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榮辱不驚臨危不亂,大商家肚裏能納百川(1)(1 / 3)

胡雪岩曾有豪言:“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隻看將來。”人生像是一段美麗的音符,有甜美的樂章,也有悲傷的旋律;人生像是一首優美的詩,有高亢的激情,也有溫婉的沉鬱;人生還像是一個絢麗多彩的舞台,上麵可以演繹著嬉笑怒罵,也可演繹著愛恨情仇。麵對世事的沉浮,情感的波動,我們唯有采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寬大的肚量,才能做到“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才能任何情況下“勝似閑庭信步”。

成功商人必備的心態——樂觀積極

擔心有什麼意外?凡事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我是不太相信這一套的。有什麼意外,都因為自己腦筋不夠用的緣故。

我們平常祝福人,總喜歡說“心想事成”。雖然這句話向來被唯物主義哲學論者批判,但實際情況有時候卻是唯心主義勝出。積極樂觀的人們,似乎總是給人“老天眷顧”的印象,他們因為樂觀而積極,又因為積極而創造了良好的現實,再由良好的現實萌發出樂觀。如此,周而複始,不斷循環。

很多人都聽過農夫和驢子的故事。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農夫的驢子掉進了一個深坑裏麵,農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將它解救出來。於是,無奈之下的農夫想到了將這匹老驢埋葬,他一鏟一鏟地往坑裏填土。剛開始,驢很消極,甚至絕望,它抱怨自己的命苦,抱怨農夫的無情,但漸漸地,它發現這於事無補,隻能增加自己的痛苦。相反,無意中的一次,它抖落農夫拋下的讓身上沉重的泥土,卻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那一鏟一鏟的泥土可以踩在腳下來增加自己的高度。馬上,它就轉換了心態,變得積極樂觀起來,它甚至快樂地躲著農夫撒到自己身上的泥土,再一點點地將它們踩在自己的腳下,最後,它竟然雀躍著逃離了那個深坑。

對於坑外的很多人來講,他們看到的隻是雀躍著出坑的驢子,而沒有看到也沒有想到坑中驢子曾有的絕望。因而很多人都忽視掉這樣一個事實:那些曾經悲觀的情緒肯定會導致驢子最後被沉重的泥土掩埋在那個深深的坑洞裏麵,是積極的情緒引導它逃脫了噩運,走向自由的。這就是消極和積極的區別。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狀況、同樣的現實,隻是心態變了就產生出如此不同的結果。

由此想來,生活並不需要多大的智慧,很多時候隻是一個心態的轉變而已。連向來被形容為愚蠢的驢都懂了,人還怕他作甚?

拿破侖曾經說過:“世界是一個可以產生回音的山穀,可以把我們對生活的抱怨或感激一絲不差地反饋回來;世界是一麵鏡子,我們對它是什麼態度,它對我們就是什麼態度。”這麼說來,如果我們積極地麵對它,它就會賦予我們積極的生活;如果我們消極地麵對它,它就懲罰地給我們晦澀的世界。

胡雪岩雖然從小家境貧困,但他很早就懂得了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所以,他一直積極、樂觀地生活,而生活也嚴守信用,賦予了他人生的成功,生活的富裕。

比如當初他創辦阜康錢莊時,從外部環境來說,當時正好是太平天國起義時期,國家處於戰亂之中。而且,更要命的是太平天國活動的主要區域,也正是胡雪岩開錢莊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東南一帶。況且,當時國內的金融業也就是錢莊主要還是山西“票號”的天下,後起的寧紹幫、鎮江幫經營的錢莊,不論是在業務經營範圍還是在整個錢莊商界的影響下,都遠遜於山西票號。在這種惡劣的外在因素下,胡雪岩並沒有消極悲觀,而是樂觀地認為:越是混亂的時期,越有做生意的商機。

而從自身條件看,胡雪岩那個時候的身份隻是一個錢莊學徒,他除了學徒的經驗外一無所有。這明明是大部分人最看重的“殘酷現實”,然而到了胡雪岩的眼裏卻變了色彩。他認為:雖然沒有本錢,但自己有那些錢莊當學徒的寶貴經驗;雖然沒有自己當掌櫃的經曆,但自己對世事、人情有很深的了解,並且還有精到的眼光和過人的手腕。於是,在這種轉害為利的思想轉變中,他樂觀積極的態度改變了現實,終於在那個艱難的環境下辦起了阜康錢莊。

其實,硬說“現實隨心而動”是很唯心的說法。真正的情況是:當一個人變得樂觀積極的時候,他看見的是機會,關注的是有利條件,從而他能有效地抓住機會,利用那些有利條件解救自己。而悲觀的情緒往往是一劑毒藥,它讓人產生惶恐,蒙蔽雙眼,看不見可以利用的條件,抓不住可以翻身的機會。

仔細觀察那些積極的人,他們總是尋尋覓覓,小心翼翼地在尋找機會;而那些悲觀者,除了怨天尤人,悲憫自己外,總是呆坐那裏,毫無行動。生活中是這樣,商場中更是這樣。樂觀積極的商人任何時候看見的都是商機,都是自己公司的光明未來。而自從有了那些他們眼中的美麗藍圖作為驅動力,他又會去發現更多的機會,思考更好的經營策略來發展公司,從而讓公司步步高升。但悲觀者,看見的永遠是那些一輩子也解決不完的問題,還沒有動手解決,他們就已經被問題的繁多嚇住,喘不過氣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們逐漸感覺力不從心,公司業績頻頻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