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榮辱不驚臨危不亂,大商家肚裏能納百川(2)(2 / 3)

其實,說到底,沉得住氣就是要求人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而這需要的可不是簡單的一天兩天的修煉。

當然,沉得住氣並不代表著人不能有喜怒哀樂,隻是要求人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稍稍收斂一下,在表達喜怒哀樂的時候把握住一個度,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

翻開曆史的卷軸,我們就能發現裏麵“大家”的處世風範幾乎都可以用“沉得住氣”這幾個字來形容。司馬遷筆下的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有《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等都形象地再現了古人麵對人生曲折、困難、逆境時的沉得住氣。就是稱讚這種智慧的司馬遷,本身也是這個品質的良好繼承者。他即使受到了屈辱的宮刑,依然沉住氣,踏踏實實地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這樣:要想成就為馳騁自身領域,獨領風騷的大家,必備的一項——“沉得住氣”這個態度絕不能少。

冷眼看失敗,輸了還能贏回來

事情來了,急也沒有用,頂要緊的是自己不亂。

人的一生,總要經曆許多的坎坷、挫折。如果缺少了這些,就不能稱之為是完美完整的人生。因為,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家庭上,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或多或少地會出現高潮與低穀。人們隻有在那些低穀中悲傷過、希冀過,才能體會那些成功的喜悅,相應地,人們隻有在那些成功喜悅對比中,才能感受人生的精彩。所以,這個世界才被人形容為酸、甜、苦、辣、鹹並存的五味瓶。

成功和失敗,就這樣填補著人生的空白。它們粗看起來是兩個不可調和的對立麵,但實質上卻是相補相承、攜手共進的連體兒。所以,雖然成功令人喜悅、失敗令人傷悲,但如果恰當地處理、麵對,它們是可以互換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由此來看,我們在麵對失敗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低迷不振,而應該鼓足勇氣,加油努力,將逆境變換成成功必備的順境。古今中外,睿智的人們都是這樣做的。

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胡雪岩的生意一下子受到了洋行和官場敵對勢力的兩麵夾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最危急的關頭。

第一,由於越南主權所屬的問題,清廷和法國的矛盾激化,這導致了上海市麵蕭條,銀根非常緊張,整個上海甚至謠言滿天飛,搞得人心惶惶。那些有錢的人都認為在這個時候最能相信的隻能是自己,因此,手握著現款不存進錢莊。而對於錢莊來講,它很大一部分的業務開支就來自於存戶的存款。如今存戶隻取不存,那錢莊就會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麵臨倒閉的危險。在上海當時,也的確已經有好幾家錢莊因此而破產。阜康雖然因為在官商兩界都吃得開,實力也雄厚,但暗中也藏著危機。

第二,那個時候的胡雪岩正準備壟斷洋莊市場,因而囤積了大量生絲,但是由於洋人為了給中國商人施加壓力而聯合拒購,胡雪岩雖然力求擺脫這種狀況,但一直無法實現為存貨找出路的計劃,所以,資金方麵阜康也出現了危機。

第三,胡雪岩以前替左宗棠為辦洋務而向洋行借的款,應還的第二期本金的期限也馬上到了。加上當時身為胡雪岩靠山的左宗棠的對手李鴻章,他頻頻準備“在整垮左宗棠之前先擠兌掉他的鼎力後盾胡雪岩”。所以,明裏、暗中李鴻章一夥都給胡雪岩不少苦頭吃。上海的邵友濂其時正接受盛宣懷的授意,將該撥還洋款的各省“協餉”有意拖延,導致該還洋行的資金始終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