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學(2)(1 / 3)

以上都是我進入大學之前發生一點小插曲,雖然有點繁瑣,但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記得走進大學校園那一天是9月13日,說來也奇怪,本來遠離他鄉是一件讓人傷感的事,然而那天的我充滿了激情、興奮,對大學期待又擔憂。

我和父親兩人就這樣往校園裏麵走,一路上我故意放慢腳步,為了就是欣賞沿途的風景,盡可能將這些收入腦海中,生怕錯過了一樣。

“hi,師弟,哪個係的”

“管理係”,我本能似的回應一下,那一刻我驚訝地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說了些什麼。畢竟這位師兄的出現過於突然,以至於我來不及三思而後行,還好隻是一個簡單的有問有答,否則又得鬧出笑話來。

他知道後便要幫我拉行李箱的時候,我不太習慣便直接拒絕了他。可他執意要幫忙,甚至直接過來奪過我行李,無奈我隻好接受他的好意。我們又絮絮叨叨地邊走邊聊,我對這位師兄印象不是很深刻,現在連他的樣子也記不得了,我猜他也不會記得我了。那天他帶我到報到處後,就直接離開,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了。

我隻記得當時的他熱情奔放,特別是聽到我是和他一樣來自同一個地方,更是抬高了嗓音。

“這個學校就屬我們黃江人最多”,看著他那洋洋得意的麵孔,我微微一笑,想想那是一種多麼自豪的表情。

他又陸陸續續地給我介紹這個學校的一切,學校裏大概情況,多少個飯堂了,哪裏可以買生活用品,今後要怎樣怎樣。總之,他就是這樣一路上說給我他所知道的東西,我就跟一隻小白鼠一樣,靜靜地聽著,時不時吱吱幾聲,偶爾反問了幾句,奈何這個學校太小了,一下就來到入學報到的地方,他叫我安心在那裏等待,繼續去接待其他的同學了。

報到處那裏擺著幾張桌子,用紅色的布覆蓋著,上麵還擺放幾個牌子和幾瓶礦泉水水,我零零散散記得幾個,什麼報到處、領飯卡處等等。即使人群圍成一片,老師清晰標準的普通話“你好,同學,通知書”直擊你的耳根,這時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素養。

在那位師兄離開後,來了一位師姐負責帶領我。雖然同樣是初次見麵,我對這位師姐印象卻是尤為深刻。這可能就是異性相吸吧,總之從那天後我一直都將她的模樣一筆一劃在腦海裏描繪出來並保存了下來。

即使那天師姐送我到宿舍後就離開了,我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我卻一直把她當天的一舉一動都清晰地記在心裏。時不時想起她溫柔的眼神和那暖人的言語,即便從報到處到宿舍那段路很短很短,我卻猶如體驗了無數次幸福的時刻。

到了宿舍後,我把一切東西放好後便陪父親去了車站,送他上大巴車後獨自一人坐著公交車回來。那次體驗到搭公交車的繁瑣,整整待了一個小時,直到後來的日子才知道其實可以搭快車回來,也就20分鍾隻不過貴了幾塊錢而已。當初我還一直在慶幸自己的聰明,用兩塊錢就可以搭車回學校,幹嘛要花上七八塊,痛痛快快地拒絕了那些售票員的拉客,特別是找到無人售票的公交車後更是以一種鄙視的心態在心裏痛罵那些人的狡猾奸詐,吃人不吐骨頭,可如果算上時間的話一點也不值,因為這個線路車差不多繞了這個區一圈。

我回到宿舍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多,宿舍居然一個人都沒有在。那天是學校規定來學校報到的最後一天,所有的人都趕著今天來。其實那時候隻不過他們人正好沒在宿舍而已,行李都自己擺放在床底下了,由於時間匆忙,我趕著去了教室,沒來得及仔細看看,心裏一直惦記著大學開始的第一堂課--班會。

班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了大學輔導員,那時候我習慣性稱作班主任。她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端莊優雅,沒有那種給人驚豔全場的感覺,但也沒有一副庸俗老土讓人厭惡,談不上漂亮,卻有著一種令人羨慕的氣質,這是我對她的第一感覺。

“我叫張玲,從今天開始就是你們的輔導員,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隨時聯係我,我的電話是*****”

這就是她的開場白,之後她又陸陸續續地說了一些,後麵的我基本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早在上大學之前就聽說大學裏的輔導員一個學期從來都是隻出現過兩次,一次是開學的時候,一次是學期末的時候。那時我使勁地強迫自己去記住這位女輔導員的樣貌,生怕哪天碰上會認不出來她。可後來事實證明大學輔導員沒有傳說中那麼忙,一個學期下來見了她不下十次,有時是開班會,有時是過來巡課,有時甚至過來宿舍察看,所以說傳言並不一定都是真的。再者就是輔導員從來都不管束你,凡事都是靠自己自覺,特別是學習。來了大學之後,你才發現老師雖然沒有以前高中的老師一樣嚴格管教,但也盡心盡力,大小消息都第一時間及時通知。您肯定覺得這不都是老師的職責嗎?如果你聽完我下麵所講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我就曾經聽過一位社團裏的同學這樣吐糟過他們的輔導員。這位老師平時管理學生特別嚴格,特別是上課出勤和晚上宿舍查崗。您一定會認為即使這樣做一定程度上限製學生的自由,但總體上不都是為了學生好嗎?我當時剛聽到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可越聽到後麵越觸動心弦。

這位老師這樣做隻是為了抓那些經常逃課的學生來賺錢,抓到逃課或者在校外過夜的就得罰錢,隻能發紅包給他才能平息這件事,否則天天找你到辦公室談話。您一定會為他這樣辯解道,這可能隻是為了懲治這些逃課學生的一種手段。但如果連請假都需要發紅包才能審批,平時有什麼疑問需要解答也需要紅包才能解決的話,又如何說得過去呢?

更令人可恨的是他連國家勵誌獎學金也要摻和一腳,我們國家這個獎項主要是看學習成績,所以隻要成績在這個範圍之內都可以申請,但名額卻是有限的。因此隻要由輔導員這邊同意決定的,一般來說輔導員審核通過也就是最終的名單了,這麼一來這權利就掌握在輔導員的手中。而這位老師趁機利用這個空隙,往往十個人申請隻有三個名額左右,起初找來其中最好學生直接明目張膽開口跟他們談。我記得那位同學所講他老師的原話是這樣的,“現在班上有很多個同學都申請這個獎學金,但名額就那麼幾個。如果你要的話,我可以直接把這個給你,不過那錢的一半歸我”。另外助學金也差不多的做法,本來這助學金的作用就是為了幫助一些家庭實在有困難的同學完成他們的大學夢,而如今變成這些人賺錢的手段,更可惡的是本來申請這個助學金的同學就已經摻雜了一些並不是貧困的學生,這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實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