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當一個出色的說服高手(2 / 3)

——司湯達

人,由於在社會活動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家庭環境、社會經曆、文化程度、心理需要、個人品質、性格脾氣、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於是就形成了不同層次。同一類型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思想觀念。當一個人心中存在一種不正確的,但又不是錯誤的觀念,而打算向錯誤的方向發展時,我們要改變他的思考方式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改變別人的思考方式可以采取正麵陳詞、反麵陳詞、側麵陳詞的方法。

1.正麵陳詞

這是用正麵言辭誇大對方的錯誤意願,在對方徹底認識自己的錯誤後,而不得不改正的說話原則。《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莊王最心愛的棗紅馬病死了,莊王打算用大夫的喪禮來安葬它。群臣認為這種做法不妥。莊王下令說:“誰來勸諫我不要葬馬,就處以死罪!”優孟得知此事後,上殿仰麵大笑,莊王驚問其故,優孟沒有直接說莊王葬馬這件事存在欠妥之處,而是說以大夫之禮安葬棗紅馬顯得寒酸,應以國君的葬禮來安葬。莊王更加糊塗了,要優孟解釋清楚。優孟說:“應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調動大批士卒修墳,征用大批百姓負土。送葬時,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列於前,讓韓國、魏國的使節翼隨於後;再給它造起祠廟,祀以太牢之禮,奉以萬戶之邑。這樣一來,諸侯各國就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輕賤,而把馬看得很尊貴了。”莊王一聽,突然醒悟過來,深責自己險些鑄成大錯,遂打消了用大夫禮葬馬的念頭,改為以六畜之禮葬之。

2.反麵陳詞

這是從事物的反麵人手揭示出錯誤的原則。

秦宣太後愛魏醜夫,太後病危將死之時,下令說:“埋葬我的時候,一定要魏子殉葬。”魏醜夫聽後十分害怕。庸芮可憐魏醜夫,為他向太後求情。他問太後:“您認為死了的人還有知覺嗎?”太後說:沒有知覺了。他又說:像太後這樣聖明聰慧的人,明明知道死者是沒有知覺的,為什麼還要讓自己生前所熱愛的人陪葬呢?如果死者真有知覺,那先王一定已經長期積怒在心了,太後連補救過失的時間都不夠,哪裏還有時間去私愛魏醜夫呢?太後聽了連連稱好,而魏醜夫也免於一死。

3,側麵陳詞

這是從思想的側麵指出錯誤的原則,這是一種隱匿的說法。

齊威王剛上任時,不問政要,不察民情,天天沉溺於酒色之中,齊國陷入了朝不保夕的險境之中。一天,淳於凳乘機對威王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停歇在宮廷的屋簷下,一停三年,不飛不鳴,人人不知是隻啥鳥?”齊威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它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過後,威王一改往日的頹勢,發奮為雄,起用了敢於進諫的大臣,殺死貪官汙吏,親自安排國家大事,使齊國很快強大起來。

正麵陳詞、反麵陳詞、側麵陳詞作為有效的說服方法在具體運用時,隻要采取慎重的態度,就可以不花多大的力氣而達到目的。

能做到富蘭克林說的這些,你便能牽著別人的鼻子走,而他不會感覺到他的鼻子被你牽拽著,如此也就達到了預想的目的。

事實勝於雄辯

真正有價值的說服絕無廢言謬語,所說的一切都是需要的。

——羅休柯夫

法國哲學家亞蘭說過這樣的話:“不管在任何場合,抽象的文體都是不討好的,文章裏麵如果能以一些較具體的石頭、金屬、桌椅和動物等實際的東西來做比喻,是最恰當不過的。”

以實際的石頭、金屬、動物等東西來說明,能讓人產生活生生的鮮明印象。

美國的可口可樂瓶子就有一段有趣的插曲。那是在1920年左右,一個名叫丁·羅特的年輕人,看到他女朋友的圓裙時得到靈感,發明了可口可樂的瓶子,這種瓶子至今仍廣為其他汽水製造者使用。羅特對於自己所設計的瓶子非常有信心,他畫了瓶子的素描到可口可樂公司去毛遂自薦。在可口可樂公司裏,他向對方說:“我所設計的這個瓶子,外觀非常漂亮,握住的地方也很穩,絕對不會滑落下來。”但是可口可樂公司的負責人,卻以一種不屑的眼光看他。數天之後,羅特拿著做好的實際瓶子和一個杯子,又來到可口可樂公司。出來傳話的職員依然以不屑一顧的神情望著他,但羅特不慌不忙地問眾人:“各位,你們知道這個瓶子和杯子的容量哪一個大嗎?”

