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青少年意誌品質發展中的問題(2)(2 / 3)

三是情感的表達十分拘束。

這種人在患強迫症之前總會抱怨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表達不出溫柔的情感。他們總感到自己的情感十分粗糙,自己的行動十分猶豫,自己的活動效率十分低下。而他們體驗在心頭的常常是一些困惑與沮喪之情。然而,他們對社會性批評極其敏感,他們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四是強製性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

這類人在患強迫症之前雖然情緒上有些消沉,講起話來也比較囉唆,但他們卻有一種極其強烈的控製欲,總希望別人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去完成任務。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特點與行為特色,沒有義務聽從他人的安排,這就使他們的希望經常會落空。在強迫他人完成任務的目標沒有得到實現之後,他們對自己的強迫也就越來越變本加厲了。

意誌強迫症的主要表現是:當他們看到或者聽到某一事物之時,便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安的聯想。例如:當他們看到火時,就會想到引火燒身的危險;當他們看到刀子時,就會聯想到殺人;當他們看到有人遊泳時,就會想到或許有人會被洪水吞沒;當他們聽到有人在大聲呐喊時,就會聯想也許遭到了他人的暗算。

更有甚者,有的強迫症患者會對平靜的日常生活產生驚慌失措、緊張不安的聯想。例如:他們會強迫自己去反複地洗手、洗衣服,因為他們害怕會有細菌侵入身體之中;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在離家外出之時,反複地檢查自己房門鎖好沒有、房屋的門窗關好沒有。

這些行為也許毫無意義,但他們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控製,因而十分苦惱。

不能自持

板城高中二年級三班曾經有一位叫做陳威的三好學生,他品學兼優、勤奮好學,父母與老師都認為他肯定會成為一名非常優異的學生。

然而,事與願違。

2005年的暑假不僅沒有能夠讓陳威好好放鬆一下緊張的學習神經,反而變成了陳威消磨自己意誌的時期。

陳威的父親在一家地毯廠上班,工資很低;陳威的母親在板城酒廠當一名出納員,效益也非常差。陳威一直是一個勤儉樸素的孩子,非常能夠體諒父母的難處。但是,2005年的暑假卻使陳威變得困惑起來。那是2005年8月3日的下午,剛剛做完一套練習題的陳威接到了同學夏金雨的一個電話,夏金雨約他一塊去遊泳。陳威未經遲疑地便答應了下來,他高興地道別了父母,徑直趕往夏金雨的家庭。二人經過簡單的準備就走出家門直奔新發地遊泳館,遊泳館的前廳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遊泳衣,二人打算各自買上一件型號合適的遊泳衣。二人幾乎是逐一地詢問了遊泳衣的價格,問得服務小姐都有點不耐煩了。陳威相中了一件顏色合適、型號合適、稍稍高檔一些的遊泳衣。

“請問小姐,這件一定需要50元錢嗎?”陳威很有禮貌地說道。

“你當這是自由市場啊!50元就是50元。”那位稍胖一點的服務小姐不耐煩地答道。

“40怎麼樣,薄利多銷嗎。”陳威說道。

“嘿!買不起就別在這瞎比劃,我還要做生意呢!”那位稍瘦一些的服務小姐一開口就嘣出了這麼一句。

陳威頓時感到一陣臉紅,旁邊正在選購的人們聽到了這番話後,也都看著陳威。陳威越想越別扭,拉了一下已經買好一件泳衣的夏金雨,十分不快地說:“我們走吧,我不想遊了。”

陳威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中,父母問他到底出了什麼事,他也不言語,他獨自坐在書房中,思前想後,越想越覺得有一種十分委屈的感覺在困擾著自己:“不就是幾個小錢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陳威的思想一下子被錢這個字眼給纏住了,仿佛一個剛剛打好的繩結繞在了自己的脖頸之上。

陳威總是思索一個問題:怎樣弄到一點錢。

這個能使鬼推磨的東西如今使陳威這個還隻有16歲的高中生也費起了心思。他知道,爸爸的廠子裏有很多積壓的地毯,盡管地毯賣出去的不多,但地毯的質量卻是很不錯的。他想,如果搞到一些地毯,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賣給酒店一定能夠賺到一筆錢。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從地毯廠中搞到地毯。經過苦苦的思索,陳威終於設計了一個方案:想辦法與地毯廠裏負責運輸的司機聯係上,賺到錢後再平分。

江師傅是陳威他爸的老朋友,經常到陳威家裏玩。陳威暗暗地驚喜,江師傅完全能夠成為自己實施計劃的一個突破口。

果不如其然,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聯係到銷售業務的江師傅心頭為之一亮:對啊!為什麼一直沒有想到這一條生財之道呢?江師傅還連連稱讚陳威的書沒有白讀,真是聰明。

江師傅經過仔細的布置,選擇了一個十分恰當的時間偷偷地將一小貨車地毯私自運出了地毯廠。陳威更是歡喜若狂,很快就聯係到了一個私人酒店,以不到市場價格一半的價錢賣給了這個酒店。這一次,陳威不費吹灰之力得到800元人民幣,別說去買那件泳衣了,就是去買自己非常喜歡的那一套耐克牌運動服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