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培養堅強意誌的方法(2)(1 / 3)

英國紀律嚴明的教育一直受到世人的矚目。英國有一所叫做伊頓中學的學校,該校的升學率向來都是100%,而且幾乎都考上了牛津大學。伊頓中學為何會有如此驕人戰績呢?根據報道,盡管伊頓中學所在的區域十分寒冷,但是,伊頓中學沒有安裝暖氣,學生睡覺也隻蓋一條毛毯,洗澡還得使用冷水。

法國不僅擁有迷人的風光,更擁有浪漫的情調,然而法國人在訓練孩子意誌這一方麵,也很嚴厲。法國人一般認為16歲就是“自由年齡”,從16歲開始,青少年就應當自食其力,而不是依靠父母。一個十分富裕的貴族家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會開車,小女兒18歲,隻比姐姐小1歲,卻不會開車。為什麼?因為姐姐利用暑假到一家餐廳去打工,賺了一點錢,她正是用這筆錢學會了開車;而妹妹好吃懶做,根本不願意利用暑假去掙上一點錢,而家庭是絕對不會為她提供學車費用的。

由此看來,魔鬼訓練法著重於培養青少年頑強堅毅的意誌品質。通過訓練,使青少年的意誌更加堅強、更加韌性,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從而進一步加強自我肯定性,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與膽識。

王亞南讀書

王亞南在小時候就胸有大誌,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書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成年後,一次當他乘船去歐洲時。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裏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

王亞南如此讀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提高了王亞南的學習意誌,正是因為這種意誌力,王亞南最終成為了著名的經濟學家。

司馬遷身磨心礪

漢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忍辱負重撰寫《史記》的故事流傳千古,人們為他堅毅的意誌與崇高的人格所感動。

38歲的時候,一心要為國效力、實現自我理想的司馬遷繼承了父親太史令的官職。自此開始,司馬遷便著手搜集大量的曆史資料,正式準備《史記》的創作。

然而,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同情降將李陵,而被憤怒的漢武帝處以宮刑。

頑強堅韌的司馬遷並沒有被人生的挫折所擊倒,他想,如果就此了結自己的性命那隻能算得是一個懦夫,一個徹頭徹尾的弱者,而且死得毫無意義。於是,他以古代許多偉人在困境麵前奮發拚搏的例子為榜樣,堅定自己的意誌。

孔子在周遊列國之時,曾經一度被困於陳蔡,但他編著了《春秋》。

偉大的詩人屈原被昏君放逐,顛沛流離,但他卻寫出了《離騷》。

偉大的史學家左丘明在眼睛失明的情況下寫出了《國論》。

著名軍事學家孫臏的膝蓋骨被剜掉,但他寫出了《孫臏兵法》。

一想到這些滿含艱辛與熱淚的偉大事例,他頓時感到周身血液沸騰,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猛烈地撞擊著他的心靈。

十年磨一劍。

司馬遷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晝夜不息,終於寫出了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堅韌不拔的屈原

中國自有史以來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戰國後期楚國人。

屈原原本是一個政治家,早年曾經輔佐過楚懷王,擔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在他晚年時,由於受到奸臣與小人的讒言攻擊,遭到陷害,被革去職務流放到現在的湖南汨羅江一帶。

他被流放時,已年近五旬,體弱多病。但為了真實地了解人民的疾苦,他經常拖著多病的身軀到處走訪。

當時的楚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壁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卑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而且外有強敵恣意踐踏國土。屈原大聲哀歎:為何奸臣能夠當道,而忠良卻慘遭陷害呢?

屈原憑借自己堅強的意誌發憤寫作,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其中的代表作《離騷》更是激情流淌、滿懷熱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弱多病的他在進行創作之時,時常是勉強支撐起上身,用他那雙顫顫巍巍的手,為我們留下不朽的思想。他寫道:

玄文處幽兮,蒙瞍謂之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