大家不約而同地答道:“當然是瓶子的容量多些。”

等他們說完,羅特就將杯裏的水倒入瓶子裏,結果杯裏的水卻無法全部裝入瓶裏,水從瓶口溢了出來。由此顯示出羅特所設計的瓶子的優點,它滿足了一般廠商希望容量越少越好的要求。於是針對羅特所設計的瓶子,可口可樂公司立刻召開了董事會,討論是否要用這種羅特瓶子來裝可口可樂。結果沒過多久可口可樂公司就與羅特簽訂了合同,羅特所設計的瓶子一直被沿用至今。

羅特能夠在力排眾議的情況下,賺取一筆可觀的設計費,完全是以事實來影響對方的感覺所取得的結果。

“事實勝於雄辯”。對那些錯誤的觀點、荒謬的學說,要揭露和駁斥它們,就要以真的、實的東西做武器。詳細陳述必要的事實,用事實說話,虛的、假的東西就會不攻自破。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令全國驅逐外來遊士,李斯也在其列。為挽回即將失去的一切,李斯決定說服秦王改變主意,於是寫了一份情深辭切的《諫逐客書》。書中寫道:“泰山不推辭泥土,所以能成為其高;河海不挑剔細流,所以能成深淵;帝王不拒絕百姓,所以能宣揚他的德化。從前穆公征求賢士,西邊取得戎地的由餘,東邊取得宛地的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請到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並不生長在秦國,而穆公任用他們,吞並了二十餘小國,稱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變法,改了風俗,人民殷富,國家強盛;惠王用張儀的計策,拆散六國縱約;昭王得了範睢,遠交近攻吞並各國。這四位國君,都是因為別國人士的功勞,才有如此成就。這樣看來,別國人士有什麼對不起秦國呢?假使當時這四位國君都拒絕別國人而不容納,疏遠賢士而不重用,秦國就不會富強,自然也就不會有大的名聲了。”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敘述的這一件件曆史事實,使秦王馬上醒悟過來,他下令廢除逐客令,找回被驅逐的賓客。

在說服中以事實為依據,具有壓倒一切,銳不可當的氣勢。在選取事實例子時,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選擇的事實要有典型性。任何一個觀點都可以舉出幾個事例作為證明,但隻有典型事例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才有證明意義。

二是,事實必須真實可靠。如果捏造事實,結果被對方識破,所有的事實都將成為懷疑的對象,失去征服別人的力量。

剛柔結合,兩手並用

你是如何開始的呢?利用的是林肯和麥克米蘭的智巧嗎?果真如此,你真是一位罕見的人才,一位是思慮審慎嚴密的人。

——卡耐基

公元前656年,以齊國為首的八國集團攻打楚國,楚成王派大夫屈完迎敵。屈完來到齊營,見過齊桓公後問道:“齊楚兩國相距遙遠,不知大王帶著部隊到我國的國土上來有何事?”齊桓公語塞,管仲代為回答說:“你們楚國為什麼這段時間不按時向周王進貢,而且,周昭王南征時死在漢水,聽說也與你們楚國有關係。現在,我們前來就是要討個說法。”屈完說:“沒有朝貢,是因為周王室已經衰弱,天下諸侯都這樣,不隻是我們楚國。至於昭王南征死在漢水,責任在漢水,你們去向漢水討說法吧。”桓公見屈完的口氣強硬,感到楚國已有準備,便讓軍隊駐紮在隆地,並邀請屈完參觀齊軍的威勢。在車上,齊桓公對屈完說:“我們此行不是為了攻打楚國,而是想同你們友好。”屈完也十分客氣地答道:“托您的福,若寬容我君,這正是我們的願望。”桓公又指著諸侯的軍隊說:“寡人有這樣的軍隊,用這樣強大的軍隊去打仗,誰能抵擋?”屈完見桓公在炫耀武力,說道:“君之所以能成為諸侯的盟主,是因為能以德服諸侯。您若用德義來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如果您用武力來威脅我們,我們楚國人就會把方城山當做城垣,把漢水當護城河,這麼高的城垣,這樣深的護城河,您的兵雖多也派不上用場。”屈完這番不卑不亢、剛柔相濟的回答,使齊桓公感到不能用強力使楚國屈服。第二天送走屈完後,齊桓公便率軍撤退了。

