他花了將近一萬美元買得了兩幅齊白石先生的作品,老板賭咒發誓地說是真跡,而且還附著關部門的證明。閑談中,華僑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自己所住賓館的名字。
華僑興致勃勃地把畫帶回賓館,請當地畫院的畫家朋友鑒賞,不料其中一位正是對齊白石先生的畫技有過深入研究的老畫家,他一眼看出畫是贗品,並指出證據。華僑聽了,十分驚訝,也十分惱怒,決定第二天到那家畫店去理論。
但還沒到第二天,他便接到書畫商店老板打來的電話,老板一再道歉,稱自己當時匆忙中將兩幅臨摹的作品賣給了他,商店打烊後,他檢查賬務和收檢書畫時才發現,並請那位華橋明天一早去商店換回或退款。
那位華僑接到電話,感動不已。第二天,他卷著畫去了畫店,老板香茶相敬,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並說如果華僑有意買,他可以將現存的兩幅真跡以合適的價格出售,如果他不願意買,也可以退款。說著,將兩幅精心裱裝的畫從保險櫃中取出。
看對方態度這麼誠懇,那位華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按昨天的原價買走了這兩幅真跡。回到德國後,那位華僑突然有一天從一本藝術博物館辦的刊物上看到介紹自己買的這兩幅畫的文章,文中稱,這兩幅畫現收藏於某藝術研究院內。華僑一下子就傻了。
用小信、用製造假象贏得信任,然後巧設更大的騙局,這就是說“謊”話時慣用的虛實相間、出其不意之術。
像這樣的騙人精就連被騙者在痛定思痛之後恐怕也不能不佩服其手段的高超。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騙人的招術也可謂“爭奇鬥豔”。像假中獎、假古董之類的騙術我們聽得多了,但多是一些俗不可耐、騙騙財迷心竅的老太太的把戲。還有一種“雅騙”則顯得“文雅”和“有趣”得多。
羅亞瓊小姐快40了,還沒有結婚。多年來她一直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為人嚴謹,性格沉穩執著。
夏天,生活在南部城市的姨媽生病去世了,羅亞瓊小姐隻身前去奔喪。
火車上,她獨自倚窗而坐,觀看窗外優美的田園風光。這時候走過來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著羅亞瓊旁邊的空位很有禮貌地問道:“對不起,請問這兒有人嗎?”
羅亞瓊小姐對這位先生點了點頭,說了聲請。這位先生便坐了下來,然後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紹:“我叫麥克倫,很高興認識你。”
羅亞瓊小姐朝他友好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麥克倫先生轉過臉來仔細地打量羅亞瓊小姐,很驚訝地叫了一聲:“啊,天哪,怎麼會這麼巧,我們又見麵了。”
羅亞瓊小姐吃驚地望著麥克倫許久,臉上布滿疑惑:“我是羅亞瓊。先生,我想你大概認錯人了。我不認識你。”
“對對對!羅亞瓊小姐,我認識你,我沒認錯人,你還記得去年夏天在海濱浴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