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商場如戰場,行銷藝術就是戰術(4)(1 / 2)

一個企業,不論大小總有一個所謂的“企業文化”。但是現今存在著一個不好的現象是:企業文化中,公司總是過分地將目光投在了員工的能力要求上,而忽視了左右公司成敗的員工素質的提高。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員工的確有了較強能力,隻是員工本身的素質沒有提升,導致了那些能力受到提高的員工在這個環境裏麵顯得有些不相稱,並且也容易發生無法對號入座,找不到自我的情況。這就如同一個將衣服洗得幹幹淨淨、疊得整整齊齊的人,他隻重裝束,而忘了自己需要洗洗澡、修修頭發、剪剪指甲之類涉及表現靈魂的“小事情”。衣服再漂亮,顏色再鮮豔,穿得再怎麼高檔,也掩飾不了他的低俗,藏匿不了他的不整。

人是如此,公司更是如此。要想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做出一番樣子,鶴立雞群,管理者就必須要重視公司內部的素養提升,贏在細節上。而服務,向來是這些細節中比較容易受人忽視卻又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因素。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經驗,當遇到兩個賣同樣商品的人,人們更傾向於購買那個將自己當做“上帝”般服務人的商品,哪怕他的價格更貴一些。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種潛在的“社會認同感”。也就是說,當自己受到他人的讚美,或者是受到他人友好的待遇,諸如尊敬、熱情等的時候,人的內心裏都有一種自己被認同的感覺。購買商品的消費者也是人,他們也會有這種感覺。當賣家對自己表現得畢恭畢敬,熱情非凡,微笑服務的時候,除了能帶來言語溝通交流之上的愉悅之外,還讓消費者獲得了一種被重視、被抬高的滿足感。同樣是商品,同樣是消費,都說“消費的目的就是為了愉悅”,既然能愉悅自己,為何不選擇那個服務好,能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商家呢?

任何一家公司,經營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生產、銷售這麼簡單,如果隻是這麼簡單,那麼任何一門生意隻需要有良好的市場定位,有一定的銷售經驗就行了。但事實證明,事情遠非這樣,做生意和做人、做事一樣,靠的是心,隻有用了心,任何事情才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這個心,又不僅限於挖空心思做構想,它還含有付之以“情”的意思。

商品如果能讓人感覺到在購買的時候不隻是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身心舒服的娛樂,更是一種享受,那這個商品無疑才是成功的,也才會產生極大的市場效應,大獲成功。而要做到這一點,服務在中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當然,服務並不隻是我們平常提出的“微笑”、“熱情”這些字眼,它更需要的是一種融情於中:在產品生產的初期為消費者著想,在產品製造的過程中符合消費者的利益,在產品銷售的時候對消費者負責。

胡雪岩當初開錢莊的時候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就在於他能在服務上下功夫。他能看到那些達官貴人赴任時候的尷尬,能理解那些有錢人家忙於逃難的不便,能看到小戶人家吃不飽飯的悲傷,所以,他為他們不同的人都做了考慮,都做了規劃,以至於人人都將他看做是可以信任的人,他的錢莊是一個自己在那裏可以享受到實惠的地方,因而他才將錢莊慢慢做大起來。就是後來,他幫助那些忙於逃難的紈絝子弟理財時,也本著為他們謀取利益的宗旨,替他們做了很詳細的規劃,而這種做法自然比那些隻要拉到客源就什麼也不管的錢莊強了百倍。無怪乎那些本就貪圖享樂,懶得理財的有錢人爭相湧向了阜康錢莊。

而等到胡雪岩開藥店的時候,他更是將提高服務質量擺上了日程。因為在那個時候,戰亂頻發,受苦受累的不隻是兵士,還有那些老百姓。對於老百姓,胡雪岩向來有一種極深的社會責任感,他給他們藥,給他們看病,收很少的錢,或者是不收費,這表麵上看起來是在做善事,沒有做什麼商業服務,但實質上這才是一種最高貴、最讓人感動的服務。

對於官兵做藥店生意上提供的服務,表現為胡雪岩與湘軍、綠營軍等都達成協議:軍隊隻需出本錢,不需出力,胡雪岩派人去購買原材料,再召集名醫,配製成各種金瘡藥,然後再送到營中。這在當時的社會看起來完全是為國盡忠的典型,更別提服務了,無怪乎他能成為封建王朝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紅頂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