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商場如戰場,行銷藝術就是戰術(3)(1 / 2)

而藥,向來是治病保命的物品,涉及到的是人的健康問題,好的質量自然就容易使病人脫離病魔的折磨,不僅快速恢複健康,還不容易給病人帶來其他的傷害。因此,這類型的產品在同類商品中,擁有好的質量肯定容易取勝,並且好的質量對於市場的衝擊力是非常強的。病人或醫師在使用這些藥品一次、兩次,多次之後,漸漸可以區分出藥品質量的好壞,這無形中已經用自己的產品給自己做出了廣告。好質量產品的廣告效應自然好,不僅名聲打響,產品也為人所接受,顧客就更是絡繹不絕了。

胡雪岩曾經在醫藥業發達的杭州生活多年,自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中醫文化的影響。他明白“濟世救人”的重要性,也明白藥效對於減輕病人痛苦的巨大作用,所以他總是盡自己所能選擇好藥材,嚴格要求工人進行合理配方、製作,從而以生產出好療效的藥品為目標。那個時候,剛好趕上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全國範圍都在進行著農民起義、中外交戰。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戰爭每次一打完,往往屍體堆積如山,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各地瘟疫不斷流行,老百姓為此吃盡了苦頭。

胡雪岩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上麵說過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既然有社會責任感,他就打定了救死扶傷的主意,自然就會加倍地提升自己藥店產品的質量。早在清軍鎮壓太平軍和出關西征的時候,他就已經邀請江浙名醫一起研製出了諸如“諸葛行軍散”、“胡氏辟瘟丹”、“八寶紅靈丹”等具有奇效的藥品,送到左宗棠、曾國藩的軍營,以及陝甘豫晉各省藩署來幫忙減輕軍士的傷痛,緩解打仗的後顧之憂。

後來的胡雪岩在經曆了很多事情之後,想到了開藥店這樣幫助百姓更直接一些,於是就開起了藥店。當時在亂世中,開藥店對於胡雪岩來講隻是為了做一項善舉,他並不想以此賺錢。況且,亂世之中,常有瘟疫流行,加上兵匪交按,百姓已經流離失所,還要飽受因水土不服導致的病患,這樣的慘景在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民族危機感的商人眼裏是一幕幕悲劇。他悲痛傷心還來不及,怎麼還會想著在那些已經吃不飽、喝不足的百姓身上賺錢,所以這時候開藥店必定賠本。

胡雪岩本是一個有商業頭腦的人,這個時候開藥店賠本的道理他肯定懂,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善人,是一個為大局著想、分得清輕重的人。念及天下黎民百姓的艱辛,他的宗旨就是:縱然做賠本買賣,也要幫助百姓們脫離苦海。於是,他下令阜康在各地的錢莊,另設醫鋪,就算是有錢的人家也少收費,對於沒錢的人家更是直接白看病、白送藥。

另外,胡雪岩看到戰火導致官兵傷殘嚴重,還與湘軍、綠營軍達成協議:軍隊隻需出本錢,不需出力,胡雪岩派人去購買原材料,再召集名醫,配製成各種金瘡藥送到營中。胡雪岩這種有民族精神的商人真是世間少見,以至於連曾國藩知道他的作為後,都大為感歎:“胡氏為國之忠,不下於我。”由此可見,胡雪岩藥店的藥品質量絕對是靠得住的。優質的產品加上他優質的服務,胡慶餘堂不出名都難,不成功都難。

這就像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哀痛,人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些有善心的商人更是既出錢又出力,不僅籌集善款幫助賑災,還派出人力、物力來參與救援。當然,他們的這種善舉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他們的這種行為是一種為社會、為人民負責的表現,因而災情過去之後,大凡那些在賑災中有重大貢獻的公司企業,都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人們爭相購買它們的產品。因為在一般人看來,國難的時候能挺身而出的公司企業,就如同國家、民族危急時候能挺身而出、站出來的大丈夫一樣讓人值得信賴。既然是值得信賴的公司企業,那麼它們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必定也融入了它們的企業文化、公司價值觀,那產品或者服務也一定具有良好的質量,從而能在市場上起到爆炸性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人們在上當受騙一次兩次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那些雪亮的眼睛麵前,任何的摻假,任何的做作,任何的不真實都會被人們揪出他的狐狸尾巴,還原他的真麵目。就算剛開始一次兩次他會獲得成功,謀取了暴利。但是長遠來看,他們在商場中的存在注定了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悲哀命運。而那些暫時賺取的“暴利”,總會在以後的“不誠信”中揮霍一空,並換來覆滅的後果。