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榮辱不驚臨危不亂,大商家肚裏能納百川(3)(3 / 3)

嚴格說起來,胡雪岩在那個時候並不怕被官府查抄,因為存進錢莊的公款都有典當行做抵押,至少可以慢慢還。但是胡雪岩是個視“信譽”為第一位的人,加上他又是一個敢作敢當的大丈夫、菩薩心腸的善人,所以他真正擔心的是那些個人存款怎樣還清。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想到這一層,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可見,胡雪岩平常經常說的那句“不能不為別人著想”,並不僅僅是一句冠冕堂皇的托辭。

除了擔心個人存款外,胡雪岩作為大孝子,當然對自己家裏也做了安排。他先跪拜了母親,給她請安,並說了實際的情況但請母親不要擔心之類的話。胡太夫人是個睿智的女人,也是個見過世麵的人,麵對那一切她其實早有心理準備。之前,她就一直覺得兒子是不是發達得也太快了點,並且兒子做軍火生意在她看來是在荼毒生靈,所以總覺得這有可能是報應。所以,這次出了事情,她並沒多說什麼,隻是安慰兒子,讓他好好收拾殘局。(有如此能幹、體諒人、敢於承擔責任後果的母親,難怪有胡雪岩這個商界奇才。)

安撫了母親,作為一家之主的胡雪岩開始考慮處理家裏的問題。他和夫人商量,幹脆把十幾房姨太太都請過來,大家一起吃飯,然後趁機告訴她們胡家已經破敗的消息,讓她們都回去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胡家再給她們每人幾百兩銀子,都各自散了,各奔前程吧。於是,除了羅四太太,眾人都領了銀子散了。然後,胡雪岩就帶著全家搬出元寶街的大宅,在杭州郊區住下了。

安頓好了家裏,胡雪岩就開始收拾處理外麵的局麵,他算計著怎樣才能歸還客戶的存款。深思熟慮之後,他把錢莊客戶分成了三類:第一類當然是顯要人物。因為是顯要人物,所以胡雪岩的對策是將這部分人的錢先挨家挨戶還掉;第二類是窮人,在曾經也當過窮人的胡雪岩看來,這些人有這些錢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們的錢是拚了老命也必須要還上的;第三類是家境比較殷實的人家。這類人本身並不缺錢,但他們也很在乎那些存上的錢。隻可惜胡雪岩當時的銀兩有限,所以,欠他們的債,便有些無可奈何了。

家庭、債務都處理得差不多了,胡雪岩就開始想到了安排自己的後事。他告訴家人,在他去世的三天以後,如果門外有戴鐵帽子的人轉來轉去,就回到家裏把他穿的壽衣剪下來一角交給他。

雖然家人對此很是不理解,但記下來了。

當然,李鴻章的目的是扳倒左宗棠,所以左宗棠身邊的紅人胡雪岩自然要置於死地。因此,胡雪岩的案子並沒有因為他搬出豪宅,償還了大部分債務就終止,朝廷在1885年(光緒十一年)竟然下達抓捕胡雪岩的命令。幸好胡雪岩和官場中人深有交情,浙江官方念及他曾經的功績,也同情他的遭遇,在公文傳遞的時候就稍微慢了一些。結果就是在胡雪岩去世後第二天,那份公文才到胡家。胡雪岩的這個案子也就隨著他的去世而不了了之了。

胡雪岩去世後的第三天,家門前果然出現了戴鐵帽子的人,家人按照胡雪岩生前的囑咐,把壽衣剪掉一角交給了他,結果那人便一聲不吭地走了。原來胡雪岩口中戴鐵帽子的人,是舊時候盜墓團夥的探路人。他們專門負責踩點兒,跟蹤有錢人家死者的墓地,然後趁機下手。隻是,胡雪岩的壽衣已經因為家境的破敗而使用了平常的布料,所以,盜墓者放棄了他。

胡雪岩,大清國的一代“紅頂豪商”,他曾經因為自己的能力輝煌了幾十年,卻又在一夜之間,所有的財富都化為烏有。但,所幸的是,他是一個頂天立地,敢於麵對現實、承擔責任的大丈夫,所以殘局被他收拾得很是圓滿。否則,換成是任何一個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上演這麼悲慘的一幕,受到禍及的群眾何止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