在這場交鋒中,屈完剛柔並用,有理有節,終於使諸侯軍隊自動退去。剛柔並用的方法在遊說活動中很有用處。雖然說遊說活動是友善的、溫和的,應該用平等、寬容的態度,循循善誘、娓娓而談,然而,如果溫柔過分,在別人看來就變成了軟弱。軟弱的人,容易受到別人的欺淩,容易吃虧。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應該在言語中加人一些“剛硬”成分,使對方無形之中感到一種威懾力量。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對說服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運用剛柔並用的技巧時,要視對方性格而定,有所側重。有些人自我意識淡薄,不敢正視現實,對這些人,應用尖銳、嚴厲、剛正、激勵的語言,使其猛醒。說服這些人,應以剛為主,以柔為次。有些人自我意識強烈,脾氣暴躁。對這些人,應用和風細雨的腔調,以推心置腹的情感來說服他。

說服時可以用剛言,但不能太剛,太剛就容易走向殘暴,造成雙方關係緊張;說服時可以用柔言,但不能太柔,太柔就容易失去力量,無法收到預期的功效。剛柔結合,兩手並用,才能增強說服力量。

創造良好的說服環境

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有最佳的機會,一舉便擊中我們要聽眾去做的事情?

——杜威斯

在說服、勸導別人時,要注意環境是否合適。如果沒有合適的勸服環境和氣氛,就要設法去創造,以強化說服的效果。

1890年,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一行約20人參加道奇夫人的家宴。宴會開始不一會兒,就發生了大宴會經常發生的情況:人人都在跟旁邊的人談話,而且同一時間講話,慢慢地大家便把嗓音越提越高,拚命想叫對方聽見。

馬克·吐溫覺得有傷大雅,太不文明了。而如果此時大叫一聲,讓人們都安靜下來,其結果肯定會惹人生氣,甚至鬧得不歡而散。怎麼辦呢?

馬克·吐溫心生一計,便對鄰座的一位太太說:要讓這場吵鬧靜下來,我有一個辦法。您把頭歪到我這邊來,仿佛對我講的話非常好奇。我就這樣低聲說話,旁邊的人因為聽不到我說的話,就會想聽我的話。

“我隻要嘰嘰咕咕一陣子,你就會看到,談話會一個個停下來,一會兒便會一片寂靜,除了我嘰嘰咕咕的聲音外,其他什麼聲音也沒有。”

接著,他就低聲講了起來:“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參加歡迎格蘭特的慶祝活動,第一個晚上設了盛大的宴會,到場的退伍軍人有600多人。坐在我旁邊的是××先生,他耳朵很不靈便,有了聾子通常有的習慣,不是好好地說話,而是大聲地吼叫。他有時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鍾,然後突然一聲吼叫,會嚇你一跳,跳出美國。”

說到這裏,道奇夫人那邊桌子上鬧哄哄的聲音小下來了,然後寂靜沿著長桌,一對對一雙雙蔓延開來,馬克·吐溫用更輕的聲音一本正經地講下去:

“在××先生不做聲時,坐在我對麵的一個人對他鄰座講的事快講完了。我聽到他說:‘說時遲,那時快,他一把揪住她的長頭發,她尖聲地叫著,哀求著,他把她的頸子按在他的膝蓋上,然後用刺刀可怕地猛然一劃。’……”

到這時候,馬克·吐溫的嘰嘰咕咕聲已經達到了目的,餐廳裏一片寂靜。馬克·吐溫見時機已到,便說他玩這個遊戲是請大家把應得的教訓記在心上,要講禮貌,顧念大家,不要一大夥人同聲尖叫,等等。

他們同意了馬克·吐溫的意見,晚上其餘時間裏,大家都過得高高興興的。

用強勢心理製造威懾氣勢

你的目標如果是說服,請記住動之以感情較發之以思想成果更大。要激起情感,自己必先熱切